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白杨无性系多性状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段安安 李新国 朱之悌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应用连续选择、独立标准法、指数选择、约束指数和文中提出的主分量选择,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量、通直度、冠幅和抗天牛进行多性状选择,提出了毛白杨主要性状经济权重的确定方法,选出了可望成为建筑材、纸浆材、胶合板材、抗天牛新品... 应用连续选择、独立标准法、指数选择、约束指数和文中提出的主分量选择,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量、通直度、冠幅和抗天牛进行多性状选择,提出了毛白杨主要性状经济权重的确定方法,选出了可望成为建筑材、纸浆材、胶合板材、抗天牛新品种的优良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多性状选择 经济权重 无性系 主分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新杂种毛新×银灰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段安安 朱之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44,共7页
连续3年对毛新×银灰双交杂种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表明:采用温室硬枝扦插和大田硬枝扦插均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但必须注意以下技术措施:①只要是根萌枝条,粗度在5mm以上均可以用于硬枝扦插,或采用先一年根萌硬枝扦插苗... 连续3年对毛新×银灰双交杂种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表明:采用温室硬枝扦插和大田硬枝扦插均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但必须注意以下技术措施:①只要是根萌枝条,粗度在5mm以上均可以用于硬枝扦插,或采用先一年根萌硬枝扦插苗的苗干作硬枝插穗也是可行的;②插穗必须浸水和两端部削光滑;③采用的激素和浓度为生根粉(ABT)1号500ppm或吲哚丁酸(IBA)500ppm+萘乙酸(NAA)500ppm速蘸处理,可以获得80%以上的满意效果;④温室扦插时,必须进行炼苗环节.此外,建立采穗圃或根繁圃,并加强其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枝扦插 无性繁殖 白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新×银灰双杂种无性系抗寒抗旱性的生理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段安安 杨敏生 朱之悌 《云南林业科技》 CAS 1998年第3期27-31,共5页
对苗期表现优良的杂种无性系在叶片解剖构造、叶片失水率、枝条电导率和盆栽控水条件下的生长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毛新×银灰双杂种无性系具有抗寒和抗旱特性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在生产上可以依据苗期生理指标综合进行早期预测... 对苗期表现优良的杂种无性系在叶片解剖构造、叶片失水率、枝条电导率和盆栽控水条件下的生长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毛新×银灰双杂种无性系具有抗寒和抗旱特性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在生产上可以依据苗期生理指标综合进行早期预测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新*银灰 抗寒 抗旱 生理测定 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欧美杨无性系21年来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段安安 张懿藻 邱明光 《云南林业科技》 CAS 1998年第4期28-35,共8页
1964年3月,在陕西省杨陵地区西北林学院的教学实验苗圃,采用1年生扦插苗,对健杨、莱比锡杨、科伦158杨、撒尔红杨、五月杨等5个欧美杨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株行距2m×4m,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长期研究,至198... 1964年3月,在陕西省杨陵地区西北林学院的教学实验苗圃,采用1年生扦插苗,对健杨、莱比锡杨、科伦158杨、撒尔红杨、五月杨等5个欧美杨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株行距2m×4m,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长期研究,至1984年3月,历时21年。结果为:①对5个欧美杨无性系的带皮胸径、树皮率、树高、去皮胸径、去皮材积、带皮材积等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其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是由它们的遗传基础不同造成的;②21年生时的材积,由大到小依次是科伦158杨、莱比锡杨、健杨、五月杨和撒尔红杨;③在2m×4m的株行距下,在生长特性上,科伦158杨早晚期均速生,健杨早期速生,莱比锡杨晚期速生;④无性系的生长受年降水量或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及降水分布均匀程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 无性系 生长特性 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分布特性及人工辅助授粉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段安安 许玉兰 王秀荣 《云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22-26,共5页
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普文试验林场思茅松种子园开展了 16个无性系的雌雄球花空间分布特性及人工辅助授粉的研究 ,结果表明 :各无性系间雌雄球花数量及雌雄比均差异极显著 ,存在偏雌偏雄的变异 ;雌雄球花数量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 在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普文试验林场思茅松种子园开展了 16个无性系的雌雄球花空间分布特性及人工辅助授粉的研究 ,结果表明 :各无性系间雌雄球花数量及雌雄比均差异极显著 ,存在偏雌偏雄的变异 ;雌雄球花数量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在垂直方向上 ,79%以上的雌球花分布于树冠的中上部 ,80 %的雄花分布在树冠的中下部 ;在水平方向 ,东、西、南、北 4个方位球花数量的分布基本一致。种子园的落花现象比较严重 ,且不同无性系的落花率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辅助授粉 思茅松 无性系 种子园 雌雄球花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新杂种——毛新×银灰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安安 朱之悌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1-8,共8页
在硬枝扦插繁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深池嫩枝扦插和深池微嫩枝(单叶片单节间)扦插两种方法对毛新×银灰双交杂种进行了嫩枝扦插研究.嫩枝扦插,插壤以沙和土(1∶1)比较理想;采用根萌嫩枝比三年生小树当年生嫩枝的扦插成活率明... 在硬枝扦插繁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深池嫩枝扦插和深池微嫩枝(单叶片单节间)扦插两种方法对毛新×银灰双交杂种进行了嫩枝扦插研究.嫩枝扦插,插壤以沙和土(1∶1)比较理想;采用根萌嫩枝比三年生小树当年生嫩枝的扦插成活率明显要高;激素处理以ABT1号500×10-6和IBA500×10-6+NAA500×10-6速蘸的效果稍好.各无性系之间在嫩枝生根能力上有差异,可把嫩枝生根能力作为无性系选择的一个指标.微嫩枝扦插,插穗剪留叶片面积为4cm2左右成活率最高;从根萌嫩枝上部开始剪取第一个微嫩枝插穗,依次向下到第9个插穗均可用于扦插繁殖,成活率在80%以上,其中以第3~8个插穗成活率更高一些;和常规嫩枝扦插一样,采用沙和土(1∶1)的插壤比较理想;激素处理以NAA500×10-6+IBA500×10-6的成活率最好.成活的嫩枝小苗必须经过炼苗环节才能移栽到大田;建立采穗圃或根繁圃,并加强管理,以提供大量和幼化的根萌嫩枝是实现快繁的首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新*银灰杂种 嫩枝扦插 繁殖技术 白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良种在云南林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安安 李桐森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2-66,共5页
云南属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林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林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可持续的后备森林资源,而后备资源培育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选育和应用良种的深度和广度.从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可知,持续选用良种已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 云南属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林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林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可持续的后备森林资源,而后备资源培育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选育和应用良种的深度和广度.从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可知,持续选用良种已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首先应转变人们依靠自然更新、随便采种的观念,重视选育和采用良种、集约经营.国家应加强科技投入,试验示范,以点带面.科技人员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当地主要树种的良种和培育问题.采用多系造林,保持良种群体遗传多样性.长期坚持良种良法来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产业化 良种 资源培育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开远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安安 《林业科技开发》 2004年第3期74-7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杰 周军 +4 位作者 孙正海 唐军荣 段安安 王俊峰 辛培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植株。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的较优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为80 mg/L下处理30 d或在90 mg/L下处理20~30 d,此时,多倍化诱导率最高可达18.6%... 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对滇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滇杨多倍体植株。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产生多倍体的较优组合为秋水仙素浓度为80 mg/L下处理30 d或在90 mg/L下处理20~30 d,此时,多倍化诱导率最高可达18.6%。对滇杨多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进行外部形态、染色体数目及单位叶面积内气孔数目的观察,发现多倍体植株与正常株形态差异明显,染色体数目增加为76条,叶表皮气孔变大,同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约为二倍体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组织培养 秋水仙素 多倍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杨遗传改良策略初论 被引量:31
10
作者 何承忠 张志毅 +3 位作者 陈宝昆 李善文 段安安 普映山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44-48,共5页
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乡土树种,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属树种。针对目前国内滇杨遗传改良研究几为空白的现状,对其遗传改良的途径进行了系统探讨。从滇杨的资源特点及研究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杨... 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乡土树种,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属树种。针对目前国内滇杨遗传改良研究几为空白的现状,对其遗传改良的途径进行了系统探讨。从滇杨的资源特点及研究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杨树遗传改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高效、合理可行的滇杨遗传改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遗传改良 生物技术 乡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云南松苗木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琪 蔡年辉 +3 位作者 陈诗 王大玮 段安安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2,共5页
对云南松苗木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探讨不同干旱胁迫天数对云南松苗木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云南松苗木质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 对云南松苗木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探讨不同干旱胁迫天数对云南松苗木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云南松苗木质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变化幅度因干旱胁迫程度、渗透调节物质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不同干旱胁迫天数处理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差异极显著,丙二醛含量差异显著,脯氨酸与质膜相对电导率含量差异不显著。渗透物质调节能力表现为可溶性糖>脯氨酸,云南松苗木抗旱性相关性次序为丙二醛>质膜相对电导率,云南松苗木脯氨酸与质膜相对电导率变化对干旱胁迫处理响应较弱。在干旱胁迫下云南松苗木膜伤害与渗透调节、酶保护同步进行,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酶活性 耐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生长对水肥和IBA的响应试验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昂 李莲芳 +3 位作者 段安安 于国栋 苏柠 郭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92,共6页
对施有机肥、水分控制和IBA叶面喷施3因素采用U12(6×3×2)混合均匀试验设计,并置于裂区的温棚和松针覆盖下同时实施,苗龄210天时测定地径和苗高。结果表明,3个因素不同水平组合在温棚设施下的云南松苗木平均地径和苗高(1.36 mm... 对施有机肥、水分控制和IBA叶面喷施3因素采用U12(6×3×2)混合均匀试验设计,并置于裂区的温棚和松针覆盖下同时实施,苗龄210天时测定地径和苗高。结果表明,3个因素不同水平组合在温棚设施下的云南松苗木平均地径和苗高(1.36 mm和6.99 cm)极显著地大于松针覆盖的云南松苗木平均地径和苗高(1.17mm和5.95 cm)。施肥是影响温棚与松针覆盖小环境云南松苗木地径和苗高的关键因子,其优水平组合温棚设施下为施肥4.0 kg·m-2,每2天浇水1次,不喷施IBA溶液的组合,松针覆盖下则为施肥5.0 kg·m-2,每2天浇水1次,叶面喷施0.2 g·L-1的IBA溶液的组合,平均苗高分别为9.34 cm和7.50 c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和水分控制分别对温棚云南松苗木的苗高生长表现出显著和极显著的影响(0.01<P施肥=0.039<0.05,P水分=0.005<0.01),IBA叶面喷施对松针覆盖的云南松苗木地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8<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均匀试验设计 施肥 水分控制 IBA 苗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不同海拔群体的针叶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徐杨 周丽 +5 位作者 蔡年辉 邓丽丽 王大玮 段安安 何承忠 许玉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为揭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不同海拔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天然分布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巢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调查云南省丽江、宁蒗和元谋3个地点不同海拔群体的针叶表型性状。结果表明:云南松... 为揭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不同海拔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天然分布的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巢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调查云南省丽江、宁蒗和元谋3个地点不同海拔群体的针叶表型性状。结果表明:云南松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丽江采样地点群体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29.96%,小于群体内变异(70.04%);表型变异系数(CV)为24.93%,变化幅度13.63%~35.09%。宁蒗采样地点群体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6.74%,小于群体内变异(73.26%);表型变异系数变化于11.96%~37.19%,平均24.18%。元谋采样地点群体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7.79%,小于群体内变异(72.21%);表型变异系数波动于14.28%~41.3%,平均23.41%,群体内的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9个不同群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940 3,表明云南松群体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云南松针叶表型性状及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表型多样性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不同种源苗木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丽 陈诗 +4 位作者 徐杨 蔡年辉 李悦 段安安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3,共6页
以5个云南松种源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光合特性,揭示云南松种源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除光能利用率(LUE)外,其他光合参数在云南松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不同种源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当光... 以5个云南松种源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光合特性,揭示云南松种源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除光能利用率(LUE)外,其他光合参数在云南松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不同种源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当光照强度刚开始增强时,各种源间净光合速率(Pn)的差异较小,但随着光照强度的继续增加,不同种源间出现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光合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和Gs的相关系数均较大,是影响光合能力的主导因子。综合比较发现,保山(BS)种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和水分利用率(WUE)较高,Tr、Gs和光补偿点(LCP)较低,该种源具有较高的潜在光合能力,抗旱能力也较强,表明保山种源具有较强的适应光环境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种源 光合特性 光响应曲线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大玮 保云莹 +5 位作者 唐红燕 段安安 蔡年辉 许玉兰 周军 李思广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37,共4页
以思茅松杂交亲本JG1号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影响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最佳思茅松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最佳含量分别为Mg^(2+) 2.0 mmol/L、DNA 60 ng、引... 以思茅松杂交亲本JG1号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影响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最佳思茅松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最佳含量分别为Mg^(2+) 2.0 mmol/L、DNA 60 ng、引物0.50μmol/L、Taq DNA聚合酶0.25U、dNTP 0.20 mmol/L。利用11份个体对此SS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获得扩增谱带清晰且多态性较好,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SSR-PCR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杨不同外植体分化培养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辛培尧 刘岩 +3 位作者 段安安 唐军荣 董娇 周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832,860,共6页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取滇杨萌生出的不同外植体,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筛选诱导分化培养方案。结果表明:滇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较优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滇杨叶柄和嫩茎不定芽诱导的较优培养基均为:MS+6-BA 0.5 mg/L+NAA...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取滇杨萌生出的不同外植体,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筛选诱导分化培养方案。结果表明:滇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较优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滇杨叶柄和嫩茎不定芽诱导的较优培养基均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叶片、叶柄以及嫩茎其芽的诱导分化率分别是40%,80%,20%。试验结果可为滇杨遗传改良、种质资源保存及快速繁殖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外植体 组织培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红锥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异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凤良 张方秋 +4 位作者 段安安 潘文 赵阳阳 徐斌 王有兵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12-16,共5页
通过测定17个种源红锥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探讨不同种源红锥的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红锥各种源δ13C值为-32.637‰~-28.290‰,广西东兰、凭祥及容县,云南思茅等种源的δ13C值较高,表明这些种源在该... 通过测定17个种源红锥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探讨不同种源红锥的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红锥各种源δ13C值为-32.637‰~-28.290‰,广西东兰、凭祥及容县,云南思茅等种源的δ13C值较高,表明这些种源在该试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各种源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均低于瞬时值;净光合速率和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各种源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3个指标在各种源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长期水分利用效率仅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筛选,广西东兰和容县、云南思茅、广东陆河和信宜等种源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光合速率 碳同位素比率 性状变异 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外生菌根类型及其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忠 马刊欣 段安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18,共7页
根据形态和解剖特征,将中原地区的毛白杨外生菌根划分成14种类型,它们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大多差或极差。菌根分布特征指标统计结果表明,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o)林地土壤中,普遍缺乏能与毛白杨形成良好共生关系的外生菌根真菌,共生关系... 根据形态和解剖特征,将中原地区的毛白杨外生菌根划分成14种类型,它们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大多差或极差。菌根分布特征指标统计结果表明,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o)林地土壤中,普遍缺乏能与毛白杨形成良好共生关系的外生菌根真菌,共生关系良好的菌根主要分布在pH值小于7.5的土壤中;共生关系差或极差的菌根和假菌根则在强碱性土壤中占优势,土壤pH大于7.5的育苗地中,毛白杨幼苗形成的菌根比较单一,以假菌根-5号类型为主。树木年龄对毛白杨林的菌根形成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外生菌根 类型 共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风吹楠属植物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许玉兰 蔡年辉 +1 位作者 吴裕 段安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2,共3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滇南风吹楠、风吹楠和琴叶风吹楠3种风吹楠属植物的油脂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油脂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种仁含油率都在54%以上,...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滇南风吹楠、风吹楠和琴叶风吹楠3种风吹楠属植物的油脂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油脂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种仁含油率都在54%以上,属于高含油植物;总脂肪酸中二十碳以下的脂肪酸含量都在99%以上,是比较理想的生物柴油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楠属 脂肪酸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EST-SSR引物在其近缘种中通用性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杨 邓丽丽 +4 位作者 周丽 蔡年辉 李德龙 段安安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根据云南松EST序列设计了32对SSR引物,从中随机选取7对引物,对不同群体云南松及细叶云南松、马尾松等近缘种进行了PCR,研究云南松EST-SSR引物在近缘物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7对引物对云南松不同群体及其近缘种的扩增成功率均... 根据云南松EST序列设计了32对SSR引物,从中随机选取7对引物,对不同群体云南松及细叶云南松、马尾松等近缘种进行了PCR,研究云南松EST-SSR引物在近缘物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7对引物对云南松不同群体及其近缘种的扩增成功率均为100%;且7对引物在云南松不同群体的多态性比例均为100%,在细叶云南松、马尾松、高山松、油松和思茅松等近缘种中分别为71.43%、85.71%、85.71%、85.71%和100%;云南松EST-SSR引物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且这些引物可用于分析云南松及其近缘种间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ST-SSR标记 云南松 近缘种 通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