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红河州山地康养及旅游气候资源特征浅析
1
作者 杨若欧 蒲秀姝 +1 位作者 刘自牧 申绪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90-396,共7页
鉴于云南省红河州在气候康养与旅游领域的科学研究较匮乏,为增强红河州气象服务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科学判定气候康养及旅游活动的最佳季节时段,利用红河州红河、蒙自、弥勒、建水、泸西1993-2022年和元阳南沙订正延长的同期30年气象资料... 鉴于云南省红河州在气候康养与旅游领域的科学研究较匮乏,为增强红河州气象服务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科学判定气候康养及旅游活动的最佳季节时段,利用红河州红河、蒙自、弥勒、建水、泸西1993-2022年和元阳南沙订正延长的同期30年气象资料,以上6站近5年的负氧离子资料,运用气候学统计方法对红河州山地康养及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得出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19.4℃,平均年总降水量为867.7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风速2.6 m/s,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62.6 h。通过计算6站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穿衣指数ICL和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结合负氧离子分析和海拔高度,结果表明:以上地区一年四季均适宜康养和旅游,且负氧离子丰富(年均值≥1913个/cm3)。其中红河、蒙自、建水康养及旅游的舒适期为1-4月、9-12月,弥勒、泸西、元阳为3-11月,最佳时期为3-4月及9-11月。建议景区中红河可发展低山森林康养和旅游气候产业,其余五地可发展高山森林康养和旅游气候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州 中低纬山地 气候特征 负氧离子 康养和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明达 王睿芳 +4 位作者 李艺 胡雪琼 李蒙 张茂松 段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小粒咖啡产业是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开展生态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优化布局和扩大规模。基于ArcGIS建立了云南省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精细化空间分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3个层次、11个生态适宜性指标权... 小粒咖啡产业是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开展生态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优化布局和扩大规模。基于ArcGIS建立了云南省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精细化空间分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3个层次、11个生态适宜性指标权重,在重点区域进行小粒咖啡种植区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因子是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的关键性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影响其次,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的影响最小;最冷月平均气温、2—3月降水量和海拔3项因子对小粒咖啡生态适宜性影响较大,各地在开展种植规划时要重点关注。2)小粒咖啡最适宜、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东南部,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8.8%和15.0%,次适宜区占国土面积的21.0%。3)普洱市小粒咖啡适宜性最好,在中部和南部可开展大规模种植;临沧、德宏和保山等地应结合横断山脉的影响,在适宜性高的区域加强规划;西双版纳、文山、红河适宜性条件好,需加强规划和提高投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潜力;大理、怒江以及河谷热区也可以开展小粒咖啡种植,但需注意防范低温和干旱等灾害的影响。4)经采样点调查验证,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结果准确。云南省仍有较大范围的小粒咖啡种植适宜区,加强适宜种植区的规划布局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提升云南省小粒咖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可以推广至其他高原特色农业品种,为优化选址规划和科学生态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生态适宜 云南 种植区划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梅珠 黄传坤 +1 位作者 吴虹 晏红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924-927,共4页
文章评述了云南传统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产品与手段的局限性 ,引入了定单农业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分析了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现代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探讨了在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定单农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 。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定单农业 农业气象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华东区域模式云南短时强降水客观预报技术研究
4
作者 朱莉 许彦艳 +2 位作者 许迎杰 邱学兴 闵颖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64-469,共6页
为提高云南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效率和预报准确率,使用华东区域模式基础物理量数据,计算云南短时强降水发生前1 h 700 hPa相对湿度、700 hPa比湿、K指数和6 km垂直风切变,对短时强降水的历史个例进行物理量阈值训练和单物理量的敏感性实验... 为提高云南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效率和预报准确率,使用华东区域模式基础物理量数据,计算云南短时强降水发生前1 h 700 hPa相对湿度、700 hPa比湿、K指数和6 km垂直风切变,对短时强降水的历史个例进行物理量阈值训练和单物理量的敏感性实验,确定物理量阈值。使用阈值判定法,对华东区域模式实时预报数据进行后处理,得到基于小时雨量和物理量的云南本地化短时强降水客观预报产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阈值判定法研发的基于华东区域模式云南短时强降水客观预报产品能较好地预报云南短时强降水的落区和走向,但是基于小时雨量的短时强降水客观预报产品漏报明显,基于物理量阈值的客观预报产品能有效降低云南短时强降水的漏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华东区域模式 阈值判定法 云南 客观预报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晓慧 李学川 +3 位作者 胡芳芳 张雪 罗睿 王奇文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7期162-163,共2页
云南省常年降水量不均匀,很多地区干旱和洪涝的情况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而且其干旱气候现象发生的频率高、时间长,同时干旱地区的分布也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其干旱地区多数都分布云南的中部以及东部地区,时令则以冬春初夏为主,而随着环境... 云南省常年降水量不均匀,很多地区干旱和洪涝的情况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而且其干旱气候现象发生的频率高、时间长,同时干旱地区的分布也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其干旱地区多数都分布云南的中部以及东部地区,时令则以冬春初夏为主,而随着环境的变化,云南省干旱的程度出现了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极端气候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1年云南沧源佤山机场雨季雾的统计特征
6
作者 郭萍 李斌 +5 位作者 段绍玲 张万诚 王佳妮 杨宏庆 常敬波 杨雪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55-760,共6页
为研究云南沧源佤山机场(简称佤山机场)遮挡跑道入口的雾的天气特征,利用机场2017-2021年地面逐日气温、降水、风、湿度以及人工观测天气现象等资料和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机场雾的时间变化、地面气象要素以及影响天气系统的基... 为研究云南沧源佤山机场(简称佤山机场)遮挡跑道入口的雾的天气特征,利用机场2017-2021年地面逐日气温、降水、风、湿度以及人工观测天气现象等资料和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机场雾的时间变化、地面气象要素以及影响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雾年平均日数137.2 d,主要集中在当地雨季即6-10月(占全年的80%),7-9月出现日数最多,为26 d左右,但影响航班以7月、8月和10月日数最多。在2~3 m/s的偏东风或3~5 m/s的偏西风作用下,山谷里的低云抬升至跑道入口形成雾,上午出现次数多于下午,多出现在05-10时(北京时),持续时间短则40 min,长则6~9 h,影响航班的时段大部分在14时之前。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为西行热带低压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两高(副高与青藏高压)辐合、低涡切变线与西南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山机场 雨季 水汽 地面气象要素 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基层气象台站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
7
作者 权青 《机电兵船档案》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基层气象台站文书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在现有条件下探索一种科学、高效的文书档案管理方式,供基层台站结合本地化实际操作参考使用,力求整合人员、资源、打通链接渠道,提高工作效能,为基层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 基层 气象台站 文书档案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气象站的滇西地区风能资源分析
8
作者 李慧芹 范丹华 +2 位作者 罗蒙 杨锦超 刀昱威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1期29-32,共4页
利用滇西地区德宏州1961年以来所有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站风能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域风能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德宏总体属于风速较小的地区,2000年以后年平均风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增速显著;春季风速最大,其次为夏... 利用滇西地区德宏州1961年以来所有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站风能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域风能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德宏总体属于风速较小的地区,2000年以后年平均风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增速显著;春季风速最大,其次为夏季、冬季,秋季最小,风速和风向的月际变化整体比较稳定、规律,且具有定时起风的特点;风能资源整体德宏北部优于南部,西南部瑞丽地区最差,其中盈江油松岭、昔马,梁河县城和芒市江东等山顶山脊地区和喇叭口地形区为风能可利用地区,其余站点均为风能贫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评估 定时起风 有效风能时数 有效风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风能可开发地区风速的韦布尔分布参数及风能特征值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自应 王明 +1 位作者 陈二永 顾本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8-253,共6页
选用V和Vmax估计云南的韦布尔分布参数。计算分析云南风能可利用地区的风能特征值W、We、t,有几个站还直接用自记风速资料计算其风能特征值。
关键词 云南 风能 韦布尔分布参数 风能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风能资源的特点 被引量:33
10
作者 顾本文 王明 施晓晖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9,共5页
通过云南与我国“三北”和沿海等地有关风能资源要素的对比分析 ,表明云南多数山区风能分布广泛 ,冬春季极具开发价值 ,风能地形效应显著 ,风向稳定 ,风力机安全性高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云南风能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风能资源 云南 风能利用 风能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丰欠指标 被引量:26
11
作者 欧钊荣 谭宗琨 +4 位作者 何燕 匡昭敏 陈汇林 莫小华 黄中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407-10410,10415,共5页
[目的]为指导我国甘蔗生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1971—2005年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我国甘蔗主产区原料蔗产量与气温、雨量、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结果]... [目的]为指导我国甘蔗生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1971—2005年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我国甘蔗主产区原料蔗产量与气温、雨量、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结果]各气象因子与我国甘蔗主产区原料蔗产量的相关性有较大的差异,部分丰欠气象指标跟甘蔗生理气象指标并不完全吻合。降水量是我国甘蔗主产区的共同关键气象因子。广东和海南甘蔗主产区热量条件好,广西甘蔗主产区雨热条件配合比较好,云南甘蔗主产区温光水条件配合比较差。[结论]该研究划分了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丰欠气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气象因子 丰欠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南亚热带地区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石宝 普文法 +2 位作者 李树云 普琼芬 朱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1997~ 1999年在蒙自县草坝镇对水田、旱地的多种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指出在云南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地区种植模式安排的基本原则 :水田大春雨养种植为主 ,着重粮食生产 ,小春灌溉种植为主 ,种植经济作物 ,着重于经济效益 ;旱地大春雨... 1997~ 1999年在蒙自县草坝镇对水田、旱地的多种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指出在云南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地区种植模式安排的基本原则 :水田大春雨养种植为主 ,着重粮食生产 ,小春灌溉种植为主 ,种植经济作物 ,着重于经济效益 ;旱地大春雨养种植 ,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 ,小春采用节水栽培 ,着重生产粮食。中稻—大棚辣椒、中稻—冬玉米间黄豆、中稻—秋洋芋—冬玉米 (鲜食 )是水田的较好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地区 种植模式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因子对云南咖啡生豆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鲁韦坤 李湘 +2 位作者 李蒙 余凌翔 白学慧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13-19,共7页
利用2016年2月云南咖啡主产区34个采样点物理性状数据和采样点地理位置属性数据,研究了云南咖啡生豆主要物理性状与地理位置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和粒度≥17号豆的百分率随着海拔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千粒重... 利用2016年2月云南咖啡主产区34个采样点物理性状数据和采样点地理位置属性数据,研究了云南咖啡生豆主要物理性状与地理位置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和粒度≥17号豆的百分率随着海拔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千粒重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到达N24°附近后,千粒重并不会随着海拔的升高继续升高,而是出现明显的下降;粒度≥17号豆的百分率在纬度<N24°时,其变化趋势不明显,当>N24°时,粒度≥17号豆的百分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综合以上结果,云南哀牢山以西咖啡种植的最适区域为N24°以南的高海拔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生豆 物理性状 纬度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3月云南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闵颖 李华宏 +1 位作者 朱莉 普贵明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4-42,共9页
2011年3月15日~18日是一次典型的南支槽与强冷空气相结合的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对云南省造成了强降温雨雪天气。为了研究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以及为今后类似天气过程提供预报思路,利用6h间隔的NEC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TB... 2011年3月15日~18日是一次典型的南支槽与强冷空气相结合的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对云南省造成了强降温雨雪天气。为了研究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以及为今后类似天气过程提供预报思路,利用6h间隔的NEC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TBB黑体亮温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度上中高纬度呈横槽型,横槽与高原东侧的低槽连接,槽后强劲的西北气流为这次寒潮天气过程带来强冷平流;南支槽的东移并加强使暖湿气流不断向云南境内输送;高低层冷暖气流交汇,低层切变线、地面冷锋的持续作用触发r此次降温雨雪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气象与气候 寒潮 南支槽 低温雨雪天气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莉 张腾飞 +1 位作者 李华宏 尹丽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35-343,共9页
为揭示云南短时强降水的成因,提高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多普勒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3年6月9-10日发生在云南一次较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冷锋切变线提供动力抬升... 为揭示云南短时强降水的成因,提高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多普勒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3年6月9-10日发生在云南一次较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冷锋切变线提供动力抬升条件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诱发短时强降水;高空槽后冷平流的补充南下激发云南金沙江河谷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不断生成并南移,使得MCS维持较长时间,为滇中及滇南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短时强降水出现在MCS和中尺度对流单体(MCC)云团移向的前部边缘地区;雷达回波资料显示,飑线的维持和移动造成滇南的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发生在飑线前部的入流槽口处,云南中部的短时强降水与逆风区的形成和维持有直接关系;负地闪频数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有30 min^3 h左右的提前量,负地闪频数的跃增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天气预报 短时强降水 冷锋切变线 飑线 入流槽口 逆风区 地闪频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低纬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临沧市临翔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简少芬 钟楚 +1 位作者 李世成 金莉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3-269,共7页
以临沧市临翔区1961~20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气温生产力(Yt)、降水生产力(Yp)和气候生产潜力(Tspv),并分析了气温、降水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以... 以临沧市临翔区1961~20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气温生产力(Yt)、降水生产力(Yp)和气候生产潜力(Tspv),并分析了气温、降水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生产潜力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临翔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二者变化率分别为0.260℃/10a(P<0.01)和-15.98 mm/10 a(P>0.05),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变化加剧。干季增温较雨季快,而降水量减少较雨季慢。Tspv呈不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均能提高Tspv,而降水量是限制作物Tspv的主要气候因子。水稻实际产量占同期Tspv的比例较低,而从2004年开始比例有所增加。建议解决好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新的高产品种,提高耕作技术水平等,以提高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地区 气候生产力 Miami模型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空中水资源的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涛 张万诚 付睿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86-493,共8页
用1961-2008年NOAA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1980-2006年云南5个探空站的资料,采用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公式计算分析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并用线性趋势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四季的可降水量北少南多,呈"U"型分布,... 用1961-2008年NOAA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1980-2006年云南5个探空站的资料,采用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公式计算分析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并用线性趋势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四季的可降水量北少南多,呈"U"型分布,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对云南地区四季的水汽通量分析表明,四季的水汽净收入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低层;地面-300hPa的水汽净收入在夏季最大、秋季次之,而冬季最小。云南经向的水汽输送和纬向的水汽输送呈反相关,近48年,云南四季水汽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最多,春季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气候特征 可降水量 水汽收支 水汽输送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初云南东部极端低温冰冻灾害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素雨 李华宏 +1 位作者 严华生 牛法宝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1-76,共6页
利用NCEP/NCAA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及云南省122个观测站资料,结合诊断、合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2011年初云南东部极端低温冰冻灾害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并与2008年初低温冰冻灾害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寻找云南低温冰冻... 利用NCEP/NCAA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及云南省122个观测站资料,结合诊断、合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2011年初云南东部极端低温冰冻灾害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并与2008年初低温冰冻灾害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寻找云南低温冰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500hPa高度场欧亚中高纬呈两槽一脊,西西伯利亚高压脊异常强大,贝巴之间为东西向横槽,东亚中高纬呈"+-+"的高度场距平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东偏弱,南海副高异常偏南偏弱是2011年1月云南东部频遭冷空气影响的大尺度大气环流背景。另外,相关分析发现NINO4区海温持续异常偏冷对应云南东部气温异常偏低。较2008年初持续近2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相比,虽然2011年灾害影响时间较短,范围较小,但冷空气过程频发,昆明准静止锋长时间控制云南东部,最终造成近50年来的极端低温冰冻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气候学 防灾减灾 云南东部 极端低温冰冻 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威马逊”和“海鸥”与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对云南暴雨落区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素雨 张秀年 +1 位作者 邹阳 何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52-559,共8页
为揭示西行台风低压与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对云南暴雨落区的影响,采用天气学分析、诊断分析方法,对2014年两次西行台风“威马逊”(1409号)和“海鸥”(1415号)与大尺度环流场的相互作用做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威马逊”过程期间,副高中心... 为揭示西行台风低压与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对云南暴雨落区的影响,采用天气学分析、诊断分析方法,对2014年两次西行台风“威马逊”(1409号)和“海鸥”(1415号)与大尺度环流场的相互作用做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威马逊”过程期间,副高中心偏西偏北,强度偏强,且稳定少动,使台风低压移动缓慢;西南季风低空急流北界位于20°N,呈东西带状分布,其出口区左侧动力辐合作用及长时间维持,为台风低压补充大量能量和水汽,是使台风低压在陆上维持和再次增强导致暴雨落区位于滇中及以南的重要原因。而“海鸥”过程期间,副高588线西端呈南北向分布,其偏南低空急流左侧动力辐合作用及低层冷空气入侵台风低压东北侧倒槽,斜压有效位能转换为动能,是暴雨落区位于滇中及以东的重要原因。此外,两次过程的暴雨落区位于850 hPa水汽通量大值中心的下游强水汽辐合区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天气预报 台风低压 低空急流 暴雨落区 大尺度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甘蔗生产发展状况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鲁韦坤 周云 +1 位作者 范丹华 徐梦莹 《中国糖料》 2015年第5期53-55,共3页
为了解云南省甘蔗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种植状况,利用云南省甘蔗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1949—2012年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近年来云南分县的甘蔗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甘蔗产量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单产的空间分布情况,... 为了解云南省甘蔗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种植状况,利用云南省甘蔗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1949—2012年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近年来云南分县的甘蔗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甘蔗产量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单产的空间分布情况,以期为云南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生产 种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