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林奎 《上海农村经济》 2024年第3期28-31,共4页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和农民增收难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是新时代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以农户为基础,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和农民增收难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是新时代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以农户为基础,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基本经营主体,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发展,形成的具有专业化和规模化特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和经营模式的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售一体化 现代农业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 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 经营主体 农业产业化经营 分工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早期阶段的“燎原星火”——以1975年至2000年公开的部分资料为依据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建军 陈欣 +9 位作者 胡亮亮 章家恩 吴文良 林文雄 曹林奎 曹凑贵 李萍萍 李凤民 王克林 骆世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7,共12页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农业现代化研究》《生态学杂志》等多种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有关学术期刊网站及孔夫子旧书网,对1975—2000年期间,中国内地从事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单位)和学者、公开出版的部分著作名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学领域(C03)与农业生态相关的立项项目、中国知网系统内中文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要素分析(发表年份、作者、所在单位、刊载期刊等)、被引次数及相关期刊创刊号特邀专论为依据的重要学术论文和学术论著题录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和分析,分析描述了早期阶段农业生态学及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及其变化过程。此外,本文还陈列和介绍了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自成立至2000年期间组织和主办的十届全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情况以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发展。本文为关心和支持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各界人士了解20世纪最后25年里中国农业生态学领域的大致概貌提供了一个粗略小结,也是对既往时代的认同、肯定和对现世同人的鼓励鞭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 中国知网系统 科学事件 资料挖掘 数据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琼中山栏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3
作者 易伟鹏 袁潜华 +3 位作者 唐清杰 邢建平 冯尔勇 曹林奎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海南岛山栏稻种植相对集中和典型的地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山栏稻种质资源,既是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也是传承海南地区农耕文化、保护独特农业文化遗产的需要。文章全面分析琼中山栏...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海南岛山栏稻种植相对集中和典型的地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山栏稻种质资源,既是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也是传承海南地区农耕文化、保护独特农业文化遗产的需要。文章全面分析琼中山栏稻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市场前景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加强琼中山栏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升其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山栏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中 山栏稻 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都市农业的发展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曹林奎 居益民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共1页
关键词 21世纪 都市农业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被引量:15
5
作者 曹林奎 《上海农村经济》 2013年第4期32-34,共3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业土地规模经营被看成是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的根本途径。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进展不快,主要原因是现实条件的限制。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最基本的前提是,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到非农产业,土地经营不再作为他们的谋生手段。在实践中,我国各地把60%~70%的农村劳动力稳定地转入非农产业,作为实行规模经营的起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 土地规模经营 农村富余劳动力 组织化程度 农村经济结构 农业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曹林奎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第5期27-30,共4页
现代农业既是一种基础产业,又是一种战略性产业。我国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开创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使农业经济由单一经济转向综合经济,产品输出由初级产品转向深加工产品,从而使现代农业从弱质产业变成... 现代农业既是一种基础产业,又是一种战略性产业。我国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开创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使农业经济由单一经济转向综合经济,产品输出由初级产品转向深加工产品,从而使现代农业从弱质产业变成具有强大活力的优势产业。我国建设现代农业,也不能走过去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农业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因此,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弱质产业 产品输出 农业产业化 基础产业 战略性产业 农民组织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转变我国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曹林奎 《上海农村经济》 2014年第3期17-20,共4页
都市农业就是当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都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都市农业主要定位在... 都市农业就是当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都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都市农业主要定位在特大型国际化城市地区即都市区域范围,它的本质特征则表现为既服务城市,又依托城市。都市农业脱胎于城郊农业,但是与城郊农业或农区农业又有很大的不同,它特别强调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此,今后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加快转变都市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农民或家庭农场的持续增收,维护城乡生态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为全国各地的现代农业建设做出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方式 都市农业 城乡一体化建设 现代农业建设 城市地区 农业生产体系 区域范围 城郊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生态农场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林奎 《上海农村经济》 2022年第5期33-36,共4页
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和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态农场以先进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为支撑,汲取我... 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和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态农场以先进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为支撑,汲取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精华,建立起各种半自然生态系统以重建与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生态农场不断拓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多功能性,积极发挥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平衡的正面影响作用,带动了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改善,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了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场 农业生产活动 社会物质文明 现代生态农业 最大可持续产量 生态学原理 食品安全 生态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生态农业的特征与发展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曹林奎 《上海农村经济》 2019年第3期36-38,共3页
都市现代农业是一种综合产业,就是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生产性投入和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出足够的农产品。与此同时,合理调控农业资源与环境,确保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目标是满足人类日益... 都市现代农业是一种综合产业,就是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生产性投入和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出足够的农产品。与此同时,合理调控农业资源与环境,确保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目标是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的需求为中心的。因此,农业生态系统既要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要服从社会经济规律。农业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复杂。这是因为农业是人们利用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的综合生产活动,农业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复杂的系统。人们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调控管理农业生态系统,也必须服从生态、经济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 农业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 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环境 经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菠菜生长特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9
10
作者 雷先德 李金文 +2 位作者 徐秀玲 张翰林 曹林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8-494,共7页
通过化肥减量20%和40%并配施微生物菌剂试验,研究菌剂对菠菜营养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DNA的PCR-DGGE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菠菜生长后期,配施菌剂处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 通过化肥减量20%和40%并配施微生物菌剂试验,研究菌剂对菠菜营养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DNA的PCR-DGGE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菠菜生长后期,配施菌剂处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较高,其中,T5(化肥减量40%+菌剂减量40%)处理SPAD为52.856,T3(化肥减量20%+菌剂减量40%)处理Fv/Fm为0.797,而在生长前期则表现为T1(全量化肥)处理较高;菠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以对照(CK,不施肥)处理最高,为1 009.21 mg.kg^-1,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T2-T5)都明显少于CK和T1处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以T2(化肥减量20%+全量菌剂)处理最好;菠菜产量化肥减量处理(T2-T5)较T1处理均增产,T4(化肥减量40%+全量菌剂)处理的增产量最大,平均产量达到277.73 g.盆^-1,增加170%;常规化肥(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最低,香农-威尔指数(Shannon-Wierner index)为0.398,较CK 0.498有所下降,而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各处理(T2-T5)为0.547-0.983,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微生物菌剂对菠菜起到显著促生作用,以T4处理最好,对提高菠菜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面以T3处理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菠菜特性 PCR-DGGE 16S RDNA 微生物多样性 化肥减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赵峥 岳玉波 +2 位作者 张翼 陆欣欣 曹林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73-2278,共6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监测体系研究了上海郊区3种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系统温室气体(GHGs)排放特征及其全球增温潜能(GWP)。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稻田系统CO2的排放通量,但不同施肥条件对其影响差异不显著;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稻...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监测体系研究了上海郊区3种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系统温室气体(GHGs)排放特征及其全球增温潜能(GWP)。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稻田系统CO2的排放通量,但不同施肥条件对其影响差异不显著;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稻田系统CH4的排放通量,同时也能显著降低稻田N2O排放通量。整个水稻生育期,不施肥CK处理的GWP最低,为14 852 kg CO2·hm-2。相较于CK处理,施用尿素的CT处理、有机无机混施的MT处理和施用有机肥的OT处理分别增加了86.9%、111.5%和134.3%的稻田GWP,表明施肥会增加稻田土壤GHGs的G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甲烷(CH4) 氧化亚氮(N2O) 稻田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氮素径流与渗漏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姜萍 袁永坤 +6 位作者 朱日恒 戴耀文 沈逸菲 赵峥 岳玉波 赵琦 曹林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92-1596,共5页
采用测坑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1)处理相比,间歇灌溉(W2)和湿润灌溉(W3)等节水灌溉处理可分别减少4.37%和8.88%的灌水量、35.74%和5.98%的径流排水量以及2.01%和17.28%的渗漏排... 采用测坑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1)处理相比,间歇灌溉(W2)和湿润灌溉(W3)等节水灌溉处理可分别减少4.37%和8.88%的灌水量、35.74%和5.98%的径流排水量以及2.01%和17.28%的渗漏排水量;整个水稻季,W1处理的总氮(TN)径流和渗漏流失负荷均为最高,分别为11.69、3.40kgN·hm-2;与W1处理相比,较低的排水量导致W2处理和W3处理分别减少了52.01%和38.24%的TN径流流失,以及15.88%和42.06%的TN渗漏流失;W2处理和W3处理还分别提高了10.83%和5.46%的水稻籽粒产量。研究表明节水灌溉不仅能有效控制稻田氮素流失,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坑 间歇灌溉 湿润灌溉 氮素流失 径流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岳玉波 沙之敏 +4 位作者 赵峥 陆欣欣 张金秀 赵琦 曹林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4-1432,共9页
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特征规律,以及径流、渗... 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特征规律,以及径流、渗漏的氮、磷流失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3种水稻种植模式中,田面水总氮(TN)平均浓度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分别为18.87 mg-L-1、8.98 mg-L-1和8.20 mg-L-1。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在整个水稻季中的TN总流失负荷分别减少15.27%和25.76%。径流流失负荷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氮的主要形态为铵态氮(NH4+-N);渗漏流失负荷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氮的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田面水总磷(TP)平均浓度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分别为0.82 mg-L-1、0.64 mg-L-1和0.37mg-L-1。总磷(TP)总流失负荷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总流失负荷占施磷量的比例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并且以溶解性磷(DP)为主。3种模式下水稻产量为:常规种植>有机蛙稻>绿色蛙稻,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分别减产19.33%和8.51%。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田中氮、磷流失,但会造成水稻减产。由于有机蛙稻模式要求种、养条件更高,因此有机蛙稻模式下的产品往往品质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模式 氮素流失 磷素流失 径流 渗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系统磷素输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陆欣欣 岳玉波 +3 位作者 赵峥 张翰林 赵琦 曹林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400,共7页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限制性元素,近年来由于磷肥的过量施用,农田迁移的磷素已成为水体磷素的主要来源。本研究通过野外测坑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处理(0T)、混施肥处理(MT)和化肥处理(CT)3种施肥处理下,稻田中磷素的迁移流失特征及...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限制性元素,近年来由于磷肥的过量施用,农田迁移的磷素已成为水体磷素的主要来源。本研究通过野外测坑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处理(0T)、混施肥处理(MT)和化肥处理(CT)3种施肥处理下,稻田中磷素的迁移流失特征及这3种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磷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探求稻田系统的最佳施磷方式。结果表明,CT、MT和OT3种施肥方式的磷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0.56kg(P)·hm-2、1.13kg(P).hm-2和4.20kg(P)·hm-2,渗漏流失负荷分别为0.42kg(P)·hm-2、0.44kg(P)·hm-2。和0.45kg(P)·hm-2;磷的径流流失占流失总量的56.86%~90.38%,是水稻田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磷的径流流失主要受施肥和降雨的影响,50%左右磷的流失发生在第1次径流过程;磷素渗漏流失特征不受施磷处理的影响,80%以上的流失发生在施肥后的前30d。在磷素流失形态上,坑面水、渗漏水和径流水中磷素的主要形态均为可溶性磷;在土壤方面,MT处理和OT处理能保证土壤磷营养,CT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则显著下降。3种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且MT最高,为6728.84kg·hm-2;磷肥利用率CT和MT处理显著高于OT,CT和MT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混施肥处理在磷素流失、土壤养分利用和水稻产量等方面更符合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施肥 磷素 迁移流失 渗漏 径流 产量 磷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的稻田氮素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峥 吴淑杭 +2 位作者 周德平 褚长彬 曹林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05-2412,共8页
稻田氮素流失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测坑定位实验获得的野外观测数据对DNDC模型模拟稻田氮素流失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同时重点采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功能对影响稻田氮素流失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 稻田氮素流失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测坑定位实验获得的野外观测数据对DNDC模型模拟稻田氮素流失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同时重点采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功能对影响稻田氮素流失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的氮素流失和水稻产量,施肥和降雨是影响稻田氮素流失的主要因素,与稻田氮素流失呈正比。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施肥水平下有机肥的施用对稻田氮素的渗漏流失无明显贡献。此外,稻田氮素的渗漏流失还与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呈正比,而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黏土比例呈反比。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在我国稻田目前的施肥水平下,降低施肥量、采用节水灌溉以及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均是减少稻田氮素流失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流失 DNDC模型 敏感性分析 径流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亚利 杨光 +4 位作者 熊才耘 谢尚宏 李银生 曹林奎 赵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29-2135,共7页
为降低蔬菜废弃物带来的潜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并探讨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本研究以4种蔬菜废弃物堆肥产物为主要对象,研究其与2种商品有机肥在施氮量水平一致的条件下,对鸡毛菜(Brassica chinensis,Linn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为降低蔬菜废弃物带来的潜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并探讨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本研究以4种蔬菜废弃物堆肥产物为主要对象,研究其与2种商品有机肥在施氮量水平一致的条件下,对鸡毛菜(Brassica chinensis,Linn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10%秸秆的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种植的鸡毛菜,无论株高、叶面积,还是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鸡毛菜株高和叶面积分别是商品有机肥处理的3.10~4.00倍和3.20~3.53倍。与蔬菜废弃物普通堆肥相比,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种植的鸡毛菜株高和叶面积可分别增加25%~35%和16%~42%,鸡毛菜中N、P含量也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而K、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无论是施用蔬菜废弃物普通堆肥还是蚯蚓堆肥,鸡毛菜的生长情况均显著优于施用商品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堆肥 蔬菜废弃物 鸡毛菜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离子组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沙之敏 袁婧 +3 位作者 赵峥 岳玉波 姚健 曹林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0-607,共8页
亚细胞、细胞、器官乃至有机体内所有矿质元素的组合称为离子组。离子组是植物化学元素指纹,能够定量、精准地反映环境因子驱动下植物体产生的无机化学响应。为探求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离子组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长期常... 亚细胞、细胞、器官乃至有机体内所有矿质元素的组合称为离子组。离子组是植物化学元素指纹,能够定量、精准地反映环境因子驱动下植物体产生的无机化学响应。为探求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离子组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长期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水稻籽粒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和元素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土壤中可利用态元素向水稻籽粒中的转移效率。21种元素含量通过高通量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各元素处理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在水稻籽粒中的浓度顺序为:K>P>Mg>Ca>Mn>Zn>Fe>Cu>Rb>Na>Ba>Mo>B>Ni>Sr>As>Cr>Cd>Se>Co>Cs。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离子组有显著影响,第1主成分占总变量的32.7%,区分了有机和绿色种植模式;第2主成分占总变量的27.1%,将常规种植模式和另外两种模式区分开。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离子组有显著影响。与常规种植相比,绿色蛙稻模式下籽粒第1主族元素K、Na、Cs、Rb含量显著增加21%、31%、59%、72%,Mn、Cd的含量显著增加23%、441%,B和Cr的含量显著降低63%和51%;有机模式下水稻籽粒中Co、Ni和Cd含量分别增加60%、286%和488%,而Ca、B、Mo、Sr和Cr的含量显著降低38%、60%、20%、27%和96%,而同主族元素间的竞争并未发现。因此,从水稻必需元素吸收角度出发,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优于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但绿色和有机蛙稻种植模式对一些非必需元素的吸收也为水稻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因此,科学的养分管理和合理种植结构的调整对保证水稻食品的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离子组 水稻籽粒 主成分分析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氮素渗漏淋失规律测坑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国军 陆贻通 +1 位作者 曹林奎 张大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4-498,共5页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麦田渗漏水中氮素的变化动态和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田渗漏水中氮素以NO3--N为主,NO3--N作为氮素在土壤中流失的主要形态将成为施用氮肥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施用精制有机肥代替部分化学氮肥有利于减少麦...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麦田渗漏水中氮素的变化动态和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田渗漏水中氮素以NO3--N为主,NO3--N作为氮素在土壤中流失的主要形态将成为施用氮肥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施用精制有机肥代替部分化学氮肥有利于减少麦田渗漏水中氮素的淋失,施用腐熟的粗猪粪没有这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田 氮素 变化动态 渗漏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径微孔保鲜袋保鲜茭白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钱炳俊 邓云 +4 位作者 陈骏 张晗 沈永培 平健 曹林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5-218,236,共5页
以带壳鲜茭白为试材,用5种不同孔径的聚乙烯袋进行包装处理,在(2±1)℃和90%~95%RH下贮藏42d后,分析茭白木质素、丙二醛、VC、可溶性固形物、pH、表皮色泽等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孔径的聚乙烯袋对茭白的品质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 以带壳鲜茭白为试材,用5种不同孔径的聚乙烯袋进行包装处理,在(2±1)℃和90%~95%RH下贮藏42d后,分析茭白木质素、丙二醛、VC、可溶性固形物、pH、表皮色泽等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孔径的聚乙烯袋对茭白的品质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普通聚乙烯袋对茭白表皮的绿化、纤维化、木质化、VC降解、失重和腐烂等的延缓作用比其余4种包装袋更为显著(P<0.05)。这表明普通聚乙烯保鲜袋更适合带壳茭白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微孔聚乙烯膜 木质化 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水稻‘花优14’干物质积累、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沙之敏 陈侠桦 +3 位作者 赵峥 史超超 袁永坤 曹林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5-823,共9页
基于长期测坑定位试验,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上海地区高产杂交水稻‘花优14’干物质积累规律、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上海地区稻田科学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处理[CT,300 kg(N)... 基于长期测坑定位试验,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上海地区高产杂交水稻‘花优14’干物质积累规律、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上海地区稻田科学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处理[CT,300 kg(N)×hm^(-2),60 kg(P2O5)?hm^(-2)和60 kg(K2O)?hm^(-2)]、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T,与CT等氮磷钾,80%尿素+20%有机肥,磷钾不足部分以化肥补充)和单施有机肥处理(OT,与CT处理等氮量),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干物质积累特征、产量结构、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干物质量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MT年平均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达0.78 kg?hm^(-2)?d^(-1),分别比OT和CK显著高0.17 kg?hm^(-2)?d^(-1)和0.19 kg?hm^(-2)?d^(-1),与CT之间无显著差异。MT灌浆期同化物输入对籽粒贡献率为76.3%,与CT差异不显著,但比OT和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9.4%和5.2%。水稻收获后,MT的年平均产量分别比CT、OT和CK处理高3.5%、15.6%和63.4%,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较CT和OT提高9.7%和53.7%。有机肥结合化肥施用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速率并促进花后同化产物向籽粒的输入,从而提高产量,在保证水稻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化肥投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是较优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方式 有机无机配施 干物质积累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