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组装多肽类纳米材料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1
作者 蒋志慧 高敏 高鹏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53-8061,共9页
近年来,自组装多肽类纳米材料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这类材料为许多应用提供了有趣的功能平台,例如:肿瘤治疗、组织工程、仿生催化。采用自组装多肽设计有机纳米材料的主要优点包括化学多样性、生物相容性、酶稳定性等。综述... 近年来,自组装多肽类纳米材料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这类材料为许多应用提供了有趣的功能平台,例如:肿瘤治疗、组织工程、仿生催化。采用自组装多肽设计有机纳米材料的主要优点包括化学多样性、生物相容性、酶稳定性等。综述了多肽类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多肽 纳米材料 肿瘤治疗 组织工程 仿生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材料对陈皮中有效成分的吸附性能研究
2
作者 蒋志慧 刘依琳 +1 位作者 高敏 高鹏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05-7110,共6页
探究ZIF-8的合成途径,并对其结构正确性进行表征,初步判断其吸附范围;探究ZIF-8对橙皮苷的吸附能力,选出最佳吸附条件。采用甲醇作为溶剂,2-甲基咪唑和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材料,室温下剧烈搅拌制得ZIF-8材料;以橙皮苷为对象,研究了吸附剂... 探究ZIF-8的合成途径,并对其结构正确性进行表征,初步判断其吸附范围;探究ZIF-8对橙皮苷的吸附能力,选出最佳吸附条件。采用甲醇作为溶剂,2-甲基咪唑和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材料,室温下剧烈搅拌制得ZIF-8材料;以橙皮苷为对象,研究了吸附剂的质量,震荡时间,待测液体积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室温搅拌法可成功制备ZIF-8,探究发现在吸附剂质量为10 mg,震荡时间为8 h,橙皮苷溶液体积为20 mL时,橙皮苷吸附得率最高,为57.98%。ZIF-8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橙皮苷可进入孔道完成吸附,从而提高橙皮苷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ZIF-8 橙皮苷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功能性卵巢囊肿并性早熟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志慧 董荷 +1 位作者 张虹 鹿洪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9-79,共1页
卵巢囊肿多见于育龄妇女,儿童卵巢囊肿合并性早熟罕见。作者近期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功能性卵巢囊肿 性早熟 儿童 育龄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苦杏仁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柏寒 贺梦媛 +3 位作者 徐洋 蒋志慧 高鹏 丛竹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9-209,共11页
苦杏仁为我国传统药食同源中药,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苦杏仁主要含有氰苷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黄酮类及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大量研究表明,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除了主要活性... 苦杏仁为我国传统药食同源中药,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苦杏仁主要含有氰苷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黄酮类及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大量研究表明,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除了主要活性成分苦杏仁苷外,苦杏仁所含营养物质油脂类成分也具有特定的药用活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苦杏仁临床常以复方入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就中药苦杏仁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临床应用以及品质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的核心理念,从有效性、可测性、中药配伍环境、特有性、质量传递与溯源多方面来预测分析了中药苦杏仁的Q-Marker,研究发现与功效相关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苦杏仁苷和苦杏仁油,结合可测性等综合结果初步预测苦杏仁苷、油酸、亚油酸可作为中药苦杏仁质量标志物的候选化合物,为中药苦杏仁质量控制研究现状提供参考,同时为建立和完善其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用量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蒋志慧 王文慧 +6 位作者 张有利 邓杰 靳亚忠 徐常健 郭永霞 张凯迪 武雅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09-115,共7页
为探究生物炭不同用量对糯玉米品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玉米高效、优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糯玉米(金糯262)种植过程中加入不同用量的生物炭(60、120、180 kg/hm^(2))进行基施处理,以未施用生物炭处理为对照,来探究生物... 为探究生物炭不同用量对糯玉米品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玉米高效、优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糯玉米(金糯262)种植过程中加入不同用量的生物炭(60、120、180 kg/hm^(2))进行基施处理,以未施用生物炭处理为对照,来探究生物炭不同用量对糯玉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以有效改善鲜食糯玉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其中生物炭6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180 kg/hm^(2)。鲜食糯玉米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生物炭60 kg/hm^(2)处理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15.16%、29.22%和79.35%。籽粒果糖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籽粒含水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生物炭120 kg/hm^(2)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3.43%、14.20%、10.34%和8.32%。施炭处理还可以有效降低籽粒粗淀粉含量,延缓籽粒淀粉合成时间,相比于对照降低4.22%~1.04%。同时,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玉米穗行数、行粒数、鲜百粒质量,减少秃尖现象,提高玉米果穗鲜质量,其中120 kg/hm^(2)处理效果最好,玉米果穗鲜质量比对照提高11.67%。综上,施加生物炭可以有效改善糯玉米品质,提高玉米产量,但从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生物炭施用量为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生物炭 籽粒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富硒酵母对水稻硒吸收分配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有利 徐常健 +1 位作者 蒋志慧 郭永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硒是维持动物和植物生物学功能的必需营养元素,富硒肥料被广泛用于提升大米中硒水平的积累。针对硒元素缺乏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科学配比而成的含有富硒酵母和破壁型富硒酵母对寒地水稻生长性状、产量、硒含... 硒是维持动物和植物生物学功能的必需营养元素,富硒肥料被广泛用于提升大米中硒水平的积累。针对硒元素缺乏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科学配比而成的含有富硒酵母和破壁型富硒酵母对寒地水稻生长性状、产量、硒含量、稻米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4个水平的富硒酵母和破壁型富硒酵母材料在水稻扬花期和灌浆期对叶面喷施,分别为富硒酵母375 g/hm^(2)(S1)、750 g/hm^(2)(S2)、1125 g/hm^(2)(S3)、1500 g/hm^(2)(S4);破壁型富硒酵母375 g/hm^(2)(B1)、750 g/hm^(2)(B2)、1125 g/hm^(2)(B3)、1500 g/hm^(2)(B4)以及一个对照组(CK)。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处理的水稻株高和有效穗数较CK组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CK相比较,B4组水稻千粒重、产量差异显著(P<0.05),产量达到8172.0 kg/hm^(2);破壁型富硒酵母对增产效果呈现剂量依赖的方式上升。破壁型富硒酵母组叶片硒含量显著增加,硒含量B1<B2<B3<B4,且呈现剂量依赖式增加。S3组叶片中硒含量显著增加(P<0.05),S4组叶片中硒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水稻茎秆中硒含量S3、S4、B2、B3、B4组显著增加(P<0.05)。水稻茎、叶对于富硒酵母的吸收规律呈现出叶片硒含量均高于茎秆的趋势。相对于富硒酵母,破壁型富硒酵母能显著促进水稻叶片、茎秆对硒的吸收。S1和B1处理精米中硒含量显著高于CK(P<0.05),其余组精米中硒含量极显著高于CK(P<0.01),且随着喷施浓度的升高,各处理的硒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破壁型富硒酵母施用剂量达到1500 g/hm^(2)时,硒含量达最大,为0.107 mg/kg,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1)。喷施破壁型富硒酵母剂量为1500 g/hm^(2)时可改善水稻垩白率,提升糙米率,对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显著。综上所述,叶面上施用富硒酵母和破壁型富硒酵母均可促进水稻对外源硒的吸收和累积,且土壤施用剂量为1500 g/hm^(2)的破壁型富硒酵母对水稻的生长、增产和硒的累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酵母 水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邓杰 王文慧 +4 位作者 赵启慧 蒋志慧 张纪 张凯迪 张有利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8-234,共7页
为明确生物炭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大豆黑河43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常规施肥中混施生物质炭27 kg·hm^(-2)(B1)、54 kg·hm^(-2)(B2)、81 kg·hm^(-2)(B3)及108 kg·hm^(-2)(B4) 4个水平,对大豆... 为明确生物炭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大豆黑河43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常规施肥中混施生物质炭27 kg·hm^(-2)(B1)、54 kg·hm^(-2)(B2)、81 kg·hm^(-2)(B3)及108 kg·hm^(-2)(B4) 4个水平,对大豆地上、地下部生长量、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入生物质炭对大豆各生育时期株高、茎粗、根长、根系体积、鲜重及干物质积累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27.58%~13.13%、6.52%~29.62%、-9.65%~0.78%、17.78%~68.41%、-26.84%~59.79%(地上鲜重)、1.43%~62.88%(地下鲜重)、9.09%~51.49%(地上干重)、-14.07%~62.26%(地下干重)。鼓粒期和成熟期各生物炭处理大豆株高显著提高。各生物质炭处理大豆茎粗均增加。B3处理大豆地上鲜重、干重、地下鲜重、干重以及根长增幅最大。生物质炭通过使大豆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提高来使单株产量提高,继而使总产量提高,产量增幅为1.57%~7.74%。总体来看常规施肥混施生物质炭81 kg·hm^(-2)(B3处理)对大豆生长及产量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大豆 生长 生育时期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P2P网贷平台风险预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严武 冯凌秉 +1 位作者 蒋志慧 孔雯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25,共8页
本文利用大数据网络爬虫技术收集了网贷第三方网站平台的公开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网贷平台的非法集资风险进行了预警研究,比较了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以逻辑回归和决策树模型为代表)与前沿机器学习模型(以随机森林模型和XGBoost模型为... 本文利用大数据网络爬虫技术收集了网贷第三方网站平台的公开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网贷平台的非法集资风险进行了预警研究,比较了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以逻辑回归和决策树模型为代表)与前沿机器学习模型(以随机森林模型和XGBoost模型为代表)在多个预测指标上的静态预警效能,并在动态预警框架下研究了网贷平台全生命周期内各模型的动态预警效果.研究表明,传统与前沿机器学习模型均表现出了优良的预警效果,传统模型的准确率略低于前沿模型,但决策树模型在重要检出率指标上的表现优于其他模型.在动态预警框架下,本文发现在平台全生命周期内,所采用机器学习模型的预警效果随时间的变化呈现波动上升并在2017年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虽然该趋势与我国网贷行业的发展和监管现状相符,但也表明预警模型的使用者应积极寻找表外指标,进一步挖掘网贷平台的深层次指标以稳定预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网络借贷 风险 机器学习 动态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文慧 蒋志慧 +5 位作者 张纪 张有利 郭永霞 邓杰 靳亚忠 李春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153,共7页
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大豆增产与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大豆增产提供合理的生物炭施用量。以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CK),设置生物炭处理27 kg·hm^(-2)(B1)、54 kg·hm^(-2)(B2)、81 kg·hm^(-2)(B3)、108 kg·hm^(-2)... 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大豆增产与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大豆增产提供合理的生物炭施用量。以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CK),设置生物炭处理27 kg·hm^(-2)(B1)、54 kg·hm^(-2)(B2)、81 kg·hm^(-2)(B3)、108 kg·hm^(-2)(B4),生物炭与常规肥混匀沟施。结果表明:B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则表现为在大豆营养生长期间B1处理酶活性最高,在生殖生长阶段B4处理酶活性最高;生物炭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B3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株高、单株荚数、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及产量,各因素分别较CK增加了13.13%、32.11%、45.73%、17.41%、7.80%及7.35%。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环境,与化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大豆株高、有效荚数和百粒重,进而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炭 根际土 土壤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木霉拌种对芸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文珊 张有利 +5 位作者 靳亚忠 徐常健 李娜 王文慧 蒋志慧 杨帅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以白沙克及长枝木霉粉剂为主要实验材料,设置了YCK(0%)、YA(1%)、YB(2%)、YC(3%)4种处理,研究4个梯度浓度梯度试验,探究了长枝木霉对芸豆盆栽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验处理中YC处理的农艺性状表现最优... 以白沙克及长枝木霉粉剂为主要实验材料,设置了YCK(0%)、YA(1%)、YB(2%)、YC(3%)4种处理,研究4个梯度浓度梯度试验,探究了长枝木霉对芸豆盆栽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验处理中YC处理的农艺性状表现最优,芸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也在YC处理达到最高值。由此可知,芸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随菌种比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木霉菌处理对芸豆生长及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根据数据显示浓度不宜过高,3%浓度为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芸豆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对绿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玉帆 张有利 +6 位作者 靳亚忠 徐常健 李娜 蒋志慧 杨帅 王文慧 朱文珊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期19-20,51,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浓度长枝木霉菌拌种后对绿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小明绿为试材,于生长季5—8月期间比较菌种比为0%(LCK)、0.5%(LA)、1%(LB)、2%(LC)、3%(LD)共5种处理对绿豆植株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0.5%...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浓度长枝木霉菌拌种后对绿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小明绿为试材,于生长季5—8月期间比较菌种比为0%(LCK)、0.5%(LA)、1%(LB)、2%(LC)、3%(LD)共5种处理对绿豆植株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0.5%菌种比处理在开花期对绿豆的生长指标促进作用明显;2%、3%菌种比处理在结荚期和成熟期表现优异;干物质积累与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根冠比、地上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下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高浓度木霉菌处理更利于绿豆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绿豆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