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功率飞秒激光脉冲诱导^(181)Ta核激发
1
作者 徐永生 贺创业 +1 位作者 兰小飞 赵保真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1,共8页
诱导核激发技术在同位素分离、新型γ激光器研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产生的飞秒激光脉冲轰击固体Ta靶,对^(181)Ta的核激发现象进行研究。实验采用NaI探测器探测^(181)Ta退激发射的γ射线信号。结果显示,... 诱导核激发技术在同位素分离、新型γ激光器研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产生的飞秒激光脉冲轰击固体Ta靶,对^(181)Ta的核激发现象进行研究。实验采用NaI探测器探测^(181)Ta退激发射的γ射线信号。结果显示,当激光功率密度超过1016 W/cm^(2)的核激发阈值时,每个激光脉冲能诱导产生(7.51±1.07)×10^(4)个激发核,其退激的γ射线能量为(6.40±2.37)keV,与^(181)Ta的第一激发态退激能量基本一致。然而,从衰变时间看,这些γ射线发射的时间与^(181)Ta第一激发态的衰变规律并不相同,它是否来自^(181)Ta某个特定物理过程或未知亚稳态衰变,还需进一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181Ta 同核异能态 核激发 Γ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 nm 7T SOI SRAM总剂量与单粒子协和效应研究
2
作者 肖舒颜 郭刚 +7 位作者 王林飞 张峥 陈启明 高林春 王春林 张付强 赵树勇 刘建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512,共7页
为进一步阐明SOI器件中总剂量效应(TID)与单粒子效应(SEE)间的协和效应,本文基于SOI工艺特征尺寸为130 nm的国产7T结构SRAM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4组SOI SRAM开展了不同TID辐照后的SEE实验,得到器件单粒子翻转(SEU)截面随TID的变化规律... 为进一步阐明SOI器件中总剂量效应(TID)与单粒子效应(SEE)间的协和效应,本文基于SOI工艺特征尺寸为130 nm的国产7T结构SRAM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4组SOI SRAM开展了不同TID辐照后的SEE实验,得到器件单粒子翻转(SEU)截面随TID的变化规律。SOI SRAM的SEU截面在TID辐照后呈现明显的降低,最大在750 krad(Si)剂量辐照后下降80.5%。器件的饱和截面呈现随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最大下降19.5%,研究中未发现SEU阈值的明显变化。分析认为,延迟晶体管N5的等效关态电阻因为TID辐照而增加,该现象会造成N5的延迟作用增强,是该款器件SEU截面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这种7T结构的SOI SRAM的抗SEE性能会随其在轨累积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这为今后电子器件的抗辐射加固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剂量效应 单粒子效应 协和效应 单粒子翻转 静态随机存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混合辐射环境器件单粒子在轨错误率预估及不确定度分析方法
3
作者 张付强 张峥 +5 位作者 肖舒颜 龚毅豪 韩金华 陈启明 曾传滨 郭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5-951,共7页
针对空间混合辐射对器件单粒子在轨错误率的影响,基于典型静态随机存储器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以及钴源总剂量模拟辐照试验装置开展协合效应研究,发展了一种器件在混合辐射环境下的单粒子在轨错误率计算方法。并利... 针对空间混合辐射对器件单粒子在轨错误率的影响,基于典型静态随机存储器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以及钴源总剂量模拟辐照试验装置开展协合效应研究,发展了一种器件在混合辐射环境下的单粒子在轨错误率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协合效应影响下的航天器典型任务周期器件的在轨错误率,同时分析了器件在轨错误率计算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并计算了在轨错误率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对于该类型器件,空间混合辐射场导致的协合效应将降低器件单粒子在轨错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在轨错误率 协合效应 不确定度分析 混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xie-Net数字化仪的β-γ符合测量实验
4
作者 严周 楼建玲 +1 位作者 张思洋 张集智 《大学物理》 2024年第10期3-9,共7页
本实验尝试将Pixie-Net数字化仪用于β-γ符合测量实验,替代复杂的传统电子学仪器装置,简化实验操作.测量结果表明:使用Pixie-Net数字化仪测量得到的放射源活度与理论值误差小于5%,好于基于传统电子学的结果.在β-γ符合测量实验中使用P... 本实验尝试将Pixie-Net数字化仪用于β-γ符合测量实验,替代复杂的传统电子学仪器装置,简化实验操作.测量结果表明:使用Pixie-Net数字化仪测量得到的放射源活度与理论值误差小于5%,好于基于传统电子学的结果.在β-γ符合测量实验中使用Pixie-Net数字化仪替代传统电子学仪器装置的方案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xie-net数字化仪 β-γ符合测量 放射源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xie-Net数字化仪的γ-γ符合测量实验
5
作者 葛浩煜 杨佳霖 +1 位作者 林喆阳 楼建玲 《大学物理》 2024年第5期79-85,共7页
随着核物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子学插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核物理实验要求.数字化仪凭借其集成度高、数据处理灵活的优势,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尝试将Pixie-Net数字化仪用于NaI和CeBr_(3)探测器构成的γ-γ符合测量实验,简化电... 随着核物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子学插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核物理实验要求.数字化仪凭借其集成度高、数据处理灵活的优势,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尝试将Pixie-Net数字化仪用于NaI和CeBr_(3)探测器构成的γ-γ符合测量实验,简化电子学,提升教学效果.测量结果表明:根据探测器的信号特点优化了数字化仪的参数,以及修正了探测器和放射源尺寸带来的角关联系数差异后,γ-γ符合测量法测量得到的放射源活度与理论值误差小于基于传统电子学的β-γ符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xie-Net数字化仪 γ-γ符合测量 放射源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计算法和软件拟合法在虚拟和真实alpha粒子能损测量Mylar膜厚度实验中的比较
6
作者 王媛 梅波 +2 位作者 薛玉琪 朱凡 杨莉莉 《大学物理实验》 2024年第4期89-94,共6页
根据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近代物理实验虚拟核实验连续三个年级的本科生实验报告,发现学生在用数学公式计算Mylar膜厚度时,与理论值出现较大误差,各年级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45.02%、335.45%和519.92%。为了查找误差原因,做了真实核... 根据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近代物理实验虚拟核实验连续三个年级的本科生实验报告,发现学生在用数学公式计算Mylar膜厚度时,与理论值出现较大误差,各年级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45.02%、335.45%和519.92%。为了查找误差原因,做了真实核实验并依旧采用数学计算方法计算Mylar膜厚度,发现仍旧与理论值出现较大误差,相对误差值为207.72%。而采用Srim软件计算虚拟核实验Mylar膜厚度和真实核实验Mylar膜厚度时,相对误差很小,分别为7.47%和20.1%。从而判定,用数学组合公式在计算多原子化合物Mylar膜时,不准确度较高,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alpha实验 Mylar膜厚度 真实alpha实验 计算薄膜厚度 Srim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射角度下强流脉冲电子束能量沉积剖面和束流传输系数模拟计算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海亮 邱爱慈 +2 位作者 张嘉生 黄建军 孙剑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8-782,共5页
强流脉冲电子束在材料中的能量沉积剖面、能量沉积系数和束流传输系数受其入射角的影响很大 ,理论计算了 0 .5~ 2 .0MeV的电子束以不同的入射角在Al材料中的能量沉积剖面和能量沉积系数 ,并且还计算了 0 .4~ 1.4MeV电子束以不同入射... 强流脉冲电子束在材料中的能量沉积剖面、能量沉积系数和束流传输系数受其入射角的影响很大 ,理论计算了 0 .5~ 2 .0MeV的电子束以不同的入射角在Al材料中的能量沉积剖面和能量沉积系数 ,并且还计算了 0 .4~ 1.4MeV电子束以不同入射角穿透不同厚度C靶的束流传输系数。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靶材表面层单位质量中沉积的能量增大 ,电子在靶材料中穿透深度减小 ,能量沉积系数减小 ,相应的束流传输系数也减小 ;能量为 0 .5~ 2 .0MeV的电子束当入射角在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模拟计算 入射角 电子输运 能量沉积 束流传输系数 固体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氟化钡探测器的性能测试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霄云 仲启平 +13 位作者 周祖英 郭维新 袁继龙 王强 张奇玮 苏明 阮锡超 鲍杰 黄翰雄 蒋静 聂阳波 李霞 刘刚 兰长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4,共5页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在研制建立的γ全吸收型探测装置(GTAF)由40个氟化钡(BaF2)探测器单元组成。对单个大体积氟化钡晶体探测器单元的主要相关性能,诸如单个探测器的组装、晶体封装条件和探测器能量分辨、时间分辨及其长期稳定性等...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在研制建立的γ全吸收型探测装置(GTAF)由40个氟化钡(BaF2)探测器单元组成。对单个大体积氟化钡晶体探测器单元的主要相关性能,诸如单个探测器的组装、晶体封装条件和探测器能量分辨、时间分辨及其长期稳定性等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40个氟化钡(BaF2)探测器单元的能量分辨和时间分辨符合基于γ全吸收型探测装置的中子辐射俘获核反应截面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全吸收型探测装置 BAF2晶体 反射层 能量分辨率 时间分辨 α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氩、氪、氙、氡分离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蜀疆 陈占营 +5 位作者 常印忠 王世联 李奇 石建芳 樊元庆 赵允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115-119,共5页
核爆炸产生多种稀有气体核素,这些核素可作为核泄露监测对象。气相色谱是组分分离的重要手段,在核爆炸监测取样中有重要应用。本文以5分子筛作为固定相,高纯氮作为流动相,测量了氩、氪、氙、氡在气相色谱中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在相... 核爆炸产生多种稀有气体核素,这些核素可作为核泄露监测对象。气相色谱是组分分离的重要手段,在核爆炸监测取样中有重要应用。本文以5分子筛作为固定相,高纯氮作为流动相,测量了氩、氪、氙、氡在气相色谱中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氩、氪分离度小于氪、氙分离度;在柱流量35.6mL/min、柱温353K条件下,气相色谱氩、氪,氪、氙,氙、氡分离度均大于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MeV中子引发SRAM器件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范辉 郭刚 +9 位作者 沈东军 刘建成 陈红涛 赵芳 陈泉 何安林 史淑廷 惠宁 蔡莉 王贵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5,共5页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高压倍加器装置上开展了SRAM器件的14 MeV中子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介绍了中子的产生、中子注量率的测量和调节以及中子单粒子效应的测试等的实验方法,获得了HM628512BLP型和R1LV1616HSA型SRAM器件的14 MeV中...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高压倍加器装置上开展了SRAM器件的14 MeV中子单粒子效应实验研究。介绍了中子的产生、中子注量率的测量和调节以及中子单粒子效应的测试等的实验方法,获得了HM628512BLP型和R1LV1616HSA型SRAM器件的14 MeV中子单粒子效应截面。前者与文献的单粒子效应截面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验证了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后者与由效应机制出发获得的理论分析结果在量级上一致,对实验结果给出了定性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倍加器 SRAM 单粒子效应 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空局单粒子监督器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上的单粒子效应校核实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东军 范辉 +6 位作者 郭刚 刘建成 史淑廷 陈泉 Wojtek Hajdas 罗尹虹 郭晓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560,共6页
为检验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单粒子效应(SEE)实验能力与数据测量的可靠性,利用束流参数校核系统——欧空局单粒子监督器进行了单粒子效应校核实验。实验使用C、F、Cl、Cu 4种离子辐照单粒子监督器,通过改变入射角度获得了有效LET值在1.8~... 为检验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单粒子效应(SEE)实验能力与数据测量的可靠性,利用束流参数校核系统——欧空局单粒子监督器进行了单粒子效应校核实验。实验使用C、F、Cl、Cu 4种离子辐照单粒子监督器,通过改变入射角度获得了有效LET值在1.8~67.4 MeV·cm^2·mg^(-1)之间的单粒子翻转(SEU)截面数据。实验结果与比利时HIF、芬兰RADEF装置上测得的截面数据一致性较好,证实了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单粒子效应实验束流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及截面数据测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加速器 单粒子效应 单粒子监督器 校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ma全吸收型BaF_2探测装置的数据获取系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奇玮 贺国珠 +3 位作者 黄兴 程品晶 阮锡超 朱兴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6-540,共5页
为精确测量keV能区的中子俘获反应截面,研制了一套基于Gamma全吸收型BaF_2探测装置的数据获取系统。数据获取系统工作在Linux环境下,应用FlashADC采集探测器的脉冲信号。程序控制、数据存储、在线监控与分析程序基于Root平台。通过测量6... 为精确测量keV能区的中子俘获反应截面,研制了一套基于Gamma全吸收型BaF_2探测装置的数据获取系统。数据获取系统工作在Linux环境下,应用FlashADC采集探测器的脉冲信号。程序控制、数据存储、在线监控与分析程序基于Root平台。通过测量60 Co和137 Cs源,得到了数据获取系统主要性能的测试结果,其满足GTAF装置精确测量中子俘获反应截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全吸收型BaF2探测装置 数据获取系统 FlashADC RO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MCNP程序模拟的HPGeγ谱仪的屏蔽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勇飞 吴丽萍 +2 位作者 白立新 张一云 邓勇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84,186,共4页
采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模拟了实验室HPGeγ谱仪外层屏蔽物对本底γ射线的屏蔽计算,了解物质对γ射线的屏蔽效果,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模拟的基本数据。然后通过HPGeγ谱仪的实测谱与模拟结果相比较,以验证模拟计算的正确性。
关键词 蒙特卡罗 MCNP程序 屏蔽 HPGEΓ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AM单元中子单粒子翻转效应的Geant4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晓强 郭红霞 +5 位作者 王桂珍 林东生 陈伟 白小燕 杨善潮 刘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2-367,共6页
应用Geant4工具,构造了不同特征尺寸的SRAM单元几何模型及单粒子翻转截面计算模型,分析了敏感体积和临界电荷对低能中子单粒子翻转效应的影响趋势,计算了反应堆裂变中子谱辐射环境下,不同特征尺寸SRAM的中子单粒子翻转截面,认为小尺寸S... 应用Geant4工具,构造了不同特征尺寸的SRAM单元几何模型及单粒子翻转截面计算模型,分析了敏感体积和临界电荷对低能中子单粒子翻转效应的影响趋势,计算了反应堆裂变中子谱辐射环境下,不同特征尺寸SRAM的中子单粒子翻转截面,认为小尺寸SRAM器件的低能中子单粒子翻转效应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 单粒子翻转 GEANT4 特征尺寸 临界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SiC辐照诱发缺陷演化及温度效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小强 袁大庆 +5 位作者 夏海鸿 范平 张乔丽 左(走翼) 艾尔肯.阿不列木 朱升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9-226,共8页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LAMMPS程序模拟了3C-SiC中的级联碰撞过程。研究了不同初始运动方向、不同能量下的PKA级联碰撞产生点缺陷的演化,结果表明,级联碰撞产生的空位数与PKA初始运动方向无关而与PKA能量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对级联碰...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LAMMPS程序模拟了3C-SiC中的级联碰撞过程。研究了不同初始运动方向、不同能量下的PKA级联碰撞产生点缺陷的演化,结果表明,级联碰撞产生的空位数与PKA初始运动方向无关而与PKA能量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对级联碰撞过程中热峰、损伤区域瞬态温度分布分析可看出,级联碰撞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区域,且此区域大小随时间的变化与PKA能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SIC 分子动力学 级联碰撞 缺陷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13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应用研究发展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升云 郭刚 +9 位作者 何明 吴振东 袁大庆 隋丽 焦学胜 常宏伟 左义 范平 葛智刚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6,共16页
HI-13串列加速器建设开始,核物理应用研究即为其一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过去30多年,从设备和装置建设开始,核物理应用研究得到很大发展,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介绍HI-13串列加速器的航天电子元器件抗辐射加固、辐射生物效... HI-13串列加速器建设开始,核物理应用研究即为其一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过去30多年,从设备和装置建设开始,核物理应用研究得到很大发展,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介绍HI-13串列加速器的航天电子元器件抗辐射加固、辐射生物效应、加速器质谱、核孔膜和防伪标识、在线和离线核效应等核物理应用研究发展现状,展望了依托在建的预期2021年底投入运行的HI-13串列加速器-超导直线加速器和多粒子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的创新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核物理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物理应用研究 HI-13串列加速器 超导直线加速器 多粒子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探测器响应函数的JMCT模拟计算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玲玉 李瑞 +2 位作者 李刚 贾清刚 邓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0,共7页
采用自主研发的JMCT软件,模拟计算了γ射线在NaI闪烁探测器中的响应函数。JMCT模拟计算了探测过程中所有的、完整的光子-电子耦合输运过程。其模拟计算的γ射线能量沉积谱、探测器响应函数,与MCNP的计算结果符合得非常好,与Berger解析... 采用自主研发的JMCT软件,模拟计算了γ射线在NaI闪烁探测器中的响应函数。JMCT模拟计算了探测过程中所有的、完整的光子-电子耦合输运过程。其模拟计算的γ射线能量沉积谱、探测器响应函数,与MCNP的计算结果符合得非常好,与Berger解析法计算的结果也基本符合,表明JMCT软件可以在探测器响应函数方面得到满意的结果,JMCT将在实验核物理、核分析技术应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蒙特卡罗模拟 响应函数 NaI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39上的径迹鉴别激光加速离子产物 被引量:5
18
作者 伍波 董克攻 +4 位作者 吴玉迟 朱斌 赵宗清 谷渝秋 洪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1-384,共4页
分别利用单能的质子束及碳离子束辐照CR39,并制定了规范的刻蚀条件及流程。通过对处理完成后的数据进行详细处理,得到了质子及碳离子的径迹直径-能量的响应曲线,可用于确定CR39上质子或碳离子的能量。以此为依据,得到了鉴别CR39上质子... 分别利用单能的质子束及碳离子束辐照CR39,并制定了规范的刻蚀条件及流程。通过对处理完成后的数据进行详细处理,得到了质子及碳离子的径迹直径-能量的响应曲线,可用于确定CR39上质子或碳离子的能量。以此为依据,得到了鉴别CR39上质子及碳离子的有效方法。在激光加速离子的实验中,通过测量CR39上的径迹大小及相对灰度,利用本文给出的标定数据,确认了质子径迹,得到了实验的质子能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速离子 鉴别离子 单能离子 CR39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闪烁探测器的中子能量响应函数测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洪琼 彭太平 +8 位作者 杨建伦 唐正元 杨高照 李林波 胡孟春 王振通 张建华 李忠宝 王立宗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0-642,共3页
采用直流刻度方法,实验研究了ST401、ST1422或ST1423塑料闪烁体加光电倍增管组成的探测器的裂变中子灵敏度,获得了中子灵敏度随中子能量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与计算进行了比较,在不确定度范围内符合很好。
关键词 中子灵敏度 闪烁探测器 塑料闪烁体 能量响应 光电倍增管 裂变 实验结果 中子能 变化关系 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核离子束成分的加速器质谱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明 姜山 +1 位作者 蒋崧生 武绍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为拓展加速器质谱技术(AMS)测量范围及测量放射性核束成分,建立了利用入射离子发射特征X射线鉴别同量异位素的方法,开展了利用AMS测量重核离子束成分的工作。用此方法可将测量79Se时的同量异位素干扰79Br压低2个数... 为拓展加速器质谱技术(AMS)测量范围及测量放射性核束成分,建立了利用入射离子发射特征X射线鉴别同量异位素的方法,开展了利用AMS测量重核离子束成分的工作。用此方法可将测量79Se时的同量异位素干扰79Br压低2个数量级。对将用于64Cu放射性束实验的铜靶离子束成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分析 入射离子X射线 加速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