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肺损伤(ALI)是一种病因复杂、以弥漫性肺部炎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会演变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反应[1],病理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弥漫性损伤、炎细胞大量浸润、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肺水肿形成、气体交换受限和急性缺氧,病死率高达40%[2]。然而,目前临床主要的抗炎对症治疗效果有限,这也是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探讨其诱发炎症反应的主要诱因及发病机制。
出处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82100022)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21057)
山西省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10302124188)
山西医科大学校级博士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D2008)
山西医科大第二医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01-2)。
作者简介
宋佳怡(1999-),女,山西省晋城市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肺部病理研究工作。E-mail:songjiayi0106@163.com;通信作者:崔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