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食蚊鱼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万朝阳 方康 +3 位作者 吴金明 牟希东 董芳 张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共8页
随着我国外来鱼类养殖规模和观赏鱼产业规模持续发展扩大,外来鱼类的生态风险也日益增加,研判外来鱼类的潜在地理分布对防控生物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外来鱼类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 随着我国外来鱼类养殖规模和观赏鱼产业规模持续发展扩大,外来鱼类的生态风险也日益增加,研判外来鱼类的潜在地理分布对防控生物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外来鱼类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结合131个食蚊鱼有效分布点位数据以及11个可能影响其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预测分析了食蚊鱼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MaxEnt模型对食蚊鱼潜在地理分布预测的精度较高(AUC=0.977),影响食蚊鱼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最低水温(39.0%)、人口密度(32.8%)、最干月降雨量(10.2%)和海拔(9.4%);(2)食蚊鱼在我国潜在地理分布面积为175.75×104 km^(2),主要集中在珠江流域、东南诸河和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以及西南诸河流域的云南区域,预测在未来环境温度升高的情况下,食蚊鱼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为防控食蚊鱼以及其他外来鱼类的入侵,建议完善外来鱼类贸易和养殖的行业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鱼类 生物入侵 物种分布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线粒体DNA Cytb基因序列分析及与鲫鱼亲缘关系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牟希东 白俊杰 +3 位作者 叶星 汪学杰 胡隐昌 罗建仁 《南方水产》 2007年第1期26-30,共5页
通过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 var.)的5个代表品种草金(grass goldfish)、红龙睛(red dragoneye goldfish)、鹤顶红(red-head wen goldfish)、水泡(blisters-eyegoldfish)、黑寿(white-head oval goldfish)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 通过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 var.)的5个代表品种草金(grass goldfish)、红龙睛(red dragoneye goldfish)、鹤顶红(red-head wen goldfish)、水泡(blisters-eyegoldfish)、黑寿(white-head oval goldfish)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金鱼Cytb基因全序列1141bp,其中T、C、A、G4种碱基含量分别为29.1%,27.8%,28.4%,14.5%,A+T的含量(57.8%)高于C+G的含量(42.2%)。草金、红龙睛、鹤顶红、水泡、黑寿Cytb基因全序列一样。结果表明,细胞色素b基因在金鱼种内是相当保守的,草金、红龙睛、鹤顶红、水泡、黑寿起源于同一祖先。将鲫鱼和金鱼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同源性达97.9%,应该还在同一种的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鲫鱼 细胞色素B基因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浮莲对水产养殖排放水体净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牟希东 胡隐昌 +4 位作者 汪学杰 李晓慧 刘超 黎伟新 罗建仁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6期11-13,46,共4页
研究了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在可控条件下对水产养殖排放污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浮莲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总磷和COD均有一定的净化效... 研究了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在可控条件下对水产养殖排放污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浮莲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总磷和COD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各水质指标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2.4%、47.5%、23.2%、5.80%、51.5%和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排放水 水浮莲 水质净化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不同养殖群体金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牟希东 白俊杰 +3 位作者 汪学杰 叶星 胡隐昌 罗建仁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金鱼3个不同地区养殖群体一天津塘沽(TJ)、江苏苏州(JS)及福建福州(FZ)群体各20ind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所使用的100个随机引物中,有14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金鱼3个不同地区养殖群体一天津塘沽(TJ)、江苏苏州(JS)及福建福州(FZ)群体各20ind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所使用的100个随机引物中,有14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103条,大小在200~2500bp,其中多态性片段27条。金鱼总的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6.21%。数据分析结果显示,3个金鱼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偏低,遗传相似度为0.9519~0.9785。金鱼3个群体总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061,Shannon信息指数为0.1547。金鱼3个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75,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43,表明3个养殖群体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UPGMA法和NJ法的聚类分析显示,两者结果一致。TJ群体和JS群体优先聚类,再与FZ群体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遗传多样性 基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牟希东 白俊杰 +1 位作者 汪学杰 罗建仁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6,43,共4页
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ITS-1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金鱼ITS-1区序列长度为294bp,其中A、T、G、C4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17.0%、14.6%、33.0%、35.4%;与从GenBan... 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ITS-1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金鱼ITS-1区序列长度为294bp,其中A、T、G、C4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17.0%、14.6%、33.0%、35.4%;与从GenBank中检索到的12种鱼的核糖体DNA序列比较显示,其与12种鱼的ITS-1序列同源性较低,在26.0%~61.6%之间;根据金鱼与其他12种鱼的ITS-1序列的同源性构建进化树,所得的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Carassius auratus) 核糖体 转录间隔区1(ITS-1) 基因克隆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观赏鱼的常见种类与影响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牟希东 胡隐昌 +3 位作者 汪学杰 罗建仁 李小慧 刘超 《热带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34-40,76,共8页
调查总结了我国常见外来观赏鱼的种类及分类地位、起源、引进途径和引种所带来的问题,查明我国常见的外来观赏鱼有26科74属103种,其中丽鱼科(Cichlidae)、脂鲤科(Characidae)、鲤科(Cyprinidae)分别为33、17、14种;来源于美洲、亚洲、... 调查总结了我国常见外来观赏鱼的种类及分类地位、起源、引进途径和引种所带来的问题,查明我国常见的外来观赏鱼有26科74属103种,其中丽鱼科(Cichlidae)、脂鲤科(Characidae)、鲤科(Cyprinidae)分别为33、17、14种;来源于美洲、亚洲、非洲的种类分别占51.5%、31.6%、14.0%。鉴于我国在观赏鱼的引进方面存在盲目性——引种主要用于观赏、科普,但若重于引进而疏于管理,可能导致外来物种逃逸到自然环境中,造成潜在的环境生态影响。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应对外来观赏鱼类生物入侵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预防和控制观赏鱼物种入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鱼类 外来物种 逃逸 生物入侵 引种 归化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鲆的病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牟希东 汪学杰 +2 位作者 李成卫 张芬 杜永花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1,共4页
南方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俗称漠斑牙鲆,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沿海,属亚热带种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于2001年首次从美国引进,由于漠斑牙鲆肉质细嫩、鲜美,并具有食性杂、适盐范围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较... 南方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俗称漠斑牙鲆,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沿海,属亚热带种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于2001年首次从美国引进,由于漠斑牙鲆肉质细嫩、鲜美,并具有食性杂、适盐范围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较耐高温、易活运等特点,倍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青睐,是一种优良的水产养殖品种。但随着工厂化养殖的迅猛发展,在养殖设施水平低、管理不规范、苗种和成鱼频繁交易、种质退化、水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下,漠斑牙鲆病害时有发生,对漠斑牙鲆的健康养殖造成极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防治技术 南方鲆 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美国东南部 漠斑牙鲆 水产养殖品种 工厂化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鱼反季节繁殖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牟希东 汪学杰 +1 位作者 罗建仁 胡隐昌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2,共2页
在低温季节,采用人工控温、营养控制和注射外源激素的方法,对金鱼(鹤顶红和红狮头)进行催产试验和鱼苗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21±1)℃条件下,雌雄金鱼性腺成熟,并顺利产卵,受精率在90%以上,孵化率最高达到85%,仔稚鱼成活率为80%以... 在低温季节,采用人工控温、营养控制和注射外源激素的方法,对金鱼(鹤顶红和红狮头)进行催产试验和鱼苗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21±1)℃条件下,雌雄金鱼性腺成熟,并顺利产卵,受精率在90%以上,孵化率最高达到85%,仔稚鱼成活率为80%以上,完全达到自然繁殖时相应的生产指标。同时对胚胎发育过程也进行了观察,受精卵能正常发育,孵化时间为79 h 22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人工控温 反季节 繁殖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斑星丽鱼的生物学及养殖
9
作者 牟希东 刘超 +1 位作者 汪学杰 胡隐昌 《内陆水产》 2008年第7期20-21,共2页
眼斑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l,英文名Oscar,俗称地图鱼,猪仔鱼,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水系,分布在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国家。该鱼体型宽大,色彩鲜艳,背鳍较长... 眼斑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l,英文名Oscar,俗称地图鱼,猪仔鱼,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水系,分布在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国家。该鱼体型宽大,色彩鲜艳,背鳍较长,与臀鳍对称。体色基调乌黑或黑褐色,散布着不规则的橙黄色斑块,间镶红色条纹,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鱼科 生物学 养殖 OSCAR 委内瑞拉 色彩鲜艳 观赏价值 英文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现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宋红梅 胡隐昌 +3 位作者 牟希东 李小慧 汪学杰 刘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08,110,共4页
福寿螺入侵是目前农作物生产及水产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概述了福寿螺的生物学特征,对其入侵分布情况、危害及防治措施做了详细介绍,展望了福寿螺系统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福寿螺 入侵 生物学特性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须骨舌鱼转录组EST-SSR标记开发与引物筛选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且鲁 刘奕 +5 位作者 宋红梅 汪学杰 刘超 牟希东 胡隐昌 罗建仁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共6页
利用MISA软件对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性腺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88 461条Unigene进行SSR检测,结果在11 917个Unigene中共检测到SSR位点12 578个,其中包含2个及以上SSR位点的Unigene有633个。SSR的发生频率为6.32%,平均分布... 利用MISA软件对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性腺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88 461条Unigene进行SSR检测,结果在11 917个Unigene中共检测到SSR位点12 578个,其中包含2个及以上SSR位点的Unigene有633个。SSR的发生频率为6.32%,平均分布距离为9 949 bp。在筛选到的SSR位点中,优势重复基序为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四核苷酸,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序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0.52%。重复基元类型共216种,其中数量最多的类型为二核苷酸重复AC/GT,占总数的20.66%。从所有筛选出的SSR位点中随机选取50个位点并运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共有25对引物成功扩增出特异性产物,并且均在同科的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的三个亚种中通用。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产生的EST序列是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开发所得EST-SSR引物可用于双须骨舌鱼及其近缘物种遗传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转录组 EST-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拟松鲷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宋红梅 屈政委 +5 位作者 汪学杰 牟希东 刘超 刘奕 赖明信 胡隐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7-184,共8页
为分析和评价印尼拟松鲷(Datnioides pulcher)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印尼拟松鲷肌肉的营养成分,并与同科经济鱼类和常见的优质淡水鱼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印尼拟松鲷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65.6%、19... 为分析和评价印尼拟松鲷(Datnioides pulcher)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印尼拟松鲷肌肉的营养成分,并与同科经济鱼类和常见的优质淡水鱼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印尼拟松鲷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65.6%、19.6%、7.6%和1.3%。在肌肉中共测得1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8.4%,其中,包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TAA)的36.09%;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9.46%,符合FAO/WHO所规定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均衡模式;印尼拟松鲷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是蛋氨酸和缬氨酸;特征性鲜味氨基酸(FAA)含量为42.15%。不饱和脂肪酸共16种,总量为68.41%,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分别为23.99%和10.56%,并且含有丰富的DHA和鱼油中相对缺乏的DPA,含量分别为8.5%和5.1%。研究表明,印尼拟松鲷氨基酸含量均衡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兼具较高观赏价值和与食用价值于一身的可开发鱼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拟松鲷 肌肉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小慧 汪学杰 +4 位作者 牟希东 胡隐昌 王广军 刘超 罗建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606-8607,86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鹦鹉鱼增色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及着色规律。[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5‰、8‰的虾青素和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投喂7 cm左右的鹦鹉鱼进行增色试验。应用SalmoFanTM(帝斯曼有限公司)比色板测定色度,... [目的]探讨血鹦鹉鱼增色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及着色规律。[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5‰、8‰的虾青素和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投喂7 cm左右的鹦鹉鱼进行增色试验。应用SalmoFanTM(帝斯曼有限公司)比色板测定色度,观察增色过程中血鹦鹉的体色变化。[结果]5‰和8‰虾青素组增色效果好于3‰虾青素组,但5‰和8‰组间差异不显著。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组在试验开始后1周内色度增加速度高于5‰虾青素组,但长期增色效果两组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血鹦鹉色度增加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试验开始后10 d内,色度增加速度较快,而后色度增加的速度趋于平缓,进入平台期。[结论]鱼体解剖结果显示,虾青素主要沉积在血鹦鹉鱼的皮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血鹦鹉鱼 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溪河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飞 韦慧 +4 位作者 顾党恩 牟希东 罗渡 徐猛 胡隐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48,共7页
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283尾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在3-9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4mm,体重154.88 g;雌性最小性成熟个... 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283尾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在3-9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4mm,体重154.88 g;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1 mm,体重183.01 g;最早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其平均成熟卵径为1.87 mm,绝对繁殖力为636-6 148粒,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524.49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10.43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繁殖群体性比为(♀∶♂)为1∶1.15,符合1∶1比例。卵径分布为单峰型。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等特征,有利于其在分布区域迅速建群扩张,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性腺发育 周年变化 怀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鲷形态特征和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汪学杰 牟希东 +1 位作者 胡隐昌 罗建仁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对布氏鲷的外部形态、生长特点和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布氏鲷的主要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其比例,观察其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布氏鲷体被圆鳞,体表有两条侧线;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即W=2.03×10-2L3.231(R2=0.9883)。采用PH... 对布氏鲷的外部形态、生长特点和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布氏鲷的主要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其比例,观察其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布氏鲷体被圆鳞,体表有两条侧线;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即W=2.03×10-2L3.231(R2=0.9883)。采用PHA体内培养法,取鱼体肾脏用空气干燥法制备布氏鲷染色体标本,经核型分析,布氏鲷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6 sm+26 st+12 t,染色体臂数NF=50,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形态和核型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鲷 形态特征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磷酸酯类对尼罗罗非鱼和鲮体内AChE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光明 顾党恩 +3 位作者 罗渡 牟希东 罗建仁 胡隐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探明二硫代磷酸酯类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特异性毒性机理,以尼罗罗非鱼和土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试验对象,研究暴露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0.05、0.1 mg/L)和不同时间下2种鱼的生存状况以及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 为探明二硫代磷酸酯类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特异性毒性机理,以尼罗罗非鱼和土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试验对象,研究暴露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0.05、0.1 mg/L)和不同时间下2种鱼的生存状况以及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及清水恢复的整个过程中,暴露在0.05、0.1 mg/L药液中的尼罗罗非鱼和鲮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0;尼罗罗非鱼和鲮的脑及肝脏中的ACh E酶活性呈现出随药物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但尼罗罗非鱼体内ACh E酶活性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鲮(P<0.05),且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在10 d清水恢复后,暴露在0.05、0.1 mg/L药液中的鲮脑中的ACh E酶活性复原度高达96.25%、79.33%。由此得出,低剂量的二硫代磷酸酯类对尼罗罗非鱼具有高毒性,而对鲮的毒害作用较小,其特异性的毒杀机制可能源于2种鱼体内ACh E酶活性对二硫代磷酸酯类敏感性的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二硫代磷酸酯类 乙酰胆碱酯酶 特异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非灵对尼罗罗非鱼乙酰胆碱酯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光明 顾党恩 +3 位作者 朱赟杰 牟希东 罗建仁 胡隐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95-100,共6页
为了探究特异性防控药物灭非灵对外来物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毒杀机理,测定暴露在亚致死浓度的尼罗罗非鱼脑、鳃、肝脏和肌肉4种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药物暴露之后,ACh E活性在... 为了探究特异性防控药物灭非灵对外来物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毒杀机理,测定暴露在亚致死浓度的尼罗罗非鱼脑、鳃、肝脏和肌肉4种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药物暴露之后,ACh E活性在脑、鳃、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均受到显著抑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脑和鳃中无显著性变化,而在肝脏和肌肉中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SH)含量在脑中显著下降,在肝脏中显著升高,在鳃和肌肉中先升高后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4种组织中均显著升高,且在肝脏中的增幅最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在肝脏中显著升高,由此推测鱼体内可能发生了氧化应激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灭非灵可能是通过抑制尼罗罗非鱼体内ACh E活性,并促使鱼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从而达到其特异性防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非灵 尼罗罗非鱼 乙酰胆碱酯酶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鳞拟松鲷生长、形态特征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红梅 屈政委 +4 位作者 汪学杰 牟希东 刘超 刘奕 胡隐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6,共7页
为了解小鳞拟松鲷Datnioides pulcher生长、形态特性及细胞遗传背景,随机挑选10尾小鳞拟松鲷成鱼作为解剖样本,对其内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选取2尾雄性成鱼进行染色体核型研究,再选取50尾幼鱼进行生长特性试验,共养殖155 d。结果表明:... 为了解小鳞拟松鲷Datnioides pulcher生长、形态特性及细胞遗传背景,随机挑选10尾小鳞拟松鲷成鱼作为解剖样本,对其内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选取2尾雄性成鱼进行染色体核型研究,再选取50尾幼鱼进行生长特性试验,共养殖155 d。结果表明:小鳞拟松鲷体侧扁,侧面观近似橄榄形,体被细小鳞片,侧线完全;背鳍(D.)为Ⅺ~Ⅻ15~17,胸鳍(P.)为16~18,腹鳍(V.)为Ⅱ5~7,臀鳍(A.)为Ⅲ~Ⅳ9~12,尾鳍(C.)为15~17;脊椎骨数量为22~24,左右两边各具4对鳃弓,第一条鳃弓外鳃耙16~19;小鳞拟松鲷在165日龄时,瞬时生长率最大,生长最快;在幼鱼阶段体质量(y)与体长(x)呈幂函数关系,即y=0.0253x3.0251(R2=0.9912),为异速生长;以小鳞拟松鲷肾细胞为试验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其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小鳞拟松鲷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8=2m+2sm+20st+24t,臂数(NF)为52,且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染色体,核型符合高位类鱼类形态特征。本研究中对小鳞拟松鲷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和染色体核型进行量化描述,可为其种质鉴定和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鳞拟松鲷 形态特性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色双冠丽鱼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红梅 周康奇 +5 位作者 田雪 汪学杰 刘超 刘奕 牟希东 胡隐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60,共8页
为探讨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观察鱼类色素细胞生长特征,本研究以橘色双冠丽鱼的尾鳍、鳞片、皮肤组织为材料,在25℃~28℃条件下,分别在胰蛋白酶溶液和胶原酶溶液中消化... 为探讨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观察鱼类色素细胞生长特征,本研究以橘色双冠丽鱼的尾鳍、鳞片、皮肤组织为材料,在25℃~28℃条件下,分别在胰蛋白酶溶液和胶原酶溶液中消化6 h和12 h,可有效分离出色素细胞团,细胞悬液经气孔尼龙网过滤后,于35%-45%-55%Percoll试剂中梯度分离和收集黄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细胞。采用K-SFM培养基进行细胞原代培养和细胞纯化,抑制成纤维细胞和角朊细胞的生长,用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双抗、bFGF的DMEM培养基进行色素细胞传代培养;运用巴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显示,细胞分离时,黑色素细胞位于Percoll试剂45%和35%浓度层之间,黄色素细胞位于Percoll试剂35%浓度层上,2种色素细胞均凝聚成絮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黑色素细胞内部含大量黑色素小体,而黄色素细胞内部含喋呤体和类胡萝卜素囊泡;黑色素细胞左旋多巴(L-DOPA)染色呈阳性;取第10代色素细胞进行体色相关基因黑皮素1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和牛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receptor B,EDNRB)PCR检测,显示基因扩增条带特异性强,表明获得的2种色素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建立了橘色双冠丽鱼黄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为进一步开展鱼类体色细胞分化和体色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双冠丽鱼 色素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斑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的生物学与核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学杰 赖明信 +6 位作者 牟希东 宋红梅 杨叶欣 罗渡 顾党恩 罗建仁 胡隐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28,F0003,共4页
对眼斑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特性、繁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其核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眼斑星丽鱼对温度适应性广,最低耐受温度为11.4℃;耐盐性试验中,幼鱼组和成鱼组达到盐度32的死亡率分别为23... 对眼斑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特性、繁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其核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眼斑星丽鱼对温度适应性广,最低耐受温度为11.4℃;耐盐性试验中,幼鱼组和成鱼组达到盐度32的死亡率分别为23.7%和15.4%。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0911L2.7233(r=0.9612);生长速度快,性成熟年龄为1龄,分批产卵,卵粘性;胚胎发育阶段所需积温为1 466.4℃.h;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4m+20sm+18st+6t,NF=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星丽鱼 生物学习性 染色体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