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产量结构与生长、生理、光谱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50
1
作者 丛建鸥 李宁 +5 位作者 许映军 顾卫 乐章燕 黄树青 席宾 雷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通过控制生育期水分条件形成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生理指标和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进行监测,建立冬小麦减产率与生长、生理及冠层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速度... 通过控制生育期水分条件形成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生理指标和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进行监测,建立冬小麦减产率与生长、生理及冠层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速度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叶绿素含量与水分条件的关系不同于其他参数,表现为中等水分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最大,严重水分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最低;不同水分条件下光合速率呈两种不同日变化特征,且正常供水处理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严重干旱处理。光合速率和增强植被指数(EVI)同冬小麦减产率相关性较强,能够建立较好的关系模型用于小麦产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冬小麦 光谱反射率 减产率 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生长后期的根系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廖荣伟 刘晶淼 +5 位作者 白月明 安顺清 梁宏 卢建立 乐章燕 曹玉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4-291,共8页
为了研究玉米生长后期根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剖面系统,采用微根管观测系统及方形整段标本法和地下根系室玻璃窗,对‘屯玉46号’玉米根系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方形整段... 为了研究玉米生长后期根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剖面系统,采用微根管观测系统及方形整段标本法和地下根系室玻璃窗,对‘屯玉46号’玉米根系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方形整段标本法和微根管法测得的根长密度占整层总根长密度比例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717,且两种方法在0~2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比例均为最大。0~60 cm土层为玉米根系生长活跃区,方形整段标本法测得根长密度生长量为其余层的4倍。两种方法测得的根长密度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为0.830,均匀性水平较好。玉米成熟期根系的水平幅度较乳熟期窄,下层根系仍处于生长中,垂直深度增加。玻璃窗与方形整段标本法观测的根深测定结果存在差异,这可能与观测环境条件不一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方形整段标本法 微根管 地下玻璃观测窗 根长密度 根长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渠成 石茗化 乐章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3期205-207,209,共4页
为了解日光温室冬春室内外的气温变化规律,合理调控日光温室气温,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利用廊坊永清县海泽田农业园区2015年1—5月观测的室内外试验数据,对不同天气类型下室内外气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内室内... 为了解日光温室冬春室内外的气温变化规律,合理调控日光温室气温,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利用廊坊永清县海泽田农业园区2015年1—5月观测的室内外试验数据,对不同天气类型下室内外气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内室内外气温总体变化趋势一致,温室内外气温差异受太阳辐射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不同天气类型下白天温室气温变化速度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试验期内单日最低气温与日出时间有关,一般出现在日出前1—2h内。不同天气类型下温室内外气温相关性显著,相关性表现为阴天〉晴天〉多云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不同天气类型 气温 变化规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红心火龙果果实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艳艳 李红娟 +1 位作者 乐章燕 赵玮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30-34,共5页
为研究温室火龙果不同批次的果实生长特性,对廊坊市日光温室火龙果多个批次果实生长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并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温室火龙果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室火龙果从开花到成熟历时28.3~43.1 d,... 为研究温室火龙果不同批次的果实生长特性,对廊坊市日光温室火龙果多个批次果实生长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并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温室火龙果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室火龙果从开花到成熟历时28.3~43.1 d,平均历时34.4 d;平均开花间隔12.7 d,平均成熟间隔15.4 d;火龙果果实转色历时天数最短为3.6 d,最长为6.5 d;随着成熟天数的增加,果皮变薄,果皮质量减少,果实可食率上升;挂果量多少与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单批挂果量多,同期生长果实多,果实膨大时间较短,是造成果实鲜重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控制挂果量(2~3个/株)能够均衡挂果量和果实鲜重,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生长特性 果实鲜重 坐果率 可溶性固形物 果实转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4—2015年霸州市地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闫利霞 秦云苗 +2 位作者 杨海良 张娟 乐章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3期223-226,229,共5页
本文利用1964—2015年霸州市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法、滑动T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霸州市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异常年份、气候突变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等。结果表明,1964—2015年霸州市各季浅层... 本文利用1964—2015年霸州市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法、滑动T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霸州市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异常年份、气候突变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等。结果表明,1964—2015年霸州市各季浅层地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4~0.52℃/10年,春季、冬季地温上升幅度较大;各浅层年平均地温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0.16~0.31℃/10年),0 cm地温增温率最大,与同时期的平均气温升温率比较,地温的气候倾向率偏低。春季、冬季、年平均浅层地温多异常偏低年份,主要发生在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秋季多异常偏高年份,1965年5 cm地温、2006年0~20 cm地温以及1975年5~20 cm地温发生异常偏高。综合累积距平和信噪比、M-K法和滑动T检验计算分析发现,地温的突变年份主要发生在1986年附近、1996年和2011年。年、季平均地温与同期平均气温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中0 cm地温表现最为显著,相关系数均>0.723。夏季0 cm平均地温与降水量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600(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气温 降水 气候倾向率 异常年份 河北霸州 1964—201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