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乐勤 陈永卓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22-127,132,共7页
探索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驱动因子,对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及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运用IPCC碳排放测度模型,测算了2005—2020年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情况,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考察了农业生产碳排放效率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安徽省农... 探索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驱动因子,对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及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运用IPCC碳排放测度模型,测算了2005—2020年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情况,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考察了农业生产碳排放效率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由2005年的987.40万t攀升至2020年的1227.59万t,年均增长1.46%。农业生产碳排强度由2005年的1.21 t/万元下降至2020年的0.49 t/万元,年均下降5.85%;农业生产碳排放与其强度呈显著剪刀差态势,两者间夹角达33.52°。农业科技创新、农机化水平、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52、-1.728、-0.562,均为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动力因子;规制政策、城镇化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085、0.619、1.232,为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制约因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安徽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碳排放 驱动因子 典型相关分析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际模型的中国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极限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陈发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37-842,共6页
城镇化建设是支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城镇化快速演进对耕地影响如何,关系到耕地保护红线目标能否实现及粮食安全,探索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的极限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扩展Kaya恒等式及LMDI分解模型,测算了1997—2011年... 城镇化建设是支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城镇化快速演进对耕地影响如何,关系到耕地保护红线目标能否实现及粮食安全,探索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的极限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扩展Kaya恒等式及LMDI分解模型,测算了1997—2011年中国城镇化引致的耕地减少份额;借鉴经济学边际理论及边际效应模型,采用回归分析及高数求导方法,构建了边际耕地影响及边际耕地变化率测度模型;以边际耕地变化率时序数据为基础,借助EXCEL软件,通过作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构建了边际耕地变化率曲线,据此测算了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最小的极限时刻。结果表明:①城镇化演进占用耕地面积由1997年的59.59万hm2下降至2011年的31.73万hm2,整体呈降幅态势,年均占用43.49万hm2;②边际耕地变化率指数由1997年的0.183 3下降至2011年的0.037 8,年均下降11%;③边际耕地变化率拟合曲线为开口向上的"U"形抛物线,其最低极值点大约出现在2010年。研究结果可为管理层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及制定协调城镇化演进与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为省域尺度的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演进 耕地 极限影响LMDI分解模型 边际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安徽省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格局探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乐勤 方宇媛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探索安徽省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关联格局,制定差别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测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水资源生态压力进行了测算,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为探索安徽省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关联格局,制定差别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测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水资源生态压力进行了测算,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2014年安徽省16个地市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介于1.05~3.82,均值达1.89;2水资源生态压力全局自相关Moran指数为-0.115 3,呈不显著空间异质格局,其中,位于皖南的黄山、池州、宣城及皖西南的安庆4市水资源生态压力小,而淮南、马鞍山、铜陵三市压力大;3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散点图显示,位于第二(LH)、第四(HL)象限的地市有13个,而位于第一(HH)、第三(LL)象限的仅有3个,滁州市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为-0.293 7,为显著低值异质中心,黄山市该指数为0.961 5,为显著低值聚集中心。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差别化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压力 空间格局 生态足迹模型 空间自相关分析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碳足迹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乐勤 许信旺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9-105,共7页
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遏阻气候变暖趋势,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碳足迹分析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定量评价碳排放强度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列举、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碳足迹... 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遏阻气候变暖趋势,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碳足迹分析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定量评价碳排放强度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列举、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碳足迹概念内涵、计算方法、碳足迹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对未来碳足迹的研究从评估方法、计算边界、重点研究行业与领域、碳足迹补偿机制、研究尺度、碳足迹的科学利用六方面进行了展望。有利于学术界对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存在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推进碳足迹研究向纵深发展;可为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机制、政策与法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也可提升公众低碳消费意识,实现理念上由传统的以碳基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向以清洁能源为特征的生态文明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研究现状 评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完全分解模型的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乐勤 方宇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为了探索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采用完全分解模型,从人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结构变动4层面对用水变化驱动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对用水变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是用水增加的主导因素,2001—2014年,共贡献了472.26亿... 为了探索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采用完全分解模型,从人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结构变动4层面对用水变化驱动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对用水变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是用水增加的主导因素,2001—2014年,共贡献了472.26亿m^3用水,增量效应高达819.75%;(2)人口、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用水变化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技术进步因素最显著,2001—2014年,技术进步共减少用水333.87亿m3,减量效应达到579.53%,结构变动因素次之,考察样本期,共减少用水量78.4亿m^3,减量效应为136.09%,人口变动因素影响不大,减量效应仅为4.13%;(3)在人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因素共同作用下,年均增加用水4.43亿m^3,若按惯性发展模式,2020年用水将增至298.67亿m^3,远超政府设定的270.84亿m^3红线目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大力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积极对传统工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强化第三产业节水型器具推广,着力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变化 驱动效应 完全分解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通径分析方法的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边际效应的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2,共8页
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用水效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对其指数进行了测算;借助SPSS19.0软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测算了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边际贡献;运用通径分析方法,考察了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 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用水效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对其指数进行了测算;借助SPSS19.0软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测算了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边际贡献;运用通径分析方法,考察了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科技创新指数由2005年的0.0129跃升至2014年的0.974 2,而用水效率指数由2005年的0.461 6攀升至2014年的0.855 8,两者呈同向演化规律;科技创新对用水效率边际总弹性系数为0.097 99,其中,直接弹性系数为0.065 253,间接弹性系数为0.032 737;经济增长、规制政策、产业结构的间接弹性系数分别为0.025 83、0.007 54、0.000 27。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用水效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用水效率 边际效应 偏最小二乘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约束尾效及其演化特征探析——基于安徽省的实证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乐勤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23,共7页
以安徽省为例,基于Romer经济增长资源约束尾效模型及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半对数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约束尾效进行了测度,借助SPSS软件,运用曲线回归最佳拟合优度分析方法,对资源尾效演化规律及趋势进行了探... 以安徽省为例,基于Romer经济增长资源约束尾效模型及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半对数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约束尾效进行了测度,借助SPSS软件,运用曲线回归最佳拟合优度分析方法,对资源尾效演化规律及趋势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①1997-2012年,安徽省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年均尾效分别为0.00305642、0.00709057、0.0288303、0.02176369,总尾效达0.06074101;②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约束尾效契合S型曲线演化轨迹,若城镇化按惯性发展模式,资源要素对城镇化进程约束将日趋增强,预计2015年、2020年总尾效将分别达0.153795、0.158643。依据研究结果,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技术在经济与城镇化发展中内生动力,促进科技对资源、资本要素投入替代性等五方面,提出了减缓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约束效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城镇化 自然资源 尾效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主导区生态资源产业化促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乐勤 胡敏 《中国林业经济》 2022年第5期49-53,共5页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剖析了生态资源开发“堵”点,凝炼了组织运行机制、产权明晰机制、调查监测与评估机制、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的开发机制、法律保障与纠纷调解机制、宣传机制。研发结果,可为生态资源主导区生态资源产业化道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资源 产业化 促进机制 生态主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勇 汪应宏 +1 位作者 张乐勤 包婷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7,共7页
研究目的:研究安徽省近年来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及其原因,以指导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耕地保护。研究方法:基于环境领域的脱钩理论,运用OECD提出的脱钩指数计算模型,参考Tapio等划分的脱钩状态类型,构建脱钩模型,计算脱钩弹... 研究目的:研究安徽省近年来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及其原因,以指导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耕地保护。研究方法:基于环境领域的脱钩理论,运用OECD提出的脱钩指数计算模型,参考Tapio等划分的脱钩状态类型,构建脱钩模型,计算脱钩弹性系数。研究结果:研究期内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曲线呈"W"型变化;脱钩状态经历了波动调整期—过渡平稳期—波动调整期动态变化过程,耕地保护政策、措施实施效果明显。研究结论:随着安徽省经济的较快发展,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大建设占用耕地管理和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力度,走内涵挖潜之路,尤其是要通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以补充有效耕地面积,有效遏制占用耕地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占用耕地 经济发展 脱钩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22
10
作者 荣慧芳 张乐勤 严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0-235,共6页
针对目前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运用熵权物元模型对皖江城市带的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可划分为"向理想安全转化"、"向临界安全转化"... 针对目前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运用熵权物元模型对皖江城市带的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可划分为"向理想安全转化"、"向临界安全转化"、"向较不安全转化"、"向极不安全转化"4个等级,其中超过88%的区域处于临界安全及以下水平,土地生态安全整体状况不容乐观;(2)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状态整体稳定性较差,对于外界的干扰较为敏感;(3)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明显,西部优于东部,南部优于北部;(4)单位土地工业废水负荷、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人均水资源量、经济密度、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是造成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从而得出结论:熵权物元模型既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稳定状态,也可以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熵权 物元模型 皖江城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及响应
11
作者 李琼 张乐勤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101,共12页
探索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能够促进乡村旅游有序发展、提质升级,对制定其相应的规制政策具有启示意义。本文选取旅游总收入等18个指标,基于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 探索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能够促进乡村旅游有序发展、提质升级,对制定其相应的规制政策具有启示意义。本文选取旅游总收入等18个指标,基于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评价;运用基尼系数法,对示范区乡村旅游空间差异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示范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数从2012年38.36跃升至2022年的77.68,年均增长7.31%,整体呈稳步提升的趋势;但历年均值均低于80,且年增幅低于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乡村旅游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示范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基尼系数由2012年的0.051下降至2022年的0.018,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均衡性逐渐增强;(3)马鞍山、安庆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数增幅位居示范区前2位,分别为8.13%、7.79%,宣城市增幅较慢,为5.96%;不同时段各地市发展水平有差异,2022年黄山、宣城两地发展指数超过80,同时也存在如马鞍山、安庆等凹陷区。基于研究结果,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国家宏观政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资源禀赋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从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体化、差异化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主成分分析 基尼系数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文化与旅游
12
作者 张乐勤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88-91,共4页
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竹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以竹装点的园林山水,以竹为材料的建筑景观、手工艺品,竹食品,竹文化节皆显示出竹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竹文化旅游的潜在市场。发掘利用竹文化资源,发展竹文化旅游,对... 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竹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以竹装点的园林山水,以竹为材料的建筑景观、手工艺品,竹食品,竹文化节皆显示出竹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竹文化旅游的潜在市场。发掘利用竹文化资源,发展竹文化旅游,对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文化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状况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琳 丁胜 +5 位作者 杨志刚 陈哲华 彭展花 李爱英 容友鹏 张乐勤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133-137,143,共6页
依据珠三角9个城市现有森林资源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城市群、城市圈和城市单体森林建设水平3个一级指标以及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单体的国家森林城市达标率、森林小镇达标率、森林覆盖... 依据珠三角9个城市现有森林资源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城市群、城市圈和城市单体森林建设水平3个一级指标以及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单体的国家森林城市达标率、森林小镇达标率、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态公益林比例、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比例、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等24个二级指标,多方面、多层次评价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状况。评估结果,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状况综合得分为0.8678,建设状况良好,接近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群 建设状况 层次分析法(AHP) 城市圈 评价指标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