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物料还田对甘薯固碳效应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1
作者 王静 朱猛 +6 位作者 赵鹏 朱晓亚 张强强 于永超 刘明 靳容 唐忠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2-474,共13页
探究不同类型有机物料还田对甘薯固碳效应及土壤呼吸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薯田生态系统碳固存效应奠定基础。依托国家土壤质量徐州观测实验站内甘薯-小麦轮作体系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选取甘薯季5个处理:单施化肥(对照,CK)、化肥+全量... 探究不同类型有机物料还田对甘薯固碳效应及土壤呼吸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薯田生态系统碳固存效应奠定基础。依托国家土壤质量徐州观测实验站内甘薯-小麦轮作体系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选取甘薯季5个处理:单施化肥(对照,CK)、化肥+全量秸秆还田(ST)、化肥+生物质炭(BC)、化肥+有机肥(OF)和化肥+绿肥还田(GF),研究甘薯收获期产量、生物量及碳含量,并估算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碳组分,监测土壤呼吸速率等。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ST、BC、OF和GF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ST和GF处理显著降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降幅分别为21.3%和25.2%;而OF处理显著增加DOC含量,增幅为12.8%。2)各处理藤蔓固碳量为1818.02~3811.72 kg·hm^(−2),块根固碳量为2718.69~4299.93 kg·hm^(−2),总NPP为9559.16~14392.58 kg·hm^(−2);与CK处理比较,BC和GF处理的NPP分别下降22.5%和19.9%,OF处理升高16.7%。相关性分析表明块根固碳量主要与土壤DOC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次表层(22.5~40.0 cm)土壤紧实度显著负相关。3)甘薯生育期各处理CO_(2)-C累计排放量为5738.84~11257.23 kg·hm^(−2),其中OF处理排放量最高。与CK处理相比,OF处理下土壤异养呼吸排放CO_(2)-C累计量显著下降,而自养呼吸排放CO_(2)-C累计量显著增加。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随水汽通量和温度升高而升高,Spearman分析表明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的CO_(2)-C累计量受藤蔓碳含量、土壤含水量和紧实度影响;块根产量、碳排放效率(CEE)是调控土壤自养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综上,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有机物料还田下甘薯植株的固碳效应,有机肥处理的固碳效果最佳,但同时植薯土壤呼吸产生的CO_(2)累计排放量也最高。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的驱动因素不同,需进一步关注。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特色作物的绿色低碳技术创建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有机物料 净初级生产力 土壤呼吸 碳排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磷肥对甘薯主要品质性状与淀粉RVA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唐忠厚 李洪民 +4 位作者 张爱君 史新敏 孙健 朱红 徐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1-396,共6页
选择4个不同淀粉类型甘薯品种为材料,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徐州点)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了对照(CK)、氮钾处理(NK)与氮磷钾处理(NPK)3种处理下对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和RVA特性的影响。结... 选择4个不同淀粉类型甘薯品种为材料,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徐州点)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了对照(CK)、氮钾处理(NK)与氮磷钾处理(NPK)3种处理下对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和RVA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处理增产效果显著(F=7.45,P<0.01),徐薯18增幅最大,达45.49%,而且有利于甘薯块根内干物质积累,4个品种干率表现为NKP>NK;淀粉量差异都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F=4.28,P<0.01),其中,徐薯18和徐薯22增幅分别达57.89%和60.1%。施磷有利于甘薯蛋白质的积累,以豫薯10增幅最大,达37.89%,但甘薯块根含糖量(可溶性糖与还原糖)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4个品种甘薯淀粉RVA谱表现为典型的A型或C型特征,长期施磷(NPK)处理与NK处理甘薯淀粉RVA特征谱参数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种最高粘度值(PKV)差异明显(F=10.26,P<0.01);徐薯18最低粘度值(HPV)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它处理差异程度不一;徐薯18、徐薯25最终粘度(CPV)差异呈极显著水平,豫薯10呈显著差异;徐薯18、徐薯22崩解值(BDV)差异显著,豫薯10回复值(CSV)呈极显著差异。4个品种在各处理下出峰时间与糊化温度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长期定位试验 磷肥 品质性状 RVA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甘薯块根产量及其主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唐忠厚 李洪民 +3 位作者 张爱君 史新敏 朱红 孙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徐州点)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M)处理产量普遍高于化肥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施肥(CK)... 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徐州点)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M)处理产量普遍高于化肥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施肥(CK)条件下淀粉和糖类积累速率比施肥处理干物质积累的速度快;施肥有利于淀粉积累,尤其是钾肥(K)在淀粉合成过程中作用明显,有利于淀粉型甘薯生长。施氮(N)有利于碳氮代谢,缺钾时干物质分配到块根中的比例小;氮肥能明显提高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改善鲜食型甘薯品质,蛋白质对钾磷肥效应不明显,M处理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氮钾磷(NPK)处理,但整体评价甘薯品质方面,M处理优于其他肥料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甘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叶光合特性与块根主要性状对氮素供应形态的响应 被引量:29
4
作者 唐忠厚 李洪民 +4 位作者 张爱君 史新敏 魏猛 陈晓光 丁艳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94-1501,共8页
为探明甘薯叶光合特性与块根主要性状对不同氮素形态供应的响应特点,以徐薯18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设置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甘薯叶光合特性、块根产量与品质性状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移... 为探明甘薯叶光合特性与块根主要性状对不同氮素形态供应的响应特点,以徐薯18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设置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甘薯叶光合特性、块根产量与品质性状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移栽后30 d和50 d时,酰胺态氮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CCI)为最高,70 d时,铵态氮处理的CCI最高;铵态氮处理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与有效辐射(PAR);氮素处理明显提高甘薯块根产量,其中,铵态氮处理较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块根产量分别增加10.6%与17.2%,增产显著(P<0.05);铵态氮处理提高甘薯块根的淀粉率和蛋白质含量,而酰胺态氮处理增加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铵态氮处理有利于增加甘薯淀粉最高粘度值(PKV)、崩解值(BDV)和回复值(CSV),而硝态氮处理促进最低粘度值(HPV)和最终粘度值(CPV)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素形态 叶光合特性 块根主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对甘薯常规品质性状及其淀粉RVA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唐忠厚 李洪民 +3 位作者 张爱君 史新敏 徐飞 孙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1,共6页
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徐州点)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缺钾(NP)和施钾(NPK)处理对甘薯品质性状和RVA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NPK)处理加大不同基因型甘薯品质性状及其RVA特性差异,有... 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徐州点)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缺钾(NP)和施钾(NPK)处理对甘薯品质性状和RVA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NPK)处理加大不同基因型甘薯品质性状及其RVA特性差异,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合成代谢与积累,降低鲜薯块根干率,最高粘度和崩解值等呈极显著差异(P<0.01),表现出甘薯钾素遗传特性的多样性;缺钾(NP)处理,品质性状指标与RVA特征值间表现良好相关性,显示RVA特征参数反映甘薯淀粉品质特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钾素 品质性状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甘薯主要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唐忠厚 李强 +1 位作者 李洪民 马代夫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2-35,共4页
利用甘薯国家区试7个紫甘薯材料,分析不同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互作对其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紫甘薯间产量水平、干率、淀粉以及可溶性糖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产地间产量水平和蛋白质呈极显... 利用甘薯国家区试7个紫甘薯材料,分析不同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互作对其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紫甘薯间产量水平、干率、淀粉以及可溶性糖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产地间产量水平和蛋白质呈极显著差异(P<0.01),对还原糖和可溶性糖达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紫甘薯不同品质指标之间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花青素合成代谢主要受基因控制;选育高花青素品种(系)主要从遗传背景分析,选择高花青素品种(系)为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 品质性状 基因型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甘薯直链淀粉含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唐忠厚 朱晓倩 +2 位作者 李强 李洪民 徐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研究快速测定甘薯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甘薯直链淀粉含量差异。结果显示,该法测定直链淀粉与表观直链淀粉呈高度相关性(r=0.9992),在取样0.50g、不脱脂的情况下,5份甘薯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与脱脂后的测定结果相比,... 研究快速测定甘薯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甘薯直链淀粉含量差异。结果显示,该法测定直链淀粉与表观直链淀粉呈高度相关性(r=0.9992),在取样0.50g、不脱脂的情况下,5份甘薯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与脱脂后的测定结果相比,误差小于或接近2%,接近国标允许的误差范围(GB8648-87),表明该法适合于甘薯直链淀粉含量测定。不同品种甘薯直链淀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变幅为14.22%~35.12%,其中以黄心型变异系数最大,最有可能筛选到高直链淀粉品种或低直链淀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直链淀粉含量 测定方法 基因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肉色甘薯抗氧化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唐忠厚 李洪民 马代夫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2,共6页
通过DPPH法测定12个不同肉色(白色,黄色,橘色和紫色)甘薯品种的抗氧化性AE值(干重)。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Ayamurasaki(紫肉)最高(AE=3.333)和栗子香(白肉)最低(AE=0.029).AE值与维生素C含量弱负相关性(r=-0.162),与总黄... 通过DPPH法测定12个不同肉色(白色,黄色,橘色和紫色)甘薯品种的抗氧化性AE值(干重)。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Ayamurasaki(紫肉)最高(AE=3.333)和栗子香(白肉)最低(AE=0.029).AE值与维生素C含量弱负相关性(r=-0.162),与总黄酮、花青素、胡萝卜素、总酚都呈极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900、0.925、0.957、0.972,P〈0.01),其中总酚含量(4.59-64.84 mg GA/g)与AE相关性最好,故总酚含量可以作为评价甘薯品种抗氧化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DPPH 花青素 酚类 黄酮 胡萝卜素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其前景 被引量:56
9
作者 唐忠厚 周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9-162,共4页
就国内外对多种植物体内花青素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同时对其研究前景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有助于提高我国花青素研究水平。
关键词 花青素 人类健康 研究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抗性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唐忠厚 陆国权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选择3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以提取获得的抗性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快速黏度测定仪(RVA)、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近红外光谱分析仪(NIRS)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分别对甘薯原淀粉和其对应抗性淀粉晶... 选择3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以提取获得的抗性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快速黏度测定仪(RVA)、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近红外光谱分析仪(NIRS)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分别对甘薯原淀粉和其对应抗性淀粉晶体结构类型、熔融温度、淀粉糊化特性、平均聚合度和淀粉分子结构等理化特性深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间抗性淀粉熔融温度具一定差异,抗性淀粉与其原淀粉间糊化特性、晶体结构等特性呈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抗性淀粉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抗性淀粉含量的基因型差异与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忠厚 陆国权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采用适合甘薯特性的抗性淀粉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对在6个点种植的21个甘薯品种抗性淀粉定量测定,分析其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互作;结果表明:含量变幅在16%~23.7%之间,甘薯抗性淀粉含量的基因型、产地以及基因型与产地互作效应均... 采用适合甘薯特性的抗性淀粉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对在6个点种植的21个甘薯品种抗性淀粉定量测定,分析其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互作;结果表明:含量变幅在16%~23.7%之间,甘薯抗性淀粉含量的基因型、产地以及基因型与产地互作效应均达显著水平。筛选出浙6025、徐55—2、浙7528和浙3449等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抗性淀粉 基因型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徐薯32’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忠厚 张爱君 +4 位作者 刘亚菊 陈晓光 靳容 张立平 李洪民 《作物研究》 2016年第6期694-696,共3页
介绍了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徐薯32’的选育过程、营养品质特征、生物学与产量性状、抗病性等,同时介绍了适宜于‘徐薯32’的高效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模式)及其配套技术,以促进该新品种的推广与开发利用。
关键词 甘薯 高效栽培 配套技术 徐薯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潮土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9
13
作者 魏猛 张爱君 +3 位作者 诸葛玉平 李洪民 唐忠厚 陈晓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312,共9页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以探明黄潮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机制,为黄潮土区合理施肥的管理及其土壤生态系统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以35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5种施肥方式:不施肥(CK)...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以探明黄潮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机制,为黄潮土区合理施肥的管理及其土壤生态系统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以35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5种施肥方式: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配施(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配施(MNPK),测定小麦的平均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结果】小麦产量和肥料贡献率以有机无机配施(MNPK)最高,平均产量为6393 kg/hm2;其次为NPK处理,与当年不施肥处理相比,产量提高了374.2%;单施有机肥增产幅度位居第三;单施氮肥处理增产效果最低。单施氮肥处理小麦产量变异系数(CV)偏高(26.72%~38.72%)、可持续性产量指数(SYI)偏低(0.32~0.51),产量稳定性最低,MNPK处理的CV最低(4.86%~7.76%)、SYI最高(0.79~0.89),产量稳定性最高,而单施有机肥处理(CV=5.44%~15.87%,SYI=0.60~0.87)的产量稳定性和生产可持续性不及NPK处理(CV=5.72%~9.67%,SYI=0.75~0.83)。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MNPK处理35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较CK处理提高1.20、1.18、16.13、0.95倍,增加幅度最为显著。通过相关分析可得,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肥处理均可有效提高黄潮土区小麦产量,以有机无机配施增产效果最佳,最有利于促进小麦产量稳定性、提高产量可持续性指数,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的施肥方式最为合理,有利于保持黄潮土养分均衡,促进农田生产力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潮土 冬小麦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6
14
作者 陈晓光 丁艳锋 +4 位作者 唐忠厚 魏猛 史新敏 张爱君 李洪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9-986,共8页
【目的】氮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重要因素,合理施氮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主要途径。研究施氮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形成、营养品质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对于明确江苏徐淮地区甘薯种植的适宜施氮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选... 【目的】氮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重要因素,合理施氮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主要途径。研究施氮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形成、营养品质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对于明确江苏徐淮地区甘薯种植的适宜施氮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选用淀粉型甘薯品种徐薯22和兼用型甘薯品种徐薯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60、120、180、240 kg/hm2。调查了甘薯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要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块根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利用Tech-master型RVA快速测定淀粉谱粘滞特性,分析明确施氮量对块根主要品质指标和淀粉糊化特征值的影响。【结果】施氮N 60 kg/hm2增加了各生育期甘薯的叶面积,提高了甘薯的光合势,显著增加了块根产量(徐薯28增产16.38%,徐薯22增产9.31%),过量施氮(N 240 kg/hm2)则产量降低。施氮并未显著降低块根中的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但明显增加了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施氮显著提高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消减值。相关分析显示,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值和崩解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71*);直链淀粉含量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结论】综合考虑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在本实验条件下甘薯较为适宜的氮肥用量约为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肥 产量 营养品质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对甘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后猛 李强 +8 位作者 唐忠厚 王欣 辛国胜 吴问胜 王良平 张允刚 唐维 李秀英 马代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80-1184,共5页
为研究甘薯鲜薯总胡萝卜素、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等主要块根品质特性在不同地区的生态变异,选用"徐薯25"与"徐22-5"杂交所获得的不同甘薯基因型,在4个生态点进行栽插试验,系统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甘薯... 为研究甘薯鲜薯总胡萝卜素、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等主要块根品质特性在不同地区的生态变异,选用"徐薯25"与"徐22-5"杂交所获得的不同甘薯基因型,在4个生态点进行栽插试验,系统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甘薯块根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生态点、年份、基因型、地点×基因型互作、年份×基因型互作对甘薯鲜薯总胡萝卜素、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胡萝卜素表现为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而其他品质性状均表现为环境效应远大于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年际效应明显大于基因型主效应或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而其余3个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大于基因型主效应或年份主效应。在4个生态点中,徐州点的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但淀粉含量最低;烟台点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南昌点的蛋白质含量最低,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万州点的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上述品质性状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不明显。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环境下,蛋白质含量为烟台点>徐州点>万州点>南昌点,表现出随纬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不同年份处理间,2008年的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及可溶性糖含量高于2009年,而2008年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低于2009年。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变幅范围在2年间差别不大,而其他3个性状变幅范围在2年间差别较大。各甘薯基因型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间品质性状的变异中,以胡萝卜素变异系数为最大,淀粉变异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生态环境 基因型 年份 品质性状 互作效应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其基因型差异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陆国权 任韵 +1 位作者 唐忠厚 吴晓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1-544,共4页
采用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甘薯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1∶60料液比,80℃水浴下回流浸提1 h.在此条件下,一次提取工艺得率可达87.15%.同时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品种甘薯的总黄酮含量,发现紫甘薯块根黄酮类物质含量最高.
关键词 甘薯 黄酮 提取条件 基因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块根产量性状生态变异及其与品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后猛 李强 +8 位作者 辛国胜 吴问胜 王良平 王欣 张允刚 唐忠厚 唐维 李秀英 马代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95-1099,共5页
选用"徐薯25"与"徐22-5"去雄杂交得到的105个后代材料,在我国主要甘薯种植区4个不同生态点(徐州市、烟台市、万州市和南昌市)进行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甘薯产量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 选用"徐薯25"与"徐22-5"去雄杂交得到的105个后代材料,在我国主要甘薯种植区4个不同生态点(徐州市、烟台市、万州市和南昌市)进行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甘薯产量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茎叶干率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主要产量性状表现为环境效应远大于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不同生态条件下,主要产量性状的变幅很广,单株鲜薯重变异系数最大,单株干薯重变异系数次之,而薯块烘干率的变异系数最小。在4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徐州点的茎蔓长与单株分枝数最大,茎粗与单株结薯数最小;烟台点的茎粗、单株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和鲜薯重最高,茎叶干率最低;南昌点的茎蔓长、单株茎叶鲜重和茎叶干重最低,薯块烘干率、茎叶干率、单株结薯数及干薯重最高;万州点的薯块烘干率、单株分枝数、鲜薯重和干薯重最小。结合相关性结果可知,在所有供试地点中,单株鲜薯重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表明甘薯高产、高蛋白质育种工作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基因型 生态环境 产量性状 互作效应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钾水平甘薯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32
18
作者 陆国权 唐忠厚 黄华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280-283,共4页
应用粘度速测仪分析了两种钾肥水平下的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甘薯全粉RVA谱表现为B型和C型。崩解值的基因型差异最大,且与P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淀粉率与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之间有显著(r=0.59*)和极显著(r=0.74**)正相... 应用粘度速测仪分析了两种钾肥水平下的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甘薯全粉RVA谱表现为B型和C型。崩解值的基因型差异最大,且与P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淀粉率与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之间有显著(r=0.59*)和极显著(r=0.74**)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0.89**)。施钾对淀粉糊化特性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改变淀粉品质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不是钾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钾肥 直链淀粉含量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低聚糖的微波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丽 唐忠厚 +3 位作者 杨向东 邵继红 王锋 史新敏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8期44-46,共3页
采用微波协助提取山药低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微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和微波处理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山药低聚糖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协助提取山药低聚糖的最佳工... 采用微波协助提取山药低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微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和微波处理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山药低聚糖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协助提取山药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30W,乙醇体积分数为60%vol,料液比为1∶30(g∶mL),微波处理时间6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低聚糖 微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块状紫山药新品种苏蓣1号的选育 被引量:7
20
作者 殷剑美 张培通 +8 位作者 韩晓勇 王立 郭文琦 李春宏 史新敏 周志林 唐忠厚 陈晓光 樊继德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78,共3页
苏蓣1号是从浙江紫莳药中通过系统选育方法筛选出的块状山药新品种。该品种属于粗短块状紫山药,生育期中等偏迟,155d(天)左右。单株结薯2个左右,块茎表皮紫褐色,肉紫色,长25cm左右,周长20cm左右,质量1.0kg左右,花青素和淀粉含量分别高达... 苏蓣1号是从浙江紫莳药中通过系统选育方法筛选出的块状山药新品种。该品种属于粗短块状紫山药,生育期中等偏迟,155d(天)左右。单株结薯2个左右,块茎表皮紫褐色,肉紫色,长25cm左右,周长20cm左右,质量1.0kg左右,花青素和淀粉含量分别高达9.28‰和23.9%,不结零余子,每667m^2产量可达2000kg。适宜于江苏全省范围露地种植,优先推荐在沿江地区推广应用,适宜于机械化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山药 紫色 苏蓣1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