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根瘤内生菌合成菌群对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汪芳芳 孙秀娟 +3 位作者 徐伟慧 陈文晶 胡云龙 王志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03,共12页
为了解根瘤内生菌合成菌群对大豆生长和对根系微生物的影响,利用前期分离自大豆根瘤的根瘤内生菌,通过菌株功能的互补、多样性的增加和促生效果的叠加构建了4个合成菌群。本试验研究发现,菌群Q1和Q4促生效果最佳,菌群Q1可显著增加大豆... 为了解根瘤内生菌合成菌群对大豆生长和对根系微生物的影响,利用前期分离自大豆根瘤的根瘤内生菌,通过菌株功能的互补、多样性的增加和促生效果的叠加构建了4个合成菌群。本试验研究发现,菌群Q1和Q4促生效果最佳,菌群Q1可显著增加大豆植株的茎长、茎鲜重、根鲜重和根瘤数,分别提升了19.2%、44.0%、51.7%和140.0%;菌群Q4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鲜重和根瘤数,分别提升了24.3%、34.0%、40.0%和200.0%。根内的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根瘤内生菌中Bacillus和Klebsiella能够侵入大豆根内,使细菌群落间正相关关系和生态功能相关编码基因丰度增加。根际土壤的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接种合成菌群后根际中富集了Nocardioides、Pseudonocardia等有益菌属,显著增加了参与氮代谢和吲哚-3-乙酸(IAA)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丰度,并促进根际细菌进行辅酶、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本项研究结果为构建大豆内生微生物组及发展高效微生物肥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内生菌 合成菌群 促生机制 微生物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菌群对大豆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佳新 刘悦 +3 位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陈文晶 胡云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1-581,共11页
为了探究施用合成菌群对大豆生长和根际及根内微生物的影响,利用大豆根际促生菌,通过功能互补和功效叠加原则构建4组合成菌群(SynComs)。根据盆栽试验的促生效果选出最优菌群并取其根际土和根系分别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 为了探究施用合成菌群对大豆生长和根际及根内微生物的影响,利用大豆根际促生菌,通过功能互补和功效叠加原则构建4组合成菌群(SynComs)。根据盆栽试验的促生效果选出最优菌群并取其根际土和根系分别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探究合成菌群对大豆根际土壤和根内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盆栽试验表明,合成菌群SynCom 4可显著增加大豆株高、地上鲜重、根长、根鲜重和根瘤数。SynCom 4由克雷伯氏菌JP07(Klebsiella JP07)、克雷伯氏菌GD04、假单胞菌LH19(Pseudomonas LH19)、不动杆菌JP32(Acinetobacter JP32)、克雷伯氏菌PKO08、芽孢杆菌JK32(Bacillus JK32)、寡养单胞菌GD03(Stenotrophomonas GD03)和克雷伯氏菌LH13组成。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接种SynCom 4提高了细菌微酸菌纲(unclassified_Acidimicrobiia)、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绿屈挠菌纲(unclassified_c_Chloroflexia)、热厌氧杆状菌目(unclassified_o_Thermoanaerobacteroles)等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参与氮代谢、磷转化、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生物合成等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SynCom 4增加了大豆根内细菌群落多样性,提高了黄单胞菌科(unclassified_f_Xanthomonadaceace)、食氢产水菌属(Hydrogenophaga)、根瘤菌目(unclassified_o_Rhizobiales)、黄杆菌科(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等的相对丰度。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SynCom 4增强了与氨基酸、维生素、脂质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有关的功能。综上,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SynCom 4显著改变了根际和根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提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了菌属和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施用SynCom 4有效促进了大豆生长,改变了根际和根内的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际促生菌 合成菌群 盆栽试验 功能预测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生菌种组合提高玉米根际土壤有益微生物基因丰度及促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丽 万雨欣 +3 位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陈文晶 胡云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05,共12页
【目的】微生物肥料一般需要采用复合菌种提高有益菌在作物根际的定殖和促生效果。我们对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的26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玉米根际菌株进行复配,并研究复合菌株在土壤中的有益作用及其促生效果。【方法】按照功能共构建了4组... 【目的】微生物肥料一般需要采用复合菌种提高有益菌在作物根际的定殖和促生效果。我们对本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的26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玉米根际菌株进行复配,并研究复合菌株在土壤中的有益作用及其促生效果。【方法】按照功能共构建了4组合成菌群:C1,将铁载体分泌量最高的解磷菌、解钾菌、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各1株进行组合;C2,将吲哚乙酸(IAA)分泌量最高的解磷菌、解钾菌、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各1株进行组合;C3,每个菌属选择1株综合促生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组合;C4,由C1与C2所有菌株组合。用以上4组菌群在灭菌土壤和未灭菌土壤上分别进行玉米接种菌剂和土壤浇灌菌剂盆栽试验,包括无菌剂对照在内共10个处理,灭菌土壤处理分别记为MCK、MC1、MC2、MC3、MC4,未灭菌土壤处理分别记为WCK、WC1、WC2、WC3和WC4。玉米接菌试验是将初生胚根长1~2 cm的玉米种子浸泡在菌群悬浮液中1 h,然后种植在灭菌土壤和未灭菌土壤中,9天后测定株高、鲜重、根长、根尖数和分叉数。土壤浇灌试验采用种子发芽方法,将种子播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每5天浇灌1次菌悬液,待玉米生长15天后,收集玉米根际土壤用于宏基因组学测序,揭示菌群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促生机制。【结果】4个复合菌剂相比,C4表现出最好的综合促生能力。玉米接种C4后,幼苗株高、地上鲜重、根鲜重、根长、根尖数和分叉数在灭菌组中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8.97%、46.00%、59.99%、61.99%、62.27%和46.70%,在未灭菌组中分别提高了27.49%、25.86%、50.13%、40.11%、62.26%和82.55%。复合菌群C4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有益菌属Pseudomonas、Klebsiella、Duganella、Cellvibrio、Pantoea、Pseudoxanthomonas的丰度,在浇灌菌群C4的玉米根际土壤中,有益菌属Enterobacter和Klebsiella的注释丰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菌群C4提高了根际土壤中磷和氮的转运、IAA的合成、铁载体的转运与调控系统和碳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的丰度,部分丰度上升的功能基因的微生物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有益微生物的菌属丰度与功能基因丰度呈正相关,同时在ugqB、phnW的基因集中注释到了菌群C4的成员Klebsiella。【结论】菌群C4改变了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组成,提高了有益菌属丰度,富集了促生相关功能基因,具备微生物复合菌肥开发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肥料 促生机制 植物根际促生菌 合成菌群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西瓜光合特性及抗病性对小麦伴生的响应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伟慧 吴凤芝 +2 位作者 王志刚 孙国雁 徐红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5-660,共6页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栽培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的伴生栽培模式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小麦品种‘D125’伴生对连作西瓜生长的效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西瓜单作和小麦伴生西瓜2个处理,研究连作西...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栽培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的伴生栽培模式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小麦品种‘D125’伴生对连作西瓜生长的效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西瓜单作和小麦伴生西瓜2个处理,研究连作西瓜光合特性及抗病性对小麦伴生的响应。结果表明,西瓜定植40 d时,伴生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分别提高32.2%、28.5%、7.8%,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分别增加7.5%、8.4%和3.2%,且差异显著;西瓜定植60 d时,伴生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分别提高52.9%、116.7%、33.8%,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分别提高5.8%、7.1%、4.9%,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两个处理间的初始荧光、可变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光化学猝灭系数无显著差异;西瓜白粉病病情指数降低6.3%。西瓜定植40 d后,伴生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MDA含量和PAL活性分别降低44.43%和8.68%,SOD和PPO活性升高17.3%和84.5%;西瓜定植60 d,叶片PAL活性显著高于单作,MDA含量、SOD和PPO活性无显著差异。可见连作西瓜对伴生小麦产生了积极的响应,伴生小麦具有提高连作西瓜净光合速率,减缓西瓜叶片衰老,延长光合功能期的作用,提升了连作西瓜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西瓜 小麦伴生 光合特性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伟慧 王兰兰 王志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6-59,共4页
分别在5、8、15℃的低温下,对6个辣椒品种幼苗处理3 d,对处理后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6个辣椒品种均表现为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POD活性在8、15℃的低温下,每个... 分别在5、8、15℃的低温下,对6个辣椒品种幼苗处理3 d,对处理后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6个辣椒品种均表现为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POD活性在8、15℃的低温下,每个品种表现不一,但在5℃下,所有品种POD活性都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辣椒幼苗 叶绿素 膜质过氧化 保护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徐伟慧 周岩 吴凤芝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X期4-11,共8页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栽培中常见的土传病害,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所致,已成为限制西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西瓜抗枯萎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寻求抑菌植物并...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栽培中常见的土传病害,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所致,已成为限制西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西瓜抗枯萎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寻求抑菌植物并采用合理的间、轮、套作技术是一项安全控制西瓜枯萎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 防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复合根际促生菌剂构建与促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伟慧 吕智航 +3 位作者 史一然 姜佳莹 胡云龙 王志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786,共9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是微生物肥料的重要菌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西瓜PGPR分泌激素能力和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构建复合菌剂,并研究其对西瓜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是微生物肥料的重要菌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西瓜PGPR分泌激素能力和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构建复合菌剂,并研究其对西瓜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株PGPR均能分泌吲哚乙酸(IAA),Streptomyces CL05分泌量最高达到117.30 mg·L^(-1);菌株Sphingomonas CL03、Lysobacter CL02、Microbacterium LS01不产铁载体,菌株Microbacterium LS01、Microbacterium HYL03、Pantoea ananatis HYL01不分泌赤霉素;通过拮抗实验,获得3组复合菌剂,分别为R1、R2和R3。在非灭菌土壤中,与对照相比,复合菌剂R2对西瓜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79.0%、46.8%、57.1%、162.7%、49.1%;与对照相比,在灭菌土壤中,复合菌剂R2_S对西瓜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干质量分别提高了191.8%、302.4%、160.0%、206.5%、139.6%,根系平均直径比对照降低了17.5%。复合菌剂R2在灭菌土中的促生效果优于非灭菌土。本研究结果证实,复合菌剂R2对西瓜根系具有明显的促生效应,复合菌剂R2的4株菌分泌赤霉素的能力远远超过R1和R3,这可能是R2促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根系 复合菌剂 促生 微生物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缓解西葫芦幼苗低温胁迫的效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伟慧 周兰娟 王志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4-767,共4页
以四叶一心期西葫芦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15℃和5℃)胁迫下西葫芦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葫芦幼苗喷施150,250和350 mg.L-1SA后,叶片相对电... 以四叶一心期西葫芦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15℃和5℃)胁迫下西葫芦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葫芦幼苗喷施150,250和350 mg.L-1SA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升高,外源SA能缓解低温对西葫芦幼苗的胁迫。5℃低温下,以250 mg.L-1SA效果最好,而15℃低温下,以350 mg.L-1SA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低温胁迫 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DMP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伟慧 刘帅 王志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4-1732,共9页
为分离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降解菌,本研究以长期覆盖塑料废弃物垃圾场的土壤为试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降解DMP的菌株,并研究其降解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能降解DMP的菌株QD15-1,根据其菌落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 为分离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降解菌,本研究以长期覆盖塑料废弃物垃圾场的土壤为试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降解DMP的菌株,并研究其降解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能降解DMP的菌株QD15-1,根据其菌落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碱基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QD15-1为Paracoccus sp.,革兰氏阴性。底物利用试验表明,菌株QD15-1具有降解多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能力;以DMP为唯一碳源,菌株QD15-1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H 8,温度30℃;动力学试验表明,降解DMP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随着DMP初始浓度的增加,半衰期缩短;该菌株中含有降解PAEs的基因——邻苯二甲酸双加氧酶基因(PApht Ab)和3,4-二羟基-3,4-二氢邻苯二甲酸脱氢酶基因(PApht B)。液相质谱试验表明,降解的中间产物有邻苯二甲酸单酯、邻苯二甲酸,推测其降解DMP的途径为:将DMP降解成邻苯二甲酸单酯,再分解成邻苯二甲酸(PA),通过PApht Ab和PApht B的作用进一步降解。综上所述,QD15-1是一株高效降解DMP的菌株,在修复DMP污染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16S RDNA 降解动力学 降解基因 中间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根际土壤酶及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伟慧 吴凤芝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88-1594,共7页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生产的重要因素,合理地运用地上部生物多样性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连作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D123小麦伴生西瓜、D125小麦伴生西瓜、西瓜...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生产的重要因素,合理地运用地上部生物多样性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连作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D123小麦伴生西瓜、D125小麦伴生西瓜、西瓜单作和无苗对照4个处理,研究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对小麦伴生的响应。结果表明,D_(123)小麦伴生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西瓜单作增加了45.21%和130.20%,根际土壤放线菌的比例比西瓜单作增加了7.6%;D125小麦伴生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比西瓜单作增加了40.89%,根际细菌的比例比西瓜单作增加了10.81%。同时,两种小麦伴生处理均降低了西瓜根际土壤真菌的比例,提高了西瓜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提高了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可见,连作西瓜根际对小麦伴生产生了积极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小麦伴生西瓜 根际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观光园的花卉旅游规划研究——以章旦农业观光园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伟慧 曹睿 +1 位作者 谢云 黄汇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948-19949,共2页
在研究国内外花卉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青田章旦农业观光园为例,提出章旦农业观光园开展花卉旅游的理念及模式,使游人在游玩中得到知识的增长和情操的陶冶。
关键词 农业观光园 花卉旅游 青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菜豆种子萌发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伟慧 王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430-8431,8460,共3页
[目的]为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基础。[方法]以菜豆品种八月绿和地油豆王为材料,种子消毒后用0、5、10、15 mg/L的CdC l2溶液(25±1)℃催芽,计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测定胚根长度、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目的]为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基础。[方法]以菜豆品种八月绿和地油豆王为材料,种子消毒后用0、5、10、15 mg/L的CdC l2溶液(25±1)℃催芽,计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测定胚根长度、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各处理2品种的发芽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镉浓度为5 mg/L时,2品种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镉浓度为15 mg/L时,2品种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下降,且八月绿的下降幅度大于地油豆王;2品种的种子活力指数均随镉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镉对菜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结论]镉对菜豆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种子 发芽率 发芽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污染对黑土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志刚 胡影 +4 位作者 徐伟慧 莫继先 李珊珊 张志 杨志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1-1316,共6页
通过温室中进行的微宇宙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污染对黑土土壤呼吸和酶学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MP污染处理后黑土微生物呼吸速率和代谢熵均表现为低浓度(5 mg·kg-1)促进,高浓度(10、20... 通过温室中进行的微宇宙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污染对黑土土壤呼吸和酶学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MP污染处理后黑土微生物呼吸速率和代谢熵均表现为低浓度(5 mg·kg-1)促进,高浓度(10、20、40mg·kg-1)抑制,且抑制效应与DMP污染浓度正相关;DMP污染对黑土过氧化氢酶具有抑制效应,对黑土转化酶和脲酶呈现为激活效应,且与污染浓度正相关;DMP污染对黑土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呈现随时间波动而变化的趋势,多酚氧化酶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蛋白酶则为先促进后抑制。通过典型对应性分析发现DMP是影响黑土酶学性质改变的主要因素,DMP污染改变了黑土代谢特征,进而可能影响黑土的生态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黑土 土壤呼吸 土壤酶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群落组成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志刚 徐伟慧 +3 位作者 莫继先 肖静 孙剑秋 王建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2-596,共5页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群落组成,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海伦市、黑龙江省克山县和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农场4个采样点,分析了大豆根际自生固氮菌、解磷菌、溶磷菌和硅酸盐细菌的群落组成,解析了促生菌种与...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群落组成,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海伦市、黑龙江省克山县和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农场4个采样点,分析了大豆根际自生固氮菌、解磷菌、溶磷菌和硅酸盐细菌的群落组成,解析了促生菌种与地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的大豆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促生菌,自生固氮菌达到104cfu.g 1,溶磷菌和解磷菌达到105cfu.g 1,硅酸盐细菌达到103cfu.g 1;分离得到具有自生固氮能力的菌株5株,溶磷菌6株,解磷菌7株,硅酸盐细菌4株;自生固氮菌多样性指数在0.94~1.60之间,溶磷菌多样性指数在0.83~1.52之间,解磷菌的多样性指数在1.07~1.67之间,硅酸盐细菌多样性指数在0.52~0.96之间,4个取样点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采用对应分析确定了不同地区的典型促生菌,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8(Azotobacter beijerinckia indica),黑龙江省海伦市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3(Micrococcus),黑龙江省克山县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9(Pseudomo-nas),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场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1(A.chrooco-ccum)和溶磷菌DHS5(Azotobacter)。同时明确了LLN2(A.azomonas)、LLN6(Bacillus mucilaginosus)、DHS9(Arthrobacter)、DHSO2(Pseudomonas)、DHSO14(Erwinia)、DHSO17(Corynebacterium)和LSJ21(Bacillus)在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分布较为广泛,这些菌株为研发中国东北黑土区大豆专用型复合生物肥料提供了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大豆 根际促生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对西瓜根系的促生效应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志刚 胡云龙 +4 位作者 徐伟慧 胡影 刘帅 张颖 王春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8-803,共6页
溶磷菌具有提高土壤中磷元素的植物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在植物根际分离纯化溶磷菌并鉴定,进一步研究了它们对西瓜幼苗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获得的7株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中,菌株HYL01具有较强的溶磷能力,经... 溶磷菌具有提高土壤中磷元素的植物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在植物根际分离纯化溶磷菌并鉴定,进一步研究了它们对西瓜幼苗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获得的7株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中,菌株HYL01具有较强的溶磷能力,经鉴定属于Pantoea ananatis,溶解Ca3(PO4)3的有效量为140.26 mg·L^-1,溶磷量与p H值相关性为-0.743,菌剂施用后,处理组比对照组西瓜幼苗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比根长的增加量分别为44.38%,7.58%,63.65%和16.32%,并且显著增加了根系直径为0-0.5 mm范围内的西瓜幼苗根长所占的比例。因此,新分离鉴定的Pantoea ananatis HYL01号菌株具有较高的溶解无机磷的能力,对西瓜幼苗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能有效提升细根所占比例,具有制备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西瓜 根系 促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韭菜连作对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志刚 郭天文 徐伟慧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4-37,共4页
研究了武山县大棚蔬菜不同连作年限对韭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韭菜连作年限的增加,产量和品质下降,且下降幅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土壤中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减少;土壤pH值降低;随... 研究了武山县大棚蔬菜不同连作年限对韭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韭菜连作年限的增加,产量和品质下降,且下降幅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土壤中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减少;土壤pH值降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表层出现盐类累积.说明土壤养分失衡和盐渍化有可能是造成韭菜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韭菜 连作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在黑土胶体微界面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志刚 陈文晶 +4 位作者 胡影 徐伟慧 王春龙 吕智航 刘泽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58-2062,共5页
为了揭示DNA在黑土微生物的遗传进化和基因转移机制方面的重要意义,采用平衡法研究了含有机质黑土胶体(Coarse organic colloid,COC)和去有机质黑土胶体(Coarse inorganic colloid,CIC)对DNA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CIC在快速吸附... 为了揭示DNA在黑土微生物的遗传进化和基因转移机制方面的重要意义,采用平衡法研究了含有机质黑土胶体(Coarse organic colloid,COC)和去有机质黑土胶体(Coarse inorganic colloid,CIC)对DNA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CIC在快速吸附期吸附DNA的速率和数量都小于COC,且更快达到吸附平衡;随着pH值升高,黑土胶体表面吸附DNA数量逐渐减少;Langmuir吸附方程可较好地描述COC和CIC对DNA的等温吸附,COC和CIC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2和0.991,且COC的吸附平衡常数(K)大于CIC,说明COC对DNA的吸附亲和能力大于CIC;CIC和COC表面DNA的解吸率分别为63.5%和47.4%。研究结果证明,有机质在黑土胶体吸附DNA的数量和亲和力方面贡献较大,pH是影响黑土胶体吸附DNA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胶体 DNA 含有机质胶体 去有机质胶体 等温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协同效应与粗酶液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志刚 徐伟慧 +3 位作者 厉悦 钟鹏 王建丽 莫继先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9-283,共5页
高效微生物菌系和适宜反应条件是纤维素生物转化的关键。试验以前期分离获得的纤维素降解菌为基础,研究了降解菌之间的协同效应和粗酶液性质。结果表明,降解菌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其中X2与X5混合培养产酶能力达到了0.66 U.mL-1,比单一降... 高效微生物菌系和适宜反应条件是纤维素生物转化的关键。试验以前期分离获得的纤维素降解菌为基础,研究了降解菌之间的协同效应和粗酶液性质。结果表明,降解菌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其中X2与X5混合培养产酶能力达到了0.66 U.mL-1,比单一降解菌酶活力提高了将近1倍;其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为25℃和5.0;金属离子络合剂EDTA对酶活力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Ca2+和Mn2+是粗酶液的激活剂,在研究浓度范围内能够显著提升酶活力。研究结果为纤维素的生物转化提供了重要种质资源和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协同效应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与促生效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悦 徐伟慧 王志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75-2784,共10页
以大豆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筛选高效的促生菌株,丰富大豆专用生物肥料的菌种资源。采用解磷、解钾、溶磷、自生固氮、联合固氮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并测定PGPR的解磷、溶磷、... 以大豆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筛选高效的促生菌株,丰富大豆专用生物肥料的菌种资源。采用解磷、解钾、溶磷、自生固氮、联合固氮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并测定PGPR的解磷、溶磷、解钾、固氮,分泌吲哚-3-乙酸(IAA)和赤霉素(GA)的能力,以及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获得93株PGPR,分别属于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属(Pries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根据促生功能和特性筛选出29株优良的PGPR,其中菌株GD6、JP7、JP34、PKO13、JK32、GD3、GD32可以使大豆根表面积扩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42.93%、48.41%、53.04%、54.69%、47.86%、50.44%、48.67%。上述7株PGPR中有4株为克雷伯氏菌,2株为芽孢杆菌,1株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这7株菌可以作为大豆微生物肥料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际促生菌 解磷菌 固氮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对黑土转化酶与脲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文晶 王志刚 +3 位作者 徐伟慧 刘泽平 吕智航 王春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55-1560,共6页
采用室内模拟法,以东北黑土为供试土壤,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代表,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转化酶和脲酶的活性,研究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对黑土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及其反应动力学的... 采用室内模拟法,以东北黑土为供试土壤,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代表,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转化酶和脲酶的活性,研究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对黑土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及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PAEs抑制了黑土中转化酶和脲酶的活性。基于土壤酶活性和PAEs浓度作线性回归,求得黑土轻微污染的临界指标(ED10):DMP污染黑土中转化酶和脲酶的ED10分别为24.352和5.015 mg·kg-1;DBP污染黑土中转化酶和脲酶的ED10分别为16.911和8.677 mg·kg-1。根据ED10值越小越敏感的原则,判定黑土中脲酶对PAEs污染比较敏感,可将脲酶活性作为反映PAEs污染黑土的生化指标。DMP和DBP使黑土中转化酶和脲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降低,属于反竞争抑制机制。PAEs可能改变黑土的碳氮循环及其生态系统功能,进而影响黑土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化学 土壤污染 环境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