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阴润肺汤对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
1
作者 胡俊伟 武喜眀 杨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养阴润肺汤对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调节性T(Treg)细胞及树突状(DC)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养阴润肺汤治疗,2组均治疗6... 目的:探讨养阴润肺汤对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调节性T(Treg)细胞及树突状(DC)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养阴润肺汤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DC细胞亚群变化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咽干、盗汗、潮热症状评分分别为(1.55±0.28)分、(1.46±0.27)分、(1.09±0.22)分、(0.88±0.1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3±0.34)分、(1.59±0.29)分、(1.27±0.26)分、(1.02±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为(2.16±0.42)%,低于对照组的(2.4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C1、DC2细胞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分别为(0.66±0.13)%、(0.49±0.09)%,高于对照组的(0.59±0.11)%、(0.4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润肺汤能改善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外周血Treg细胞、DC细胞亚群水平,高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润 阴亏虚型 结核 调节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肺虚络瘀”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兆衡 宋庆江 +1 位作者 石朝民 王艺涵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106-110,共5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进展性、难治性肺部疾病,治疗方法较少,预后较差。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西医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该病,但疗效欠佳,临床应用并不广泛。IPF归属于中医“肺痹”“肺痿”等范...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进展性、难治性肺部疾病,治疗方法较少,预后较差。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西医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该病,但疗效欠佳,临床应用并不广泛。IPF归属于中医“肺痹”“肺痿”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但总属本虚标实,肺脏气阴亏虚、瘀血阻络是其病理特点,治疗当通补兼施,补益之法与活血通络并用。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医药及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该病取得明显进展。该文对近年来关于IPF中医治疗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及分析,以期为今后IPF的治疗及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纤维化 虚络瘀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海拔急性肺栓塞肺梗死合并咯血患者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印显刚 邸丽改 王喜红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超高海拔急性肺栓塞肺梗死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024年5月1例在超高海拔地区误诊为肺炎的急性肺栓塞肺梗死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以“咳嗽、咳痰1... 目的分析超高海拔急性肺栓塞肺梗死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024年5月1例在超高海拔地区误诊为肺炎的急性肺栓塞肺梗死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以“咳嗽、咳痰15 d,左侧胸痛、气短、咯血1周,加重3 d”入院。患者为挖掘机司机,进入超高海拔地区工作1个月。患者就诊于多家医疗机构,误诊为肺炎合并咯血,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加重,最终行CT肺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肺栓塞肺梗死合并咯血。误诊时间1周。给予依诺肝素抗凝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6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常规抗凝治疗3个月后症状已完全消失。结论接诊超高海拔地区咯血、胸痛、呼吸困难患者需警惕急性肺栓塞继发肺梗死可能,急性肺栓塞肺梗死合并咯血患者需根据咯血病因和咯血量等因素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梗死 咯血 超高海拔 误诊 CT动脉造影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人工智能在CTPA肺栓塞诊断效能及肺栓塞指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杨舒同 李竹君 +7 位作者 金超 侯伟 赵文哲 张宝平 田倩 肖瑶 荐志洁 刘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1,共5页
目的 验证基于CT肺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的肺栓塞人工智能识别系统(PE-AI)的诊断效能及危险分层能力,分析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0日疑似PE患者行... 目的 验证基于CT肺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的肺栓塞人工智能识别系统(PE-AI)的诊断效能及危险分层能力,分析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0日疑似PE患者行CTPA检查病例416例。采用双盲法由2名低年资影像医师与PE-AI分别对收集病例进行栓子检出和诊断,并分别记录诊断时间;以3名高年资影像医师结合临床随访结局作为本研究的金标准,评价AI、人工与PE-AI的诊断效能,并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使用Delong-t检验进行比较。肺栓塞确诊病例分别收集AI及人工计算的肺栓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 PAOI),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PE-AI、人工及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85.6%、90.8%和95.1%,三组AU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I的读片时间[(0.16±0.07)min]明显低于人工[(4.42±1.85)min,P<0.001]及联合诊断[(4.58±1.84)min,P<0.001]。肺动脉栓塞确诊病例亚组分析中,PE-AI与人工测得的PAO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 ICC=0.80)。结论 AI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识别肺动脉栓子,辅助放射科医师提高诊断效率;同时通过对肺动脉PAOI的智能检测,有助于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优化诊疗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CT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栓塞指数(PA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肺保护通气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清原 王梦瑞(综述) 周阳(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胸科手术大多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期间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害可能远远超过手术对非通气侧肺造成的损害[1]。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为常用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通过改善通气分布均一... 胸科手术大多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期间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害可能远远超过手术对非通气侧肺造成的损害[1]。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为常用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通过改善通气分布均一性,降低气道压,预防肺不张,改善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和死腔占比,在改善氧合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肺损伤。本文对胸科手术(肺和食管手术)侧卧位单肺通气期间的肺保护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涉及通气模式、吸入氧浓度、小潮气量、肺复张和P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吸入氧浓度 呼气末正压 小潮气量 顺应性 通气 食管手术 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肺上叶原发性滑膜肉瘤1例
6
作者 许荣学 窦恒利 +1 位作者 李永亮 刘春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PPSS)是一种罕见的肺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的0.5%[1]。滑膜肉瘤最常发生于有滑膜结构的四肢大关节,少数发生在其他无滑膜结构的部位,如肾、头颈、盆腔、胸膜、肺等。PPSS...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PPSS)是一种罕见的肺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的0.5%[1]。滑膜肉瘤最常发生于有滑膜结构的四肢大关节,少数发生在其他无滑膜结构的部位,如肾、头颈、盆腔、胸膜、肺等。PPSS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的肺部恶性肿瘤,因患病率低、无特殊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而常被误诊[2,3],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恶性肿瘤 上叶 部恶性肿瘤 个案报道 恶性程度 影像学特征 预后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超声联合膈肌超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贺慧琴 钱佳斌 +3 位作者 刘姗 梁哲浩 吕昕 高祥福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肺超声联合膈肌超声与COVID-19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无创通气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9例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肺超声十二分区法评分(LUBS评分)、膈... 目的探讨肺超声联合膈肌超声与COVID-19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无创通气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9例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肺超声十二分区法评分(LUBS评分)、膈肌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与重症肺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非重症组与重症组相比,LUBS评分(9分VS.15分),DE(1.2 cm VS.0.9 cm)与DTF(44.75%VS.37.98%),提示LUBS评分越高、DE与DTF越低,COVID-19病情越严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BS评分的cut-off值为14、DE的cut-off值为1.0 cm、DTF的cut-off值为38%,三者联合评估更具价值。其中LUBS评分>14、DTF<38%、合并呼吸衰竭及糖尿病是COVID-19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超声(LUBS评分)与COVID-19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膈肌超声(DE、DTF)与COVID-19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三者联合评估更具价值。LUBS评分>14、DTF<38%、合并呼吸衰竭及糖尿病是COVID-19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重症 膈肌超声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肉瘤样癌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CT特征对照
8
作者 邹佩伶 李琦 +1 位作者 范欣 张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肉瘤样癌(PLSC)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SPL)及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亚型(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提高对PLSC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LSC,...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肉瘤样癌(PLSC)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SPL)及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亚型(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提高对PLSC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LSC,并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SPL及73例CNSCLC作为对照组,比较PLSC与SPL及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基于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曲线下面积评估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PLSC组吸烟者显著多于SPL组、CNSCLC组,PLSC组有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显著多于SPL组,PLSC组呼吸道症状出现率显著高于C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16.611,P均<0.025)。PLSC组大面积坏死及环形强化的出现率显著高于SPL组及CNSCLC组,ΔCT值_(动脉期)及ΔCT值_(静脉期)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LSC组分叶征及充气支气管征出现率显著高于SPL组,与胸膜紧贴及坏死区周围线样强化影的出现率显著低于SPL组;PLSC组病灶最长径显著大于CNSCLC组,且其坏死出现率显著高于C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5.784~31.877,P均<0.025)。与SPL相比,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存在充气支气管征及环形强化、不与胸膜紧贴、ΔCT值_(静脉期)较小为PLS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与CNSCLC相比,有呼吸道症状、病灶较大及存在环形强化为PLS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结论PLSC与SPL及CNSCLC的临床和CT特征明显不同,正确识别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癌 癌肉瘤 炎性病变 非小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坏死性肺炎4例
9
作者 纪君莉 全立元 +2 位作者 任高伟 李明丽 黄伟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61-64,共4页
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一种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约占CAP的4%,平均发病年龄为2~4岁[1]。以肺实质结构破坏、液化坏死形成空洞为特征,诊断有赖于胸部CT,但其表现因感染病原体而异,国外报道以肺炎链球... 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一种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约占CAP的4%,平均发病年龄为2~4岁[1]。以肺实质结构破坏、液化坏死形成空洞为特征,诊断有赖于胸部CT,但其表现因感染病原体而异,国外报道以肺炎链球菌(SP)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为主,我国则可能以肺炎支原体(MP)为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 液化坏死 胸部CT 炎链球菌 实质 PNEUMONIA 感染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化痰泻肺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痰热闭肺证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王飞 赵富强 +1 位作者 佟丹 洪岩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化痰泻肺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痰热闭肺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效果及对症状体征积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中医辨证为痰热闭肺证MPP患儿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化痰泻肺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痰热闭肺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效果及对症状体征积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中医辨证为痰热闭肺证MPP患儿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化痰泻肺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胸CT病变改善情况,观察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46/48)]高于对照组[79.17%(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及总积分、炎症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肺实变、肺不张、支气管狭窄、胸腔积液患者总占比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化痰泻肺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痰热闭肺证MPP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胸部病变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化痰泻 痰热闭 支原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症状体征积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改变轮的肺康复训练方案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许慧 袁朝蕾 +2 位作者 唐佳佳 黄艳艳 蒋亚林 《安徽医学》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 分析基于行为改变轮的肺康复训练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身体活动水平、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自我效能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分析基于行为改变轮的肺康复训练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身体活动水平、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自我效能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呼吸内科一病区的45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呼吸内科二病区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结合家庭肺康复指导,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行为改变轮的肺康复训练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12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前后国际活动量表评分、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COPD自我评估测试问卷评分、运动自我调控效能量表评分和肺康复训练打卡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轮的肺康复训练方案有效,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身体活动水平及运动信心,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急性加重期 康复 行为改变轮 身体活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肺关系探析气机升降在发声性抽动辨治中的意义
12
作者 郭智丹 李毅 +2 位作者 金渲淬 孙一凡 周正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中以发声性抽动治疗更具有挑战性,属于中医学“肝风证”的范畴,内风、外风相召导致的肝肺气机升降失司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肝肺二脏为主要病变脏腑,累及清窍咽喉之病位,笔者以肝升肺降理论...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中以发声性抽动治疗更具有挑战性,属于中医学“肝风证”的范畴,内风、外风相召导致的肝肺气机升降失司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肝肺二脏为主要病变脏腑,累及清窍咽喉之病位,笔者以肝升肺降理论源流为切入点,提出构建“肝—咽喉—肺”二脏一窍升降结构体系,辨治时当升肝降肺之气机以“机转肝肺”法为治疗核心。根据肝升太过、肺降不及的不同病机,可分别选用四逆散合升降散以畅达肝气,调气机左升;谷青汤合芍药甘草汤以清润肺金,调气机右降。本文探讨从肝升肺降论治发声性抽动,旨在强调气机升降法在抽动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建立以气机为主,兼顾咽喉清窍的发声性抽动辨治体系,冀为临床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 抽动障碍 发声性抽动 升降结构体系 机转肝 肝升太过 降不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肺健脾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王东 王璐璐 李彬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718-721,共4页
目的分析宣肺健脾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河南省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组,各28例。A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B... 目的分析宣肺健脾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河南省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组,各28例。A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B组接受常规西药+穴位埋线治疗,C组接受常规西药+穴位埋线+宣肺健脾方治疗。比较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生命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结果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评分低于A组,C组评分低于B组、A组(P<0.05)。治疗后,3组FVC、FEV_(1)、FEV_(1)%pred均较治疗前提高,且B组FVC、FEV_(1)、FEV_(1)%pred均高于A组,C组FVC、FEV_(1)、FEV_(1)%pred均高于B组、A组(P<0.05)。治疗后,3组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积分低于A组,C组积分低于B组、A组(P<0.05)。结论宣肺健脾方联合穴位埋线可显著改善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稳定期 脾气虚型 健脾方 穴位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芩桑清热化痰汤治疗痰热郁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张萱 观云 +2 位作者 段明明 张娜娜 施保柱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究芩桑清热化痰汤用于痰热郁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50例痰热郁肺证AE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芩桑清热化痰汤联... 目的探究芩桑清热化痰汤用于痰热郁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50例痰热郁肺证AE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芩桑清热化痰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气道黏液高分泌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痰液炎性因子和细胞总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69/75),高于对照组的80.00%(60/75,P<0.05)。治疗后,观察组痰液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总数以及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痰色、痰质及痰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芩桑清热化痰汤能显著改善痰热郁肺证AECOPD患者的症状,提高肺功能,减少痰液中的炎性细胞,且对痰液性状改善具有显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能够增强常规西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急性加重期 痰热郁 芩桑清热化痰汤 功能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于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张胜利 张晓柯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56-57,63,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于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盐酸氨溴索)和观察组(盐酸氨溴索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各40例,对比两... 目的 探讨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用于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盐酸氨溴索)和观察组(盐酸氨溴索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水平对比,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FTL-1)水平对比,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症肺炎治疗中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也能减轻炎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 重症 功能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为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经验
16
作者 李英莲 郭为汀 +3 位作者 吴志平 李俊豪 张建忠 林秋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18-21,共4页
脑卒中恢复期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病证,郭为汀教授将其归属中医“中风”与“风温肺热”并病范畴。在治疗该病时,郭为汀教授多采用扶正化瘀祛痰之法,自拟扶正化瘀祛痰汤进行加减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该文旨在介绍郭为汀教授运... 脑卒中恢复期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病证,郭为汀教授将其归属中医“中风”与“风温肺热”并病范畴。在治疗该病时,郭为汀教授多采用扶正化瘀祛痰之法,自拟扶正化瘀祛痰汤进行加减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该文旨在介绍郭为汀教授运用扶正化瘀祛痰汤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经验,并附医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恢复期 中风 医院获得性 风温 扶正化瘀祛痰汤 郭为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延迟诊治分析
17
作者 贾卫红 王丽娜 +5 位作者 蒋洋洋 杨栋才 卜丽娜 刘志燕 刘雅东 唐晶晶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以避免延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例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均≥60岁,均存在误诊。临床表现:发热1... 目的探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以避免延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例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均≥60岁,均存在误诊。临床表现:发热1例,晕厥1例,气短6例,胸闷6例。7例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均升高。MCVT部位:双侧2例,左侧4例,右侧1例;肺血栓栓塞症部位:双侧肺动脉主干2例,右肺动脉3例,左肺动脉2例。7例均存在多发肺动脉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例、肺部感染5例,误诊时间7 d~3个月。7例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例停抗凝药再次出现肺血栓栓塞症,目前正在接受抗凝治疗,余6例已治愈。结论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早期症状轻,容易出现误漏诊,须提高对该合并症的认知。MCVT患者如果出现突发的胸闷、气短及晕厥,尤其是有肿瘤、心房颤动史者,须高度警惕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血栓栓塞症 误诊 部感染 CT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VEGF、CRP、IL-6、PCT变化的研究
18
作者 周舟 周纪亮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8-61,65,共5页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胸部CT表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胸部CT表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COPD合并PF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124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胸部CT表现、临床资料及VEGF、CRP、IL-6、PC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OPD合并PF患者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CRP、IL-6、PCT水平联合检测对COPD合并PF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COPD合并P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COPD病程长、有吸烟史、COPD急性加重期、肺功能分级为3~4级、烟雾/粉尘工作环境、急性加重发作频率高以及血清VEGF、CRP、IL-6、PCT水平高(P<0.05);血清VEGF、CRP、IL-6、PCT水平及联合检测诊断COPD合并PF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0、0.689、0.667、0.702、0.913,敏感度分别为63.71%、64.52%、62.10%、71.77%、88.71%,特异度分别为62.90%、69.35%、71.77%、64.52%、81.45%,其中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网格状影、毛玻璃状影、点状及蜂窝状影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结论胸部CT检查在COPD合并PF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COPD合并P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COPD病程长、年龄大、COPD急性加重期、有吸烟史、烟雾/粉尘工作环境、肺功能分级为3~4级、急性加重发作频率高;血清VEGF、CRP、IL-6、PCT在COPD合并PF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间质纤维化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19
作者 濮荔 印秀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血氧饱和度、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重症 纤维支气管镜 泡灌洗 无创呼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微生物群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宋佳怡 邵莹莹 +3 位作者 王浩东 刘才骥 王晨 崔安凤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急性肺损伤(ALI)是一种病因复杂、以弥漫性肺部炎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会演变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反应[1],病理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弥漫性损伤、炎细胞大量浸润、肺泡-毛细血管... 急性肺损伤(ALI)是一种病因复杂、以弥漫性肺部炎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会演变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反应[1],病理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弥漫性损伤、炎细胞大量浸润、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肺水肿形成、气体交换受限和急性缺氧,病死率高达40%[2]。然而,目前临床主要的抗炎对症治疗效果有限,这也是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探讨其诱发炎症反应的主要诱因及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对症治疗 主要发病机制 泡上皮细胞 部炎症 临床综合征 炎细胞 急性损伤 急性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