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中Ki-67的作用机制及影像组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宇泽 卢再鸣 任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诊疗技术,可以从CT、MR以及PET图像中高通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出与诊疗目的密切相关的特征,对肿瘤或疾病分型、预后或者基因组改变精准预测。Ki-67是一种细胞核蛋白,只存在于增殖分裂中的细胞核,在静止期的细... 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诊疗技术,可以从CT、MR以及PET图像中高通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出与诊疗目的密切相关的特征,对肿瘤或疾病分型、预后或者基因组改变精准预测。Ki-67是一种细胞核蛋白,只存在于增殖分裂中的细胞核,在静止期的细胞核中不表达,因此可以作为细胞增殖能力的预测指标,已被证实与肺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Ki-67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像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影像组学 KI-67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与无水酒精治疗腹部囊肿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再鸣 郭启勇 +4 位作者 刘兆玉 廖伟 林爱军 温锋 王秋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 观察比较CO2 与无水酒精作为囊肿固定剂的疗效差别。方法  14 2例 15 9个囊肿 ,其中肝囊肿 81例 86个 ,肾囊肿 3 8例 41个 ,多囊性疾病 11例 19个 ,卵巢囊肿 12例 13个。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 ,注入固定剂CO2 或无水酒... 目的 观察比较CO2 与无水酒精作为囊肿固定剂的疗效差别。方法  14 2例 15 9个囊肿 ,其中肝囊肿 81例 86个 ,肾囊肿 3 8例 41个 ,多囊性疾病 11例 19个 ,卵巢囊肿 12例 13个。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 ,注入固定剂CO2 或无水酒精。随访并比较症状缓解程度、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结果 CO2 与无水酒精作为囊肿固定剂在缓解病人临床症状和复发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而在副反应与并发症方面 ,CO2 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水酒精组。结论 ①CO2 作为肝肾囊肿的固定剂具有和无水酒精相类似的作用 ,且更为安全。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固定术是治疗腹部囊肿 ,缓解多囊性疾病临床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无水酒精 治疗 腹部囊肿 疗效 比较 囊肿固定剂 肝囊肿 肾囊肿 多囊性疾病 卵巢囊肿 超声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介入与TAIC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卢再鸣 郭启勇 +2 位作者 刘兆玉 廖伟 张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胆管介入与动脉灌注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97例。PTCD减黄术后 3 4例留置了内支架 ,45例行TAIC。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支架组和无支架组、TAIC组和未 (N)TAIC组生存时间... 目的 :探讨胆管介入与动脉灌注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97例。PTCD减黄术后 3 4例留置了内支架 ,45例行TAIC。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支架组和无支架组、TAIC组和未 (N)TAIC组生存时间与生存率差别。结果 :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 ,全部病例平均生存时间 11.1个月。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15 .4个月 ,无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8.8个月。TAIC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15 .2个月 ,而NTAIC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7.5个月。结论 :充分引流后的内支架留置术优于单纯引流术 ,而胆管介入配合TAIC能够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生存期 生存率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卢再鸣 温锋 +4 位作者 郭启勇 孙巍 刘兆玉 郑加贺 胡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内脏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栓塞策略与方法。材料与方法:18例脏器假性动脉瘤中,男14例,女4例。全部18例均有失血症状,临床伴有明确的腹痛9例,出现休克4例,伴有黄疸1例。采用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的部位、... 目的:探讨治疗内脏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栓塞策略与方法。材料与方法:18例脏器假性动脉瘤中,男14例,女4例。全部18例均有失血症状,临床伴有明确的腹痛9例,出现休克4例,伴有黄疸1例。采用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有否出血,分别选用明胶海绵颗粒,0.035inch钢圈进行栓塞治疗。结果:18例假性动脉瘤17例栓塞止血成功,成功率94.4%(17:18);15例一次栓塞止血成功,一次栓塞止血成功率83.3%(15/18)。栓塞后并发脏器局部梗死5例,发生率27.8%(5/18)。结论:绝大多数脏器假性动脉瘤可以通过介入栓塞术治疗,并达到治愈目的;钢圈与明胶海绵均可作为栓塞剂,其选择需要认真分析与选择,也可联合应用。脏器假性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需要注意脏器梗死并发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透视相结合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被引量:7
5
作者 卢再鸣 郭启勇 +2 位作者 钟文 刘兆玉 辛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PTCD内外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价值以及操作方法的改进。材料和方法: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1例,肝门部肝癌4例,胰头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胰头癌1例。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值85.... 目的:探讨通过PTCD内外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价值以及操作方法的改进。材料和方法: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1例,肝门部肝癌4例,胰头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胰头癌1例。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值85.0~787.8μmol/l。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内胆管,透视下留置引流管,治疗后随访3~22个月。结果:血清总胆红素值113~4379μmol/L,平均下降1987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与透视相结合是PTCD成功的关键。超声引导下左侧肝内胆管穿刺的难易度和安全性优于右侧,尤其在有腹水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超声 透视 PTCD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卢再鸣 郭启勇 +2 位作者 刘兆玉 张军 林爱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特别是侵犯肝内胆管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介入治疗方法。资料与方法: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梗阻性黄疸32例,并发肝脓肿5例。首先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充分引流后行胆道内支架留置术。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特别是侵犯肝内胆管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介入治疗方法。资料与方法: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梗阻性黄疸32例,并发肝脓肿5例。首先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充分引流后行胆道内支架留置术。结果:共置入引流管63条,内支架67枚,其中29例使用2枚内支架,3例使用3枚内支架。10例行2枚支架T型置入,15例行2枚支架Y型置入,4例行2枚支架X型置入,2例行2枚支架Y型置入后,又选择仍有扩张的一组胆管置入第3枚支架,1例行3枚支架置入。5例脓肿全部消失,全部病人血清胆红素在治疗后好转或恢复到正常水平,随访6个月均无黄疸再发。结论:对于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胆道内支架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方法。特别对于病变侵犯肝内胆管的病例,应选择不同的穿刺路径及支架留置方法,尽可能解决更多肝段的胆管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腹部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微环境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再鸣 杨晓珍 +3 位作者 温锋 梁宏元 毛晓楠 郭启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4-916,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行壶腹部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胆管局部微环境的改变状况。方法:15例因壶腹周围恶性病变造成低位胆道梗阻的患者,经皮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内支架跨越壶腹部,分别检测支架置入术术前和术后胆汁的脂肪酶、...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行壶腹部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胆管局部微环境的改变状况。方法:15例因壶腹周围恶性病变造成低位胆道梗阻的患者,经皮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内支架跨越壶腹部,分别检测支架置入术术前和术后胆汁的脂肪酶、淀粉酶、酸碱度,并对胆汁进行细菌培养。支架置入后患者服用核素,检查是否存在肠胆返流。结果: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胆汁内脂肪酶、淀粉酶明显升高,pH值降低,胆汁内有肠道内细菌生长。大部分患者存在肠胆返流。结论:壶腹部胆道内支架置入后胆汁成分、酸碱度均明显改变,胰液、肠液可能逆入胆道,需要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黄疸 阻塞性 支架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单纯肝肾囊肿 被引量:3
8
作者 卢再鸣 郭启勇 +4 位作者 刘兆玉 辛军 张军 廖伟 彭淼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 CO_2与无水酒精作为囊肿固定剂的疗效,比较肝、肾囊肿经皮介入治疗疗效差别。22例单纯囊肿,其中肝囊肿14例,肾囊肿8例,采用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固定剂 CO_2或无水酒精1~3次,随访2~29个月。结果:22例22个囊肿均获得不同... 目的:观察 CO_2与无水酒精作为囊肿固定剂的疗效,比较肝、肾囊肿经皮介入治疗疗效差别。22例单纯囊肿,其中肝囊肿14例,肾囊肿8例,采用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固定剂 CO_2或无水酒精1~3次,随访2~29个月。结果:22例22个囊肿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转,一次使用 CO_2治疗的12例中8例明显好转,占66.7%,一次使用无水酒精治疗的8例中5例明显好转,占62.5%。肾囊肿8例均一次治疗后最大直径在随访期间内未超过2cm,明显好转率为100%。而肝囊肿14例中仅5例一次治疗明显好转,占35.7%。结论:1)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固定术是治疗单纯肝肾囊肿的安全有效方法;2)CO_2作为肝肾囊肿的固定剂具有和无水酒精相类似的作用,且更安全;3)肾囊肿的经皮介入治疗疗效优于肝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肝囊肿 肾囊肿 超声波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灌注成像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卢再鸣 孔繁星 +3 位作者 陆晓梅 任国强 郭文力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24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和14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下肢CT灌注扫描,计算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24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和14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下肢CT灌注扫描,计算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 me,MTT)和灌注达峰时间(ti me to peak,TTP)灌注参数,分析缺血组与对照组各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将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Fontaine分级分成4组,分别对比4个组之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缺血组BV、BF参数患病下肢均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临床分级各组之间BV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F在Ⅰ级和Ⅲ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和TTP在各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BF值可作为CT灌注成像评价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病情轻重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动脉闭塞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反复行GS-TAE治疗伴动门脉瘘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再鸣 郭启勇 +4 位作者 刘兆玉 廖伟 辛军 张军 隋续治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期反复行明胶海绵肝动脉栓塞术对伴动门脉瘘的肝细胞癌的疗效。资料与方法:经CT、MRI诊断肝细胞癌,血管造影确认均有动门脉瘘形成的患者14例,其中男13例,女1例,将明胶海绵碎块与抗癌药混合并行肝动脉栓塞术,明胶海绵颗粒直... 目的:探讨短期反复行明胶海绵肝动脉栓塞术对伴动门脉瘘的肝细胞癌的疗效。资料与方法:经CT、MRI诊断肝细胞癌,血管造影确认均有动门脉瘘形成的患者14例,其中男13例,女1例,将明胶海绵碎块与抗癌药混合并行肝动脉栓塞术,明胶海绵颗粒直径均选择在0.5~1mm之间,栓塞次数3~5次,栓塞间隔3~5周。结果:12例治疗后癌灶范围缩小(85.7%),全部14例A-Pshunt消失,患者生存时间4~26个月。9例同时伴有门脉癌栓,治疗后8例门脉癌栓缩小或回缩(88.9%),其中1例门脉癌栓甚至完全消失。结论:短间隔反复明胶海绵肝动脉栓塞术是治疗伴动门脉瘘的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次旦旺久 林坤 +2 位作者 卢再鸣 赵相轩 王晓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810-1813,共4页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介绍了MAPK通路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增殖、分化、转移中的作用,阐述了MAPK信号通路在肝癌治疗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认为MAPK信号通路在肝癌的...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介绍了MAPK通路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增殖、分化、转移中的作用,阐述了MAPK信号通路在肝癌治疗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认为MAPK信号通路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肝癌治疗及预后评价的潜在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MAP激酶信号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结合介入手段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洋 李桂英 +2 位作者 赵相轩 卢再鸣 郭启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介入方式治疗肝癌以创伤小、局部作用明显等优势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因药物疗效、肝癌的生物学特性等原因,其疗效不尽如人意。中药与介入手段结合治疗肝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治疗方式的角度,回顾了近十年来中药... 介入方式治疗肝癌以创伤小、局部作用明显等优势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因药物疗效、肝癌的生物学特性等原因,其疗效不尽如人意。中药与介入手段结合治疗肝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治疗方式的角度,回顾了近十年来中药结合介入手段治疗肝癌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指出中药结合介入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中草药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肺内直径小于等于30mm以下结节穿刺活检:探讨穿刺活检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35
13
作者 赵罡 史晓宝 卢再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1-394,399,共5页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直径≤30mm的肺内结节的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每例患者均经知情同意后,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的155例肺部直径≤30mm结节患者的...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直径≤30mm的肺内结节的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每例患者均经知情同意后,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的155例肺部直径≤30mm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结节是否与胸膜粘连、穿刺深度、结节大小、穿刺次数对穿刺准确率的影响及其相关主要并发症(出血、气胸)的发生率的影响。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由两位资深的放射线科医生重新判断患者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若出现意见分歧,由第三名放射科医生做最终的诊断。结果:155例结节中,穿刺准确率为90132%(140/155)。直径≤10mm,穿刺准确率85.71%(6/7)、直径〉10~20mm结节,穿刺准确率85.00%(68/80)直径〉20~30mm结节,穿刺准确率97.06%(6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3,P〈O.05)。与胸膜粘连的结节穿刺准确率100%(31/31),与胸膜不粘连的结节穿刺准确率87.90%(109/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2,P〈0.05);穿刺次数4~6次的气胸及出血的发生率要远大于穿刺次数3次之内的发生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径越小、穿刺深度越大、穿刺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生出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吸烟史、穿刺次数、穿刺深度对穿刺准确率无明显影响。其中肺腺癌114例,肺鳞癌10例,肺慢性炎症4例,肺转移癌4例,肺结核3例,肺泡细胞原位癌1例,肺球孢子菌病1例,肺腺鳞癌1例,肺小细胞肺癌1例,恶性间皮瘤1例,肺组织及坏死组织15例。结论:结节大小、结节是否与胸膜粘连对CT引导下肺内≤30mm结节穿刺准确率具有较大的影响,而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多,患者更容易出现主要并发症,而以上两点与结节大小、结节是否与胸膜粘连、年龄、性别、吸烟史、穿刺深度无明显相关性。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直径≤30mm孤立小结节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实用,可作为临床诊断肺内≤30mm孤立结节定性诊断的主要方法,掌握肺内小结节的穿刺技巧可以有效的提高穿刺准确率,并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4
作者 孙巍 郭启勇 +2 位作者 王玉 范国光 卢再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29-1531,共3页
目的 探讨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结果 GIST发生于小肠 8例 ,胃部 4例 ,肠系膜 1例。肿块向腔外生长者居多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13例中 ,良性 5例 ,其... 目的 探讨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结果 GIST发生于小肠 8例 ,胃部 4例 ,肠系膜 1例。肿块向腔外生长者居多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13例中 ,良性 5例 ,其中 4例直径小于 5cm ,密度多均匀 ,边界清 ,强化均匀 ;恶性 8例 ,其中 7例直径大于 5cm ,密度多不均匀 ,内部有单发或多发坏死 ,边界多不清 ,强化不均匀 ,4例出现转移。结论 GIST的CT表现没有特异性 ,但MSCT对其定位准确 ,对肿瘤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志愿者延迟性肌肉酸痛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希海 杨莹 +4 位作者 刘强 张成军 卢再鸣 潘诗农 郭启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1-1065,1070,共6页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健康志愿者股外侧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肌肉酸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TI在评价DO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运用短距离重复跑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以获得DOMS模型,在运动前、运...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健康志愿者股外侧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肌肉酸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TI在评价DO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运用短距离重复跑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以获得DOMS模型,在运动前、运动后的1 d、2 d、3 d、5 d对左侧股四头肌进行DTI扫描,并行肌肉酸痛指数评分。测量左侧股外侧肌感兴趣区ADC值、FA值及本征值。运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各指标不同时间上的变化的特点。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DTI测量结果与肌肉酸痛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名健康志愿者左侧股外侧肌DTI检查显示左侧股外侧肌的ADC值在运动后24 h逐渐增高,48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5 d时逐渐恢复正常。FA值和λ3亦在运动后24 h^48 h逐渐增高,48 h时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5 d时恢复正常,λ1,λ2亦显示出同样的变化趋势。统计学分析显示FA、λ3与肌肉酸痛指数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7、0.214)。结论 DTI能够有效评估DOMS后骨骼肌损伤程度改变,DTI与酸痛指数能够对DOMS进行综合评价,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肌 延迟性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指数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朝亚 赵相轩 +1 位作者 卢再鸣 郭启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816-820,共5页
索拉非尼是治疗进展期原发性肝癌的多靶点抑制剂,可以有效提高进展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其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的作用靶点或信号通路有Raf/Mek/Erk、Jak/Stat、PI3K/Akt/m TOR、... 索拉非尼是治疗进展期原发性肝癌的多靶点抑制剂,可以有效提高进展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其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的作用靶点或信号通路有Raf/Mek/Erk、Jak/Stat、PI3K/Akt/m 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STAT、微小RNA、Wnt/β-catenin、自噬性溶酶体以及肿瘤相关蛋白,通过这些靶点可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分化、转移以及凋亡。主要就索拉非尼作用的这些靶点或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索拉非尼进一步临床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索拉非尼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3.0T MR影像与关节镜对照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潘诗农 卢再鸣 +3 位作者 陈志安 李祁伟 吴振华 郭启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MRI特征,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行3.0TMR膝关节检查的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40个膝关节,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检查确诊。应用3.0TMR机(Philips Achieva型),膝关节专用线圈,进... 目的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MRI特征,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行3.0TMR膝关节检查的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40个膝关节,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检查确诊。应用3.0TMR机(Philips Achieva型),膝关节专用线圈,进行斜矢状位TSET1WI、TSET2WI、PD-SPIR和冠状位、轴位TSET2WI扫描。前交叉韧带损伤分为完全断裂、撕裂(部分断裂)及胫骨端撕脱。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MR影像特征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MRI直接征象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肿胀(21/25),间接征象为交叉韧带过度弯曲、T2WI和PD-SPIR股骨髁间窝外侧骨挫伤;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4.00%。前交叉韧带撕裂(部分断裂)MRI直接征象为ACL矢状T2WI和PD-SPIR显示形态不规则、部分撕裂,ACL局部肿胀增粗,信号增高,仍可见连续存在的纤维低信号;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6.67%。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撕脱MR检查直接征像为胫骨近端可见T1WI、T2WI低信号撕脱骨片(3/3),ACL水肿、形态不规则,周围可见出血、积液,MRI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场强3.0TMR膝关节诊断的多平面、多序列影像相结合可形成ACL立体影像观,结合临床能够有效诊断ACL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损伤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 被引量:9
18
作者 单明 孙博 +2 位作者 卢再鸣 刘兆玉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分析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单发IHE,其中3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仅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2例单发IHE中,9例病灶在肝右叶,2例在肝左... 目的分析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单发IHE,其中3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仅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2例单发IHE中,9例病灶在肝右叶,2例在肝左叶,1例累及肝脏右前叶及左内叶;CT平扫8例病灶均呈低密度,边界清晰,其中4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5例病灶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3例边缘结节条索样强化;2例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增强各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以向心性强化为主。MR平扫7例中,6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1例低信号内混杂高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内斑片条索样低信号,T2抑脂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均以环形向心性强化为主。结论单发IHE的特征性CT、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瘤 肝脏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兆玉 单明 +3 位作者 卢再鸣 郑加贺 张军 孙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海藻酸钠微球颗粒(KMG)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35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方法为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入KMG,栓塞后随访复查,随访时间全部为6个月以上,观察子宫肌瘤的缩小及... 目的:探讨应用海藻酸钠微球颗粒(KMG)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35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方法为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入KMG,栓塞后随访复查,随访时间全部为6个月以上,观察子宫肌瘤的缩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5例全部完成双侧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在有症状的29例中,25例(86.2%)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月经症状改善最为显著。至栓塞后6个月时,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9.3%,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1%,所有患者随访期内肌瘤缩小后未再增大。术后最常见副反应即栓塞后综合征,所有病例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应用KMG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支架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4
20
作者 单明 王传卓 +2 位作者 畅智慧 卢再鸣 刘兆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因恶性食管病变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因恶性食管狭窄或食管瘘行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共235例,按是否16例发生致死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析患者在性别、肿瘤部位、支架类... 目的探讨因恶性食管病变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因恶性食管狭窄或食管瘘行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共235例,按是否16例发生致死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析患者在性别、肿瘤部位、支架类型、支架位置以及合并放疗、食管瘘、气管支架置入等因素的影响,并评价其相关性。结果 16例(6.8%)患者均表现为大量呕血,并均在短期内死亡。在有大出血患者中,食管瘘的导致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在年龄、性别、支架类型、支架位置及是否伴有气管支架、放疗因素差别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回归分析提示食管瘘与术后大出血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食管瘘的存在是导致食管支架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显著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支架 大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