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橙皮苷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缓解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鑫 聂桐 +1 位作者 李阿群 马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2-1313,共12页
旨在研究橙皮苷(Hesperidin, HDN)对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将18只雄性C57BL/6(体重20~23 g)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高脂饮食(HFD)组、高脂饮食+橙皮苷(HFD+HDN)组(300 mg·kg^(-1)),每组... 旨在研究橙皮苷(Hesperidin, HDN)对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将18只雄性C57BL/6(体重20~23 g)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高脂饮食(HFD)组、高脂饮食+橙皮苷(HFD+HDN)组(300 mg·kg^(-1)),每组6只。control组小鼠饲喂常规饲料(脂肪含量10%、碳水化合物含量70%、蛋白质含量20%);HFD组小鼠饲喂高脂饲料(脂肪含量60%、碳水化合物含量20%、蛋白质含量20%);HFD+HDN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灌胃给药HDN 300 mg·kg^(-1)。16周后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60 mg·kg^(-1))麻醉小鼠后进行眼球采血,采血完毕后对小鼠进行脱颈处死并解剖取肝组织;使用试剂盒检测血液中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使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采集肝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筛选出HFD组和HFD+HDN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集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富集的阈值,据此筛选出HDN干预后影响最显著的一条信号通路;从筛选出的信号通路上挑选显著变化的基因并采取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验证转录组学结果;检测mtDNA相对含量和线粒体外膜蛋白(TOMM20)相对表达量;检测肝组织ATP含量。结果显示:与HFD组相比,HDN干预改善了高脂饲喂引起的肝损伤,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液中ALT以及AST活性(P<0.01);显著降低小鼠肝MDA含量(P<0.01);显著升高T-AOC、T-SOD以及GSH-Px水平(P<0.05),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氧化磷酸化(OXPHOS)途径是最显著上调的信号通路(P<0.000 1);与HFD组相比,HDN干预后肝组织Cox8b、Cox6a2、Gm10231、mt-Atp8、mt-Nd4l、Gm11237、Ndufb8、Ndufb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Atp6v0d2、Cox6c2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Cox6a2、Ndufb8、Ndufb10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Atp6v0d2d蛋白表达量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与转录组学结果一致;与HFD组相比,HDN干预后TOMM20相对表达量、mtDNA相对含量、ATP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HDN通过调节OXPHOS途径降低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高脂 转录组测序 KEGG富集分析 氧化磷酸化途径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8树脂联用C18柱分离牡丹籽粕中新橙皮苷及生物活性研究
2
作者 邹平 陈文涛 +5 位作者 胡建刚 徐莹 张迎阳 孙承骏 夏炜芳 高蕙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6,共11页
该实验借助AB-8树脂联用C18分离纯化牡丹籽粕中新橙皮苷,并进行生物活性探究,为开发相关产品提供依据。借助吸附动力学模型筛选了6种大孔树脂(AB-8、X-5、DM301、CAD-40、D101和NKA),AB-8树脂的吸附/解析能力优于其他5种;优化AB-8的分... 该实验借助AB-8树脂联用C18分离纯化牡丹籽粕中新橙皮苷,并进行生物活性探究,为开发相关产品提供依据。借助吸附动力学模型筛选了6种大孔树脂(AB-8、X-5、DM301、CAD-40、D101和NKA),AB-8树脂的吸附/解析能力优于其他5种;优化AB-8的分离条件为上样速度8 BV/h、上样量为60 mL、洗脱剂为6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洗脱流速为5 mL/min;抗氧化活性测试表明1 mg/mL新橙皮苷对于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83.23%、81.05%和72.03%;250 mg/mL新橙皮苷可以通过提高细胞内抗氧化活性来减少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实验表明,2000 mg/mL新橙皮苷对于K562的抑制率为92.49%,500 mg/mL新橙皮苷可以有效抑制K562分裂的G1期;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新橙皮苷可以通过结合B淋巴细胞瘤-2基因、细胞分裂蛋白激酶2生成氢键作用来抑制K562增殖。该实验从牡丹籽粕中分离出了活性物质新橙皮苷,为科学认识牡丹籽粕废弃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大孔树脂 生物活性 分子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驱动法利用植物蛋白提升橙皮苷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
3
作者 吕燕 陈军 +6 位作者 胡秋连 吕成良 耿勤 邓利珍 韩嘉龙 李俶 戴涛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4-64,共11页
采用pH驱动法制备橙皮苷与不同植物蛋白(大米蛋白、豌豆蛋白、豌豆/大米复合蛋白)的复合物,以提高橙皮苷的水溶性、环境稳定性以及生物利用率,并采用扫描电镜、动态散射光、X射线衍射技术等手段表征复合物的形成,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 采用pH驱动法制备橙皮苷与不同植物蛋白(大米蛋白、豌豆蛋白、豌豆/大米复合蛋白)的复合物,以提高橙皮苷的水溶性、环境稳定性以及生物利用率,并采用扫描电镜、动态散射光、X射线衍射技术等手段表征复合物的形成,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含量以分析复合物环境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三种植物蛋白均能提高橙皮苷水溶性,其中豌豆/大米复合蛋白提升了19.6倍,使橙皮苷在水中溶解度达到340.78μg/mL。橙皮苷-豌豆/大米复合蛋白复合物环境稳定性基本优于单一植物蛋白,其中热稳定效果最好,在80℃加热2 h橙皮苷保留率在65.09%。体外消化结果表明橙皮苷-豌豆/大米复合蛋白复合物的生物利用率最高,约为游离橙皮苷的5.22倍。本研究为提升橙皮苷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拓展橙皮苷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植物蛋白 pH驱动法 稳定性 生物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化学合成工艺改进及其体外降脂活性研究
4
作者 赖金娥 汤赫 +4 位作者 曹庸 曾灿彪 胡锋 陈永生 晏日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89-196,共8页
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neohesperidin dihydrochalcone,NHDC)是非营养型甜味剂,可用于无糖食品。该研究以化学方法合成NHDC并探究其体外的胰脂肪酶抑制效果。以廉价易得的柚皮苷为原料,经碱性条件开环得到分解产物根皮乙酰苯-4′-新橙皮苷... 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neohesperidin dihydrochalcone,NHDC)是非营养型甜味剂,可用于无糖食品。该研究以化学方法合成NHDC并探究其体外的胰脂肪酶抑制效果。以廉价易得的柚皮苷为原料,经碱性条件开环得到分解产物根皮乙酰苯-4′-新橙皮苷(phloroacetophenone-4′-neohesperidoside,PN),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中间体新橙皮苷,再以廉价的雷尼镍替代昂贵的Pd/C催化氢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NHDC。以高分辨质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鉴定产物结构。通过体外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PL)抑制实验、荧光猝灭实验探究其降脂活性与动力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N的合成中,NaOH与柚皮苷的最佳质量比为1.7,合成新橙皮苷的催化剂吡咯烷与乙酸的最佳摩尔比为2∶1,合成NHDC的最佳NaOH质量分数为7%,雷尼镍催化能力强于Pd/C,最佳添加量为20%。合成工艺改进后,NHDC的总收率为70.6%。NHDC能抑制PL的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71 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反竞争性抑制,NHDC与PL结合后,猝灭PL的内源荧光,改变酶结构及微环境,从而降低PL活性,荧光猝灭类型为混合猝灭。因此,NHDC拥有作为胰脂肪酶抑制剂的应用潜力,具有减少脂质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二氢查尔酮 胰脂肪酶 化学合成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橙皮苷对身体特征和运动表现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范志伟 唐骜 +1 位作者 陈俊 卢晓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00-408,共9页
橙皮苷是一种主要存在于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预防和改善氧化应激、炎症和脂质积累等健康问题。近些年来,橙皮苷在运动领域的作用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表明,补充橙皮苷具有改善身体特征和运动表现的... 橙皮苷是一种主要存在于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预防和改善氧化应激、炎症和脂质积累等健康问题。近些年来,橙皮苷在运动领域的作用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表明,补充橙皮苷具有改善身体特征和运动表现的潜在益处,但国内尚未有对其应用效果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梳理前期研究发现,补充橙皮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脂、增加肌肉量和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有氧、无氧能力和肌肉力量。橙皮苷主要通过激活或抑制部分信号通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以及提高线粒体生物发生,从而对机体产生积极影响。但目前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针对不同人群、剂量、周期、训练方法等需继续探索,以期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橙皮苷补充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身体特征 运动表现 运动营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弗林与橙皮苷等多酚联用抑制食品体系中丙烯醛的协同效用研究
6
作者 冯小兰 王奕辰 +3 位作者 梁雨 贾梦玮 卢永翎 吕丽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08-219,共12页
目的 探究生物碱和黄酮单用以及多元联用对丙烯醛(acrolein, ACR)的抑制效果。方法 利用Chou-Talalay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辛弗林(synephrine, SYN)、橙皮苷(hesperidin, HES)单用及二元联用[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 目的 探究生物碱和黄酮单用以及多元联用对丙烯醛(acrolein, ACR)的抑制效果。方法 利用Chou-Talalay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辛弗林(synephrine, SYN)、橙皮苷(hesperidin, HES)单用及二元联用[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恒定比例,沃柑中实际比例]对ACR的抑制活性,在此基础上与姜黄素(curcumin, CUR)、槲皮素(quercetin, QUE)、山奈酚(kaempferol, KAE)三元联用的抑制活性,采用CompuSyn软件对联用效果进行分析计算,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HES、SYN、CUR联用对ACR的捕获路径,分析其协同机制。最后从模型延展至食品体系,利用富含SYN和HES的柑橘和富含CUR的姜黄应用于烤鸭翅,验证多种物质叠加对ACR的抑制效果。结果 SYN与HES按照IC50恒定比例或沃柑中实际比例二元联用均具有协同抑制ACR的作用,且HES、SYN与CUR/QUE/KAE按照IC50恒定比例三元复配也对ACR的抑制具有协同增效性;相比于单用,联用时SYN、HES、CUR与ACR的加合物均有所提升,阐明协同机制为互相促进捕获更多的ACR形成加合物,从而协同抑制ACR。在烤鸭翅体系中,同时添加54.21 g/kg沃柑果肉和3.334g/kg姜黄对ACR的抑制率为57.22%。结论 SYN与HES、CUR等多酚联用对ACR的捕获具有协同增效性,协同机制为互相促进捕获更多的ACR形成加合物,且富含SYN和HES的沃柑和富含CUR的姜黄对烤鸭翅体系中生成的ACR能够达到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醛 辛弗林 橙皮苷 多酚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除痰止嗽丸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橙皮苷
7
作者 曹蓉蓉 张卫莲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1期74-78,106,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除痰止嗽丸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橙皮苷的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乙腈-0.2%(体积分数)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量为1.0mL/min,检测...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除痰止嗽丸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橙皮苷的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乙腈-0.2%(体积分数)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321nm(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284nm(橙皮苷),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5μL。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橙皮苷3种成分的质量在各自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5。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6.90%~102.9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4%~0.90%(n=6)。该方法稳定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除痰止嗽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除痰止嗽丸 白花前胡甲素 白花前胡乙素 橙皮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枳实中的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 被引量:19
8
作者 谢贞建 焦士蓉 +1 位作者 李恺 童永鑫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枳实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检测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色谱柱为HypersilODS2(250mm×4.6mm,5μm大连依利特公司),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流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枳实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检测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色谱柱为HypersilODS2(250mm×4.6mm,5μm大连依利特公司),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83nm,柱温为30℃。结果:柚皮苷、新橙皮苷在1.00~7.50μg,橙皮苷在0.40~3.0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6%(RSD:0.55%)、100.20%(RSD=1.00%)、101.14%(RSD=1.7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柚皮苷 橙皮苷 橙皮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通腑理气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 被引量:7
9
作者 丁毅 弓晓东 +2 位作者 谈瑄忠 毛春芹 陆兔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3-55,共3页
目的建立通腑理气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283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柚皮苷、橙皮苷和新... 目的建立通腑理气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283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分别在10.4~166.2、6.1~98、21.2~339.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14%、98.36%、96.94%,RSD分别为1.58%、1.79%、2.75%。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度高,可用于通腑理气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理气颗粒 柚皮苷 橙皮苷 橙皮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检测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国波 袁小红 +2 位作者 索志荣 陶艳茹 袁其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以新橙皮苷为原料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方法。色谱柱为美国Zorbax extend-C18(150 mm×4.6 mm,5μm);甲醇-水(48∶52,体积比)洗脱溶剂,流速1 mL/min;柱温:(23±2)℃;检测波长280 nm。新橙皮苷二氢查...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以新橙皮苷为原料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方法。色谱柱为美国Zorbax extend-C18(150 mm×4.6 mm,5μm);甲醇-水(48∶52,体积比)洗脱溶剂,流速1 mL/min;柱温:(23±2)℃;检测波长280 nm。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在0.05 mg/mL~1.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1%,RSD=1.29%(n=5)。该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可作为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二氢查尔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橙皮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恒 鲁明芳 郑建仙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1-195,共5页
以新橙皮苷和氢气为主要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用钯-炭作为催化剂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NHC)。本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溶剂、氢气压力、反应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NHC产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制取NHC的最佳... 以新橙皮苷和氢气为主要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用钯-炭作为催化剂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NHC)。本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溶剂、氢气压力、反应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NHC产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制取NHC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pH为10,于35℃、2MPa氢气压力、0.8g10%钯炭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以水作溶剂反应8h,产率达83.5%;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所得平均产率为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橙皮苷二氢查耳酮 催化氢化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衍生化改性及清除自由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建秋 杨轲 胡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544-14546,14572,共4页
橙皮苷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对Lewis酸在极性溶剂中催化合成甲基橙皮苷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橙皮苷的最佳合成工艺为: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0%,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70℃,碳酸二甲酯用量为理论用量的6倍... 橙皮苷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对Lewis酸在极性溶剂中催化合成甲基橙皮苷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橙皮苷的最佳合成工艺为: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0%,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70℃,碳酸二甲酯用量为理论用量的6倍,甲基橙皮苷的得率可达23.3%。橙皮苷和甲基橙皮苷及其金属配合物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甲基橙皮苷 配合物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申丽静 汪钊 +1 位作者 章银军 沈雪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从土样和实验室保藏菌株中筛选得到一株橙皮苷酶的高产菌株Aspergillus niger WZ1,通过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其酶活力分别提高了74.2%和99.4%,酶活达到3668 U/g固体培养基。利用液质联用法(LC-MS)对酶解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可... 从土样和实验室保藏菌株中筛选得到一株橙皮苷酶的高产菌株Aspergillus niger WZ1,通过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其酶活力分别提高了74.2%和99.4%,酶活达到3668 U/g固体培养基。利用液质联用法(LC-MS)对酶解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可知橙皮苷有两种酶解产物,它们分别是橙皮素单糖苷和橙皮素。通过固态发酵制备橙皮苷酶,以橙皮苷作为底物,对该橙皮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是5.0和60℃,在pH 3.0~10.0和温度0℃~60℃的环境中,酶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橙皮苷 橙皮素单糖苷 橙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测定新会陈皮中柚皮苷、川陈皮素、橙皮苷、橘皮素、辛弗林的检测方法研究
14
作者 伍国斌 陈梅斯 +1 位作者 陈卓豪 邝雅婷 《现代食品》 2024年第5期140-145,共6页
以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为技术基础,建立了可同时测定新会陈皮中柚皮苷、川陈皮素、橙皮苷、橘皮素、辛弗林等成分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中柚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辛弗林的线性范围为25~1000μg·L^(-1),橙皮苷线性范围为100~... 以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为技术基础,建立了可同时测定新会陈皮中柚皮苷、川陈皮素、橙皮苷、橘皮素、辛弗林等成分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中柚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辛弗林的线性范围为25~1000μg·L^(-1),橙皮苷线性范围为100~2000μg·L^(-1),线性系数均>0.995,线性良好。经验证,该方法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精确性好,能够满足新会陈皮中相关成分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川陈皮素 橙皮苷 新会陈皮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枳实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有根 陈燕军 +1 位作者 魏惠珍 刘娟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9-20,共2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枳实中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反相色谱法,Hypersil ODS2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0.1%磷酸(A)-乙腈(B)=82:18;流速:1.0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3n...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枳实中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反相色谱法,Hypersil ODS2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0.1%磷酸(A)-乙腈(B)=82:18;流速:1.0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3nm。结果: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分别在进样量0.422~3.376、0.141~1.128、0.523~4.184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51%、97.81%、98.92%,RSD分别为1.53%、2.56%、1.75%,具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而且重现性好,可用于枳实多成分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枳实 橙皮苷 柚皮苷 橙皮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耳酮及合成前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静 宋若兰 +5 位作者 陈翔 王振东 董英 钟祥健 吕芳 折改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36-449,共14页
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耳酮(Neohesperidin dihydrochalcone,NHDC)是一种无毒、高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具有增甜、增香、掩盖苦味、修饰风味的功能与抗氧化、抗炎、降血脂等药理活性,在食品及医药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当前NHDC的合成... 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耳酮(Neohesperidin dihydrochalcone,NHDC)是一种无毒、高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具有增甜、增香、掩盖苦味、修饰风味的功能与抗氧化、抗炎、降血脂等药理活性,在食品及医药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当前NHDC的合成前体主要包括橙皮苷(Hesperidin,HSD)、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NHP)和柚皮苷(Naringin,NRG),具有抗氧化、保护肝肾、抑菌和改善胃肠道等多种生物学活性。NHDC的药理研究相对具有发展进程缓慢、研究系统欠缺、机制深度缺乏等特点。本文以NHDC及其合成前体为关键词在SciFinder、Web of Science、CNKI等科学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综述了NHDC的药理作用和机制,并对其合成前体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NHDC的进一步综合利用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耳酮 橙皮苷 橙皮苷 柚皮苷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碳对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佳 周磊 +3 位作者 罗勇 张红 邓孝东 竹文坤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8期60-62,共3页
在碱性条件下,以新橙皮苷为原料、钯碳(Pd/C)为催化剂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NHDC),研究新橙皮苷与催化剂的投放比例、催化剂的循环次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橙皮苷与催化剂比例为4:1时,该条件下NHDC的产率最大,产率接近99%;... 在碱性条件下,以新橙皮苷为原料、钯碳(Pd/C)为催化剂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NHDC),研究新橙皮苷与催化剂的投放比例、催化剂的循环次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橙皮苷与催化剂比例为4:1时,该条件下NHDC的产率最大,产率接近99%;循环次数与产率成反比,循环1~5次时,产率始终在80%以上,循环次数为1时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钯碳 催化 合成 橙皮苷二氢查尔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中橙皮苷的超声法提取与结晶 被引量:28
18
作者 朱思明 于淑娟 +1 位作者 杨连生 扶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134,共4页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陈皮中橙皮苷的最佳超声法提取与结晶工艺条件,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对提取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物质就是橙皮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Ca(OH)2浓度10g/L,Ca(OH)2溶液与陈皮粉质...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陈皮中橙皮苷的最佳超声法提取与结晶工艺条件,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对提取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物质就是橙皮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Ca(OH)2浓度10g/L,Ca(OH)2溶液与陈皮粉质量比为15∶1,pH11.4,超声功率180W,超声时间30min,过滤前添加少量Na2SO3到提取液中,过滤后用水洗涤滤渣一次;最佳结晶工艺条件是:50℃,pH4.5,200r/min,水浴4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每5g陈皮粉可得0.25g以上粗橙皮苷,纯度大于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超声 提取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法提取橙皮苷工艺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盛占武 孙志高 +1 位作者 黄学根 李勤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8-191,共4页
采用超滤法分离柑橘皮提取液中的橙皮苷,研究了跨膜压差、温度、流速、体积浓缩比对膜通量的影响和不同清洗剂对膜通量的恢复情况,从而确定了最佳的超滤工艺和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截流分子量为30kD的聚丙烯腈膜在超滤压力为0.25MPa,... 采用超滤法分离柑橘皮提取液中的橙皮苷,研究了跨膜压差、温度、流速、体积浓缩比对膜通量的影响和不同清洗剂对膜通量的恢复情况,从而确定了最佳的超滤工艺和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截流分子量为30kD的聚丙烯腈膜在超滤压力为0.25MPa,温度为35℃,进料流速为80L/h,体积浓缩比为3.4时,膜渗透通量相对较高;经结晶后,可得到纯度在85%以上的橙皮苷;先后利用0.1%HCl和0.1%NaOH洗涤超滤膜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橙皮苷 提取 膜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柑橘品种生理落果中橙皮苷和辛弗林含量测定 被引量:14
20
作者 毛华荣 傅虹飞 +3 位作者 王鲁峰 吴鹏 卢琪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3-226,共4页
测定不同柑橘品种两次生理落果中橙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比较原料采集后不同干燥方式对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cilODS2(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四氢呋喃-乙酸(80:16:3:1,V/V),波长280nm测定橙皮苷... 测定不同柑橘品种两次生理落果中橙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比较原料采集后不同干燥方式对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cilODS2(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四氢呋喃-乙酸(80:16:3:1,V/V),波长280nm测定橙皮苷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32:68:0.2,V/V),内含0.2gSDS/100ml,波长225nm测定辛弗林的含量。结果表明:7个品种经80℃鼓风干燥后测得橙皮苷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自然风干,40、60℃鼓风干燥),而60℃处理后的生理落果测得的含量辛弗林含量均大于其他处理。不同柑橘品种间两次生理落果的橙皮苷和辛弗林含量差异显著,各品种第二次生理落果除琯溪蜜柚和酸橙橙皮苷含量均高于第一次,其中琯溪蜜柚第一次落果橙皮苷含量最高,达(199.28±0.47)μg/mg,各品种第二次生理落果辛弗林含量均较第一次有所降低,尾张第一次落果辛弗林含量最高,达(20.50±0.89)μ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生理落果 橙皮苷 辛弗林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