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天空地”多源数据的“摩羯”台风甘蔗倒伏监测评估——以上思县为例
1
作者 马瑞升 丁美花 +2 位作者 李晓征 宫志宏 匡昭敏 《甘蔗糖业》 2025年第2期41-52,共12页
为客观高效精准地评估台风引起的甘蔗倒伏情况,提升精细化甘蔗气象服务能力,本文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影像、地面气象观测和倒伏灾情调查数据,以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为例,对2024年9月初“摩羯”台风过境造成的甘蔗倒伏情况进行评估,... 为客观高效精准地评估台风引起的甘蔗倒伏情况,提升精细化甘蔗气象服务能力,本文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影像、地面气象观测和倒伏灾情调查数据,以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为例,对2024年9月初“摩羯”台风过境造成的甘蔗倒伏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基于“天空地”多源数据融合的甘蔗倒伏监测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南方云层影响,在台风影响前后能够完成大面积甘蔗倒伏监测工作,经检验精度超过90%;②7级以上大风即可引起茎伸长后期的甘蔗发生中等以上倒伏,对甘蔗生产造成损失;③受台风“摩羯”影响,上思县甘蔗倒伏发生率为87.8%,其中中等倒伏占比46.8%,严重倒伏占比41.0%,不考虑补救措施的情况下,评估甘蔗产量损失9.4%,约21.92万t,蔗糖产量损失13.9%,约4.05万t。这些结果为甘蔗种植区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甘蔗保险定损提供了参考。此外,本研究还强调了多源数据融合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类似灾害的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方法借鉴。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该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甘蔗倒伏监测的精度和效率,为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无人机 甘蔗 倒伏 监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分生育期干旱特征与致灾危险性评估
2
作者 刘志平 匡昭敏 +3 位作者 郭媛 马瑞升 丁美花 吴炫柯 《甘蔗糖业》 2025年第2期1-10,I0001,共11页
干旱致灾危险性是造成甘蔗干旱灾害风险的重要因素,甘蔗分生育期干旱特征分析及致灾危险性评估对开展干旱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1~2020年广西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数据,基于甘蔗水分亏缺距平指数,结合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表示... 干旱致灾危险性是造成甘蔗干旱灾害风险的重要因素,甘蔗分生育期干旱特征分析及致灾危险性评估对开展干旱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1~2020年广西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数据,基于甘蔗水分亏缺距平指数,结合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表示方法,构建甘蔗分生育期干旱致灾危险性指数,对广西甘蔗分生育期的干旱发生频率、强度特征以及致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甘蔗干旱在各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且频率、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性较大,总体上播种出苗期和分蘖期相当均为最低,茎伸长期其次,工艺成熟期发生频率最高。在甘蔗播种出苗期和分蘖期,桂南干旱发生频率最高,桂中和桂北相当;茎伸长期干旱发生频率桂北、桂中和桂南相当;工艺成熟期桂南和桂中相当均为最高、桂北最低。甘蔗干旱强度随生育期推进显著增强,播种出苗期和分蘖期相当均为最低、茎伸长期其次,在工艺成熟期最高,一般为重度和特重度干旱强度。甘蔗各个生育期均有干旱致灾危险,总体致灾危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工艺成熟期、茎伸长期、播种出苗期和分蘖期。工艺成熟期较高且高风险区位于桂南和桂北大部,茎伸长期较高且高风险区位于桂东北大部和桂中局部,播种出苗期较高且高风险区主要为百色市大部,分蘖期广西大部为低风险区。因此,本文研究为提高甘蔗干旱风险预估预警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干旱 致灾危险性 水分亏缺指数 分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尼诺下崇左市极端气象干旱对甘蔗生长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翠银 蒙秀娟 +3 位作者 丁美花 陈剑飞 赵定国 谭佳勇 《甘蔗糖业》 2024年第4期60-70,共11页
利用崇左市7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23年逐日降水量数据、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合成、HP滤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崇左市季节性极端气象干旱的成因;结合2009年以来崇左市甘蔗株高、单产数据,研... 利用崇左市7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23年逐日降水量数据、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合成、HP滤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崇左市季节性极端气象干旱的成因;结合2009年以来崇左市甘蔗株高、单产数据,研究春季和夏秋季极端气象干旱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内降水量偏少,小雨、无雨日数多,中雨及以上等级的强降雨日数少等是崇左市季节性气象干旱发生的直接原因;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崇左市季节性降水量的重要海温关键区。2023年厄尔尼诺发展,崇左市春季(3~5月)出现极端气象干旱,2020年厄尔尼诺衰减并快速转为拉尼娜状态,崇左市出现夏秋季(7~9月)极端气象干旱。春季极端气象干旱减缓甘蔗苗期生长速度,降低年终单产;夏秋季极端气象干旱对甘蔗茎伸长期株高影响巨大,导致株高和产量严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极端气象干旱 厄尔尼诺 株高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海南省甘蔗产量的气象条件分析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欧钊荣 谭宗琨 +3 位作者 陈汇林 何燕 丁美花 杨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366-5367,5470,共3页
通过对海南省多年甘蔗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海南甘蔗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秋降水、春夏秋相对湿度和夏季大风(台风)等气象因素与海南甘蔗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关键词 海南 甘蔗 气象条件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市甘蔗气候产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肖凌 梁玉莲 +4 位作者 杨宇红 谭宗琨 李辉 丁美花 李肖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4-176,F0004,共4页
根据南宁市气候灾害空间分布及甘蔗的生理生态指标需求,借助HJ-1 CCD卫星遥感图像、基础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南宁市甘蔗气候产量预测模型,对南宁市甘蔗总产量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南宁市蔗区分布受干旱灾害影响范围较广,2010年... 根据南宁市气候灾害空间分布及甘蔗的生理生态指标需求,借助HJ-1 CCD卫星遥感图像、基础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南宁市甘蔗气候产量预测模型,对南宁市甘蔗总产量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南宁市蔗区分布受干旱灾害影响范围较广,2010年处于重度干旱区域内的甘蔗种植面积为346.20 km2,占总蔗区的18.88%;受霜冻灾害影响面积较为局限,处于重度霜冻影响下的蔗区面积仅为67.1 km2,占总蔗区的3.75%。南宁市2010年甘蔗气候产量为884.46万t。验证数据表明该气候产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气候产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蔗区旱情监测与评价——以广西崇左市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君华 莫伟华 +2 位作者 钟仕全 丁美花 孙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103-9105,共3页
以广西甘蔗主产区的崇左市蔗区为研究区,基于MOD IS数据,采用植被温度指数模型对2004~2008年研究区发生的秋季甘蔗旱情进行遥感监测,并利用旱情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进行旱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5年中,研究区2004和2006年干... 以广西甘蔗主产区的崇左市蔗区为研究区,基于MOD IS数据,采用植被温度指数模型对2004~2008年研究区发生的秋季甘蔗旱情进行遥感监测,并利用旱情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进行旱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5年中,研究区2004和2006年干旱最严重,旱情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5.4和24.4;2005、2008及2007年干旱较轻,旱情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1、0.2和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遥感监测 综合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气候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谭宗琨 何燕 +2 位作者 黄中艳 欧钊荣 丁美花 《甘蔗糖业》 2008年第1期15-21,14,共8页
通过分析云南各地甘蔗产量、榨季糖分含量与温度、降雨、日照等气候要素的关系,确定制约云南各蔗区甘蔗产量及蔗糖分含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子,并结合各蔗区气候状况进行分析评述,为云南指导甘蔗生产趋利避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甘蔗 产量 蔗糖分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广东省甘蔗产量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欧钊荣 谭宗琨 +3 位作者 莫小华 何燕 丁美花 杨鑫 《中国糖料》 2008年第4期45-47,51,共4页
通过对广东省多年甘蔗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广东甘蔗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秋降水、春夏秋相对湿度和夏季大风(台风)等气象因素与广东甘蔗产量关系最为密切,这一研究结果为广东甘... 通过对广东省多年甘蔗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广东甘蔗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秋降水、春夏秋相对湿度和夏季大风(台风)等气象因素与广东甘蔗产量关系最为密切,这一研究结果为广东甘蔗发展及合理利用广东气候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气象条件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约广西甘蔗产量及蔗糖分含量的关键气象条件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何燕 谭宗琨 +2 位作者 丁美花 欧钊荣 杨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81-3184,共4页
通过研究广西各地甘蔗产量、榨季糖分含量与温度、降雨、日照、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关系,找出制约广西各蔗区甘蔗产量及蔗糖分含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子,并结合各蔗区气候条件状况进行分析评述。
关键词 甘蔗 产量 蔗糖分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1星上思县甘蔗工艺成熟期长势多年对比监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敏堂 陈燕丽 +5 位作者 王国安 丁美花 罗永明 黄永璘 孙明 刘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3129-13131,共3页
以广西上思县为研究区,利用环境减灾卫星HJ-1遥感数据提取甘蔗种植面积,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NDVI对单一时相甘蔗长势进行监测,构建NDVI偏差分级模型对甘蔗工艺成熟期长势进行多年对比监测。结果表明:1利用NDVI均值和偏差2个分析指标... 以广西上思县为研究区,利用环境减灾卫星HJ-1遥感数据提取甘蔗种植面积,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NDVI对单一时相甘蔗长势进行监测,构建NDVI偏差分级模型对甘蔗工艺成熟期长势进行多年对比监测。结果表明:1利用NDVI均值和偏差2个分析指标,可定性分析监测区内甘蔗长势状况。除2011年甘蔗总体长势差于常年外,2009、2010、2012年甘蔗总体长势好于常年。2利用NDVI偏差分级模型可对监测区甘蔗长势进行定量评价。2012年上思县甘蔗长势最好,长势好、差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96.87%、3.13%;2011年甘蔗长势最差,长势好、差比例分别为99.57%、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长势 HJ-1星 工艺成熟期 遥感监测 HJ-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广西龙眼冻害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燕 李政 +2 位作者 谭宗琨 欧钊荣 丁美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5-728,753,共5页
根据龙眼生长状况、受害程度与低温冻害强度的关系,确定龙眼冻害的等级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30年的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建立冻害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根据龙眼冻害分级指标,运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分析广西龙眼低温冻害的空间... 根据龙眼生长状况、受害程度与低温冻害强度的关系,确定龙眼冻害的等级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30年的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建立冻害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根据龙眼冻害分级指标,运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分析广西龙眼低温冻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无冻害、轻度、中度、严重冻害等4个区域的分区结果,为广西龙眼生产趋利避害和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龙眼冻害 GIS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的甘蔗糖分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燕丽 黄璐 +7 位作者 杨邵锷 孙明 丁美花 黄立宁 马瑞升 梁驰 杨鑫 陈诚 《甘蔗糖业》 2024年第2期1-21,共21页
为探究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直接估算甘蔗糖分的能力,本研究以广西甘蔗主栽品种桂糖42号(GT42)和桂柳05136(GL05136)为研究对象,布设了多种氮肥水平试验,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新植蔗茎伸长期和工艺成熟期冠层高光谱数据,结合大田测定的糖分数... 为探究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直接估算甘蔗糖分的能力,本研究以广西甘蔗主栽品种桂糖42号(GT42)和桂柳05136(GL05136)为研究对象,布设了多种氮肥水平试验,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新植蔗茎伸长期和工艺成熟期冠层高光谱数据,结合大田测定的糖分数据构建了甘蔗糖分估算模型。结果表明:①从茎伸长期至工艺成熟期,GT42和GL05136不同氮肥处理的糖分均呈上升变化,而同一品种不同处理的糖分差异变小。②不同品种甘蔗在不同生育期的糖分敏感高光谱波段有差异,红边波段和蓝红光波段分别对茎伸长期和工艺成熟期糖分变化较敏感,491、549、622、718和834 nm可以分别作为红光、绿光、蓝光、红边和近红外波段用于糖分植被指数建模的特征波段。③高光谱植被指数对GT42茎伸长期糖分估算精度明显高于GL05136,但工艺成熟期相反。PSRI(Plant senescence reflectance index)和MCARI(Modified chlorophyll absorption in reflectance index)分别是GT42茎伸长期(R^(2)=0.987)和工艺成熟期(R^(2)=0.587)的较优选择,对于GL05136茎伸长期(R^(2)=0.850)和工艺成熟期(R^(2)=0.231)的糖分拟合,优选指数是VARI(Visible light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vegetation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高光谱 甘蔗糖分 植被指数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1 年榨季广西桂西南蔗区甘蔗生产及苗期生长调查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海荣 匡昭敏 +7 位作者 刘志平 唐仕云 覃振强 马瑞升 丁美花 丘立杭 段维兴 吴建明 《甘蔗糖业》 2021年第1期36-45,共10页
通过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20/21年榨季广西西南甘蔗苗情生长情况,面上调查包括查看资料,听取各市县糖业主管部门、企业及种植企业和蔗农的情况介绍;数据收集实地调查153个样点,其中新植蔗62个样点,宿根蔗91... 通过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20/21年榨季广西西南甘蔗苗情生长情况,面上调查包括查看资料,听取各市县糖业主管部门、企业及种植企业和蔗农的情况介绍;数据收集实地调查153个样点,其中新植蔗62个样点,宿根蔗91个样点;统计分析该蔗区甘蔗生产和苗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广西蔗区2020年1~5月平均气温偏高0.1~2.1℃,总降雨量比常年比偏多1~6成。百色、崇左和防城港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比2019/20年榨季分别增加0.97%、3.69%和6.08%,蔗区主栽品种为桂糖42号和柳城05-136,且增幅分别达到7.4%~78.7%和48.6%~116.0%,ROC22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其中扶绥县下降幅度达81.1%。整体而言,桂西南各蔗区甘蔗长势均好于去年同期,其中崇左蔗区甘蔗株高最高,病害发生率最低,田间管理水平较高,甘蔗长势最好,预计2020/21年榨季桂南蔗区甘蔗比2019/20年榨季增产5%~10%左右。但也存在甘蔗生产成本高、主推的自育品种黑穗病严重、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甘蔗品种结构,农机农艺相结合,逐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打造循环种养模式,促进甘蔗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苗情 品种 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B的甘蔗植被指数与气象条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美花 陈燕丽 +4 位作者 孙瑞静 刘志平 欧钊荣 黄永璘 匡昭敏 《甘蔗糖业》 2021年第4期25-30,共6页
利用2014~2019年风云气象卫星数据FY3B-MERSI和同期的温度、降雨和日照等气象数据,通过相关分析方法,探索甘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蔗关键生长发育期NDVI值多年变化趋势相对稳定,改善区... 利用2014~2019年风云气象卫星数据FY3B-MERSI和同期的温度、降雨和日照等气象数据,通过相关分析方法,探索甘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蔗关键生长发育期NDVI值多年变化趋势相对稳定,改善区域面积稍大于退化区域;甘蔗旬NDVI值与同期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对甘蔗NDVI值有着决定性的正效应作用,降水量和气温均通过日照时数起到了较强的间接作用,且气温的间接作用大于降水量。气温和降水量对甘蔗NDVI生长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降水量的滞后期为1旬,而气温滞后期更长,达5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B 甘蔗 植被指数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甘蔗监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燕丽 莫伟华 +2 位作者 杨绍锷 莫建飞 丁美花 《甘蔗糖业》 2020年第5期51-63,共13页
甘蔗是制糖的重要原料,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甘蔗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工具,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大范围、无破坏性的甘蔗生长状况探测。随着光谱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统计学习方法的日益成熟,遥感... 甘蔗是制糖的重要原料,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甘蔗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工具,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大范围、无破坏性的甘蔗生长状况探测。随着光谱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统计学习方法的日益成熟,遥感技术在甘蔗生长状况监测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本文从介绍甘蔗冠层光谱反射特性出发,综述了遥感技术在甘蔗信息识别、生长状况评估、产量估测、品种品质监测4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指出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遥感技术在甘蔗监测评估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遥感技术 监测 应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农业水稻最佳氮肥施用量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薛正平 杨星卫 +1 位作者 段项锁 丁美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施N肥总量与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及其产量结构的关系,建立了施N肥总量-水稻产量关系模型。施N肥总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形变化,即施N肥量增至一定水平后则产量下降,N肥报酬递减。中等肥力田块最高产量施N肥量...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施N肥总量与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及其产量结构的关系,建立了施N肥总量-水稻产量关系模型。施N肥总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形变化,即施N肥量增至一定水平后则产量下降,N肥报酬递减。中等肥力田块最高产量施N肥量为340.5kg/hm^2;经济效益最佳的施N肥量为205.5kg/hm^2,两者相比施N肥量减幅为39.6%,而产量仅减少2.8%,高、低肥力田块最佳施N量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施用量 精准农业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气候适宜度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佳勇 丁美花 +4 位作者 陈燕丽 李政 孙明 谭宗琨 谭苏 《甘蔗糖业》 2023年第2期23-34,共12页
基于广西91个国家气象站1970~2021年气象数据,构建甘蔗气候适宜度模型。结果表明:广西甘蔗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可利用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96.7%站点温度适宜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有59.3%、18.7%、34.1%的站点日照、可利用降... 基于广西91个国家气象站1970~2021年气象数据,构建甘蔗气候适宜度模型。结果表明:广西甘蔗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可利用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96.7%站点温度适宜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有59.3%、18.7%、34.1%的站点日照、可利用降水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呈显著下降趋势;99%的区域综合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以降低-明显降低为主,明显降低主要位于桂东及桂中;温度、日照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总体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可利用降水适宜度呈中部高、东西部低。各生育期中,温度适宜度除工艺成熟期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日照、综合气候适宜度在茎伸长期及可利用降水适宜度在分蘖期明显下降;温度、日照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在多数生育期大体呈南北纬向分布,可利用降水适宜度苗期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而茎伸长期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气候变化 甘蔗 适宜度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甘蔗糖分的冠层光谱响应特征及估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璐 陈燕丽 +5 位作者 丁美花 陈诚 马瑞升 杨鑫 黄立宁 梁驰 《甘蔗糖业》 2023年第4期15-26,共12页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甘蔗糖分的影响以及探索冠层高光谱估测不同施氮条件下的甘蔗糖分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种施氮水平(N0、N1、N2和N3),采集了新植蔗成熟前期的冠层高光谱和糖分数据,分析了不同施氮...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甘蔗糖分的影响以及探索冠层高光谱估测不同施氮条件下的甘蔗糖分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种施氮水平(N0、N1、N2和N3),采集了新植蔗成熟前期的冠层高光谱和糖分数据,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糖分的影响及冠层光谱与糖分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冠层光谱特征参数的糖分估测模型。研究结论如下: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甘蔗的糖分含量与冠层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的红边至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先上升后下降。甘蔗糖分与原始冠层反射率在红边至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345~735 nm范围内的反射率与糖分的相关性不强。基于植被指数建立糖分的多种函数拟合估测模型,其中RDVI构建的二次项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R^(2)达到了0.835,具有较强的估测甘蔗糖分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甘蔗糖分的快速估测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高光谱遥感 甘蔗糖分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区域散射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糖料蔗碳汇量估算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谭宗琨 李政 +1 位作者 谢映 丁美花 《太阳能》 2023年第8期39-49,共11页
为解决因散射光合有效辐射(PAR)数据缺失而影响区域陆地植被光合潜力、碳汇量估算精度等难题,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下文简称为“广西区域”)内90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的地面太阳总辐射、PAR、日照时数等观测数据及资料,构建了以日照... 为解决因散射光合有效辐射(PAR)数据缺失而影响区域陆地植被光合潜力、碳汇量估算精度等难题,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下文简称为“广西区域”)内90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的地面太阳总辐射、PAR、日照时数等观测数据及资料,构建了以日照时数为变量的散射PAR气候学非线性关系估算模型,对广西区域1961—2020年的逐日散射PAR量进行了估算;然后通过空间化构建了近60年的时次、日、月、季、年散射PAR量空间化数据集,分析了散射PAR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其与糖料蔗单产变化趋势的关系,并对糖料蔗的固碳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区域的多年平均日散射PAR量的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变化,最大值出现在6月中旬,为14.60 mol/(m^(2)·d);最小值出现在12月下旬,为8.73 mol/(m^(2)·d)。2)广西区域的不同季节的多年平均季散射PAR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广西区域的多年平均年散射PAR量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4)广西区域1961—2020年的年散射PAR量距平值总体呈缓慢波动性上升趋势,平均上升幅度约为0.064 mol·m^(-2)·d^(-1)/10a;但季平均散射PAR量的年际变化不同步,冬季、春季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而夏季、秋季呈上升趋势。5)广西区域1961—2020年夏季、秋季及年度的散射PAR量与广西区域的糖料蔗单产年度变化趋势大致同步,引入散射PAR参数估算得到的糖料蔗固碳量比传统方式估算得到的固碳量高出2.45%~2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散射光合有效辐射 太阳总辐射 糖料蔗 固碳量 模型估算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