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牛姆林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组成与结构特征
1
作者 赵芸 江蓝 +6 位作者 李志辉 韦鑫 朱静 何中声 刘金福 郭相亿 张朝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0,共10页
【目的】探究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长期固定监测样地的木本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为深入了解其植被多样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区内建立3.04 hm^(2)长期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 【目的】探究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长期固定监测样地的木本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为深入了解其植被多样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区内建立3.04 hm^(2)长期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该样地物种组成、径阶结构、高度级结构、物种累积曲线、多度累积曲线以及林分结构特征。【结果】(1)牛姆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BH≥1 cm木本植物共121种,隶属于36科64属,重要值排名前三的物种分别为米槠、马尾松和细枝柃,重要值均小于0.1,优势种的优势地位不明显。样地中常见种、偶见种和稀有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0.41%、23.97%和25.62%。(2)当样地数量小于13时,物种数随样地数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其后增加速率下降。(3)牛姆林样地的植物径阶结构与高度级结构相似,均为倒“J”型;优势种米槠和细枝柃的径阶结构为增长型,而优势种马尾松为衰退型。(4)除个体密度,19个样地的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样地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值为270.84 t/hm^(2)。【结论】牛姆林样地的物种组成丰富但优势种不突出,牛姆林属于增长型森林,林分生产力略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随着森林演替发展,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森林结构 径阶结构 生物量 牛姆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格氏栲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何中声 刘金福 +5 位作者 洪伟 郑世群 吴承祯 吴则焰 林义君 苏松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提高格氏栲种子萌发率,从不同粒级、不同温度、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不同种皮处理等对格氏栲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和中粒格氏栲种子的萌发率比小粒种子高;40和50℃处理有利于... 为提高格氏栲种子萌发率,从不同粒级、不同温度、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不同种皮处理等对格氏栲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和中粒格氏栲种子的萌发率比小粒种子高;40和50℃处理有利于格氏栲种子萌发,温度过高会抑制其种子萌发;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处理均能促进格氏栲种子萌发,赤霉素质量浓度为10、20和50mg/L时格氏栲种子发芽率均高于70%;去除种皮可提高格氏栲种子的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种子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平均发芽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林窗边界木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何中声 刘金福 +3 位作者 郑世群 洪伟 吴承祯 徐道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对格氏栲天然林林窗边界木的树种组成、胸径结构、高度结构和偏冠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林窗边界木主要组成树种为格氏栲,所占比例为74.75%;林窗边界木胸径结构为尖峰呈左偏,符合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和β分布;边界木高... 对格氏栲天然林林窗边界木的树种组成、胸径结构、高度结构和偏冠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林窗边界木主要组成树种为格氏栲,所占比例为74.75%;林窗边界木胸径结构为尖峰呈左偏,符合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和β分布;边界木高度级结构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15-30 m;林窗边界木存在明显的偏冠现象,仅有5.05%未出现偏冠现象,边界木的偏冠率主要在0.5-0.8之间(70.71%),不同树种间的偏冠率没有显著差异。林窗边界木大部分由发育良好的中、高径级树木组成,与林下相比林窗边界木大部分已过熟,仅存较少小径级的边界木,表明依靠林窗边界木完成林窗更新存在困难,需加强对林窗幼苗和幼树的保护,实现林窗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林窗 边界木 偏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何中声 谷新光 +4 位作者 江蓝 徐道炜 刘金福 李文周 陈文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116,共10页
【目的】探讨土壤细菌群落在戴云山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900~1500 m)分布特征,为理解海拔影响森林土壤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 【目的】探讨土壤细菌群落在戴云山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900~1500 m)分布特征,为理解海拔影响森林土壤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过程。【结果】(1)随海拔升高,土壤全磷含量总体呈逐渐递减;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单峰模式;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呈双峰变化趋势。(2)不同海拔中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10%)。(3)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如物种数、Chao1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ACE指数沿海拔梯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100 m处达到峰值,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4)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戴云山不同海拔土壤优势细菌群落具有明显模块化结构,关键类群包括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的部分属,其中变形菌门的细菌关键类群最多。【结论】海拔、坡度、pH值、土壤全氮、水解氮和土壤有效磷是驱动不同海拔森林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共现网络分析 海拔梯度 戴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中声 刘金福 +3 位作者 洪伟 朱建华 蔡元坤 陈红梅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结合三明市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中所调查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采用概率分布模型、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 结合三明市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中所调查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采用概率分布模型、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明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同时,列出林间调查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分析表,提出马尾松毛虫防治的上下限指标,为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空间格局 序贯抽样 三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市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何中声 刘金福 +3 位作者 洪伟 杨文晖 付达靓 苏松锦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1,共5页
对泉州市5种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农田、居民点、果园和水域鸟类种数分别为158、155、74、76和97种。5种生境类型鸟类地理型区系分布为:东洋种>古北种>广布种。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物种丰富度、α... 对泉州市5种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农田、居民点、果园和水域鸟类种数分别为158、155、74、76和97种。5种生境类型鸟类地理型区系分布为:东洋种>古北种>广布种。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物种丰富度、α物种多样性、G-F多样性排列顺序为:森林>农田>水域>果园>居民点。依据β多样性测度,森林与农田相似性最大,水域与其他生境类型相似性最小。根据鸟类多样性聚类分析,可将泉州市5种生境类型鸟类分布区划分为4类,居民点和果园为一类,森林、农田、水域各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生境 物种多样性 泉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格氏栲保护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金福 何中声 +2 位作者 洪伟 郑世群 王兆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143,共8页
对珍稀濒危植物格氏栲生物学特性、群落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特征、遗传多样性、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及生态旅游评价等研究进行综述,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是介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一种常绿阔叶林过渡类型,物种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 对珍稀濒危植物格氏栲生物学特性、群落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特征、遗传多样性、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及生态旅游评价等研究进行综述,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是介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一种常绿阔叶林过渡类型,物种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复杂。格氏栲种群过熟、物种竞争和人为干扰等均对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周期性波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格氏栲林已处于衰退之中,中龄种群个体较少,格氏栲野外种子萌发困难与幼苗生长缓慢。格氏栲林缘有米槠、木荷和马尾松自然演替趋势,需对格氏栲幼苗与幼树保护,促进格氏栲种群更新,维持格氏栲种群年龄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格氏栲天然林的碳库储量、养分库储量、土壤呼吸速率、凋落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均高于格氏栲人工林,天然林具有良好的自我培肥功能,有效维持土壤肥力,可见应加强保护格氏栲天然林资源,促进格氏栲天然林实现可持续经营。同时,对今后格氏栲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濒危植物 生态学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南水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种间竞争 被引量:16
8
作者 郑世群 刘金福 +4 位作者 吴则焰 付达靓 何中声 代立春 陆继策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19,共4页
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水松天然林种群与伴生树种间的竞争,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作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水松和伴生树种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69.21%和30.79%,说明水松种群在天... 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水松天然林种群与伴生树种间的竞争,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作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水松和伴生树种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69.21%和30.79%,说明水松种群在天然林中仍处于支配地位,但研究发现,水松林有逐渐退化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南 水松 种群 种间竞争 重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后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道炜 刘金福 +1 位作者 何中声 郑世群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形成的3种林分:毛竹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杉木林为对象,研究毛竹扩张对立竹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中立竹高度>9 m以及胸径>9 cm的立竹比例显著高于毛竹林中...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形成的3种林分:毛竹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杉木林为对象,研究毛竹扩张对立竹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中立竹高度>9 m以及胸径>9 cm的立竹比例显著高于毛竹林中的比例,混交林中毛竹通过增大立竹高度和立竹胸径获得更多的养分和光照等资源,从而促进毛竹的快速生长以及扩张。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量呈增加趋势,当杉木林完全演替为毛竹林后,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毛竹扩张对灌木层物种分布均匀度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加草本层物种分布均匀度。研究结果可为毛竹林扩张控制的人工干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杉木 扩张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江口红树林生态服务功能估算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虹 刘金福 +3 位作者 吴彩婷 郑世群 徐道炜 何中声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为例,构建2级指标体系,采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专家评估法、防治成本法等价值评估方法对保护区各服务功能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0 339.568万元,单位面积生态... 以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为例,构建2级指标体系,采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专家评估法、防治成本法等价值评估方法对保护区各服务功能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0 339.568万元,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4.381万元·hm-2,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贡献大小依次为物质生产、保持土壤、防洪消灾、消除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教育科研,分别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61.68%、19.25%、7.03%、6.75%、2.78%、1.89%、0.61%,物质供给和土壤保持是该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红树林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为政府开展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促进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江口 红树林 湿地 生态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珊 刘金福 +3 位作者 付达靓 徐道炜 黄志森 何中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总体分布格局一致;中径阶(10cm<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35.7%,其聚集程度降低;大径阶(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7.4%,除罗浮栲呈集群分布,其余树种趋于随机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联系。灌木层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栲群落 空间分布格局 戴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道炜 刘金福 +1 位作者 何中声 郑世群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8,36,共8页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形成的3种林分:杉木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和毛竹林为对象,测定其土壤易氧化态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研究毛竹扩张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形成的3种林分:杉木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和毛竹林为对象,测定其土壤易氧化态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研究毛竹扩张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3种林分8月和1月土壤易氧化态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表层富集现象。各土层8月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均比1月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相反。3个土层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排序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2)3种林分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易氧化态碳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储量基本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0-60cm土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储量均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储量则相反,3种林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0-60cm土层3种林分土壤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基本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土壤碳库指数为杉木林<毛杉混交林<毛竹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为毛竹林>毛杉混交林>杉木林。研究表明,毛竹向杉木林扩张有利于土壤质量改善,但杉木林演替成毛竹纯林后对土壤质量长期影响,则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 毛竹扩张 杉木林 土壤易氧化态碳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林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瑞丰 刘金福 +4 位作者 吴则焰 张广帅 陈志芳 洪伟 何中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4-19,共6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探讨格氏栲林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3种PLFA标记物,总量为211.053μg/g;天然林与林场交界处(NPF)的PLFA种类最多,为26种;格氏栲马尾松天然混交林(NF2)次之,为23种;格氏栲人工林(CK)为19...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探讨格氏栲林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3种PLFA标记物,总量为211.053μg/g;天然林与林场交界处(NPF)的PLFA种类最多,为26种;格氏栲马尾松天然混交林(NF2)次之,为23种;格氏栲人工林(CK)为19种,格氏栲木荷天然混交林(NF1)的PLFA为18种,种类最少。各林型的PLFA含量大小排序为NF2((72.71±14.76)μg/g)>CK((49.50±4.87)μg/g)>NF1((46.43±5.77)μg/g)>NPF((42.41±8.07)μg/g)。运用优势PLFA(含量大于1.9%)计算各林型的环境适应性指数,细菌/真菌(B/F)为4.942,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G+/G-)为1.865,土壤微生物压力指数(cy17∶0/16∶1ω7c)为0.287,表明格氏栲林对抗外界干扰能力强。主成分分析(PCA)解释了PLFA变异的87.43%。可见,格氏栲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较强的区域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林 土壤微生物 结构多样性 PL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雪萍 刘金福 +5 位作者 郑世群 赖日文 何中声 周姗姗 余希 张惠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以规划调整前后的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监测数据及实地考察,构建覆盖率、生态效率评估、管理效率评估和详细监测程度等4个不同且互补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保护区规划调整前后保护效果。... 以规划调整前后的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监测数据及实地考察,构建覆盖率、生态效率评估、管理效率评估和详细监测程度等4个不同且互补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保护区规划调整前后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保护区规划调整前存在监测系统较为落后、管理不善与红树林湿地被破坏等问题较严重;规划调整后详细监测程度、管理行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人为干扰等指标分值提升较明显。综合评价保护区规划调整前的保护效果为"中",调整后为"良",表明调整规划较为合理,改善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成效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 水禽 湿地 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文献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美娥 刘金福 +2 位作者 洪伟 何中声 郑世群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84-89,共6页
统计分析了1979至2009年8月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的122篇格氏栲文献的研究领域、时间分布、期刊分布、省份分布及作者人数构成等内容。结果显示:目前格氏栲研究领域较宽,主要分布于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宏观... 统计分析了1979至2009年8月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的122篇格氏栲文献的研究领域、时间分布、期刊分布、省份分布及作者人数构成等内容。结果显示:目前格氏栲研究领域较宽,主要分布于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宏观领域;总体研究水平较高,核心期刊文献量达68.03%;研究地域具有局限性,主要集中在福建省,该地文献量高达95.90%;研究合作较频繁,多人合作完成的文献占7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文献 计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单宁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雪萍 刘金福 +4 位作者 许淼平 林慰祖 何中声 刘艳会 林建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6-220,共5页
为研究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的单宁含量,对凋落物单宁提取的最佳工艺进行探讨。采用香草醛法测定单宁含量,将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选择乙醇浓度、浸提温度与溶剂体积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_9(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80... 为研究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的单宁含量,对凋落物单宁提取的最佳工艺进行探讨。采用香草醛法测定单宁含量,将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选择乙醇浓度、浸提温度与溶剂体积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_9(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15 m L的条件下,单宁提取效果最佳,提取单宁含量为30.5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单宁 凋落物 格氏栲 天然林 香草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林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季节动态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雪琳 刘金福 +5 位作者 何中声 吴则焰 江蓝 朱静 邢聪 谷新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7-88,共12页
【目的】林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小尺度干扰,对森林土壤养分循环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明确不同林窗大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响应机制,有助于改善格氏栲林土壤生态环境。【方法】以格氏栲... 【目的】林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小尺度干扰,对森林土壤养分循环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明确不同林窗大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响应机制,有助于改善格氏栲林土壤生态环境。【方法】以格氏栲天然林林窗为对象,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不同林窗大小土壤理化性质、碳源利用能力和代谢特征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林窗生长季土壤温度、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非生长季,pH值、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非生长季。林窗形成促进了土壤pH值升高与速效钾积累,加速了微生物对碱解氮与速效磷的吸收和利用。(2)林窗生长季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在培养的中后期显著高于非生长季。林窗内土壤微生物在生长季中主要利用碳源为羧酸、多聚物和氨基酸类,在非生长季中主要利用碳源为氨基酸类和羧酸类。(3)林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中,生长季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显著高于非生长季,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非生长季。林窗面积对生长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明显。非生长季小林窗Simpson指数最高,中林窗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高。(4)广义线性模型表明,林窗生长季的土壤温度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常见种优势度升高;非生长季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升高有利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升高。【结论】生长季林窗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保持较高水平,土壤养分循环效率高;非生长季非林窗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林窗形成导致土壤温度与速效养分含量的异质性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和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Biolog微平板法 格氏栲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云山不同海拔黄山松群落的高度级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邢聪 江蓝 +3 位作者 何中声 刘金福 冯雪萍 陈文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0-385,共6页
采用级间失稳率、群落高度级分享度和Whittaker指数分析戴云山黄山松群落高度级结构随海拔梯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随高度级增加,群落个体数和物种数均呈下降趋势。沿海拔梯度上升,黄山松群落整体失稳率大致呈上升趋势,且均为正值。... 采用级间失稳率、群落高度级分享度和Whittaker指数分析戴云山黄山松群落高度级结构随海拔梯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随高度级增加,群落个体数和物种数均呈下降趋势。沿海拔梯度上升,黄山松群落整体失稳率大致呈上升趋势,且均为正值。黄山松种群的Ⅰ~Ⅱ、Ⅱ~Ⅲ级间失稳率多为负值,而Ⅲ~Ⅳ、Ⅳ~Ⅴ和Ⅴ~Ⅵ为正值,种群优势地位明显。总体上,优势种对第Ⅰ高度级分享度最大,随高度级增加,种对高度级的分享度不断降低。黄山松群落高度级随海拔梯度变化其物种替代速率存在差异,Whittaker指数(βw)大多分布在0.4左右,高度级间物种变化幅度相对平稳。戴云山黄山松群落在垂直空间上物种分布连续性良好,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更新能力强。目前黄山松种群优势地位显著,高海拔区域优势地位更明显。黄山松在混交群落竞争中偏向K对策,以较多的成年大树来增强其在群落的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高度级结构 海拔梯度 戴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晋梦然 王哲 +5 位作者 李梦佳 刘金福 何中声 邢聪 施友文 沈彩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59,共9页
【目的】探讨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对伴生种杉木种子萌发与胚根生长的影响,旨在阐明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机制问题。【方法】以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为化感物质来源,伴生种杉木种子为受试种子,分析未分解层(枝、叶、皮、壳)、半... 【目的】探讨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对伴生种杉木种子萌发与胚根生长的影响,旨在阐明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机制问题。【方法】以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为化感物质来源,伴生种杉木种子为受试种子,分析未分解层(枝、叶、皮、壳)、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在低质量浓度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为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时为促进或较弱的抑制作用,各质量浓度作用下对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均呈抑制;半分解层与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抑制杉木种子萌发,且在低质量浓度(1∶50、1∶100)时抑制作用更强。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胚根生长影响呈"低促高抑"的双重质量浓度效应,高质量浓度时为显著抑制(P<0.05),其中1∶100质量浓度凋落物叶浸提液在作用第18天时,胚根长度较对照组增加14.3%,显著促进作用杉木胚根生长(P<0.05);半分解层各质量浓度浸提液均促进杉木胚根生长,但不显著;全分解层浸提液在1∶5、1∶10和1∶50质量浓度时对杉木胚根生长呈促进作用,1∶30质量浓度时显著抑制(P<0.05)。【结论】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低质量浓度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总体呈促进或轻微的抑制作用,对胚根生长为促进作用,即促进了杉木更新,使林内种间竞争加剧,间接导致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格氏栲 杉木种子 凋落物浸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地蜜源植物花蜜及土壤与所产蜂蜜中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雷琼 梁勤 +1 位作者 刘金福 何中声 《中国蜂业》 2011年第Z4期48-51,共4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蜂蜜、花蜜、土壤中K、Ca、Mg、Fe、Mn、Cu、Zn 7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蜂蜜与其原产地蜜源植物花蜜和土壤中矿质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蜂蜜中7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K元素含量...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蜂蜜、花蜜、土壤中K、Ca、Mg、Fe、Mn、Cu、Zn 7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蜂蜜与其原产地蜜源植物花蜜和土壤中矿质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蜂蜜中7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K元素含量极高,不同蜜源的蜂蜜与原产地蜜源植物花蜜、土壤中多种矿质元素之间相关性显著,为利用蜂蜜中微量特征成分来分析蜂蜜质量与蜂蜜产地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花蜜 土壤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