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叹世到隐逸——浅析马致远杂剧创作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致远的杂剧精神从根本上讲是文人的。马剧多取材于“神仙道化”内容,实质上反映了元代失意文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折射出元代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生存图景。在现实和历史的观照中,马致远以古探今,期望通过对现实和历史的反思去探寻人生的坐标;由叹世到隐逸,马致远在消极地否定现世走向退却的同时,相对积极地追求个体的生命自由,体认自我价值,试图在“神仙世界”中实现个体生命的理想。
作者
齐浚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123,共3页
Theory Journal
关键词
马致远
叹世
隐逸
价值取向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臧晋叔.元曲选[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共引文献
78
1
范立舟.
论二程的历史哲学[J]
.史学月刊,2002(6):14-18.
被引量:1
2
姚登权.
历史必然性的存在[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3):5-8.
3
石麟.
元剧作家对宫调的习惯选择及其审美心理[J]
.艺术百家,2005,21(3):23-30.
被引量:1
4
李克和.
李贽的曲学贡献[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4):475-479.
5
俞为民.
论古代戏曲中的婚姻描写[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5):119-127.
被引量:3
6
刘瑞明.
婚礼中的“避煞”民俗探析——兼论处女红禁忌始源[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95-102.
7
查月贞,叶树发.
元杂剧涉梦戏初探[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5):96-99.
被引量:1
8
褚福侠,陈炜.
试析元代的妓女词汇及其他[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9.
被引量:1
9
薛艳梅.
从文化学的角度浅析中世纪文化[J]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1):100-102.
被引量:1
10
张剑波.
史学研究多元化趋势与高中历史教学[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27-2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5
1
苟波.
“神仙道化剧”中的仙踪道影[J]
.宗教学研究,1998(4):58-63.
被引量:6
2
张燕瑾.
元剧三家风格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38-44.
被引量:7
3
刘荫柏.
仙道虚掩抗世情——试论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6(3):48-57.
被引量:7
4
张燕芬.
关汉卿与马致远散曲之比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79-80.
被引量:1
5
刘雪梅.
万花丛中马神仙 百世集中说致远——论道教思想对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影响[J]
.中国文学研究,2000(3):34-36.
被引量:3
6
农雪玲.
马致远神仙道化戏对生活理念的追问[J]
.艺术百家,2002,18(3):52-56.
被引量:3
7
董晨.
马致远的生平及其散曲创作[J]
.山西教育(教学版),2008(8):60-61.
被引量:1
8
谢真元,聂心蓉.
绝境中个人与世道的对立——马致远前期杂剧的深层结构[J]
.重庆社会科学,2006(4):65-68.
被引量:1
9
张莹.
人我是非 神仙度人——马致远神仙道化剧浅析[J]
.戏剧之家,2008(1):60-66.
被引量:1
10
窦春蕾.
马致远“仙道”剧中的民族意识与隐士情怀[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47-4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保安.
研究马致远,解读元代文人[J]
.文教资料,2013(10):5-6.
2
石钊如.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浓郁的全真教烙印[J]
.戏剧之家,2017(7):25-26.
1
么书仪.
元杂剧中的“神仙道化”戏[J]
.文学遗产,1980(3):64-73.
被引量:12
2
郭汉城.
谈徐棻剧作[J]
.剧本,1990,0(5):24-26.
3
马杰.
浅析《古诗十九首》抒情艺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J]
.戏剧之家,2014(11):310-311.
被引量:1
4
晏小龙.
中国古典诗词咏月意象解读[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1):263-263.
5
李儒国,张远喜.
中国古典诗词咏月意象解读[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7):54-55.
被引量:1
6
程磊.
失意文人的心灵之歌——李贺、李商隐比较[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5):7-8.
7
程磊.
失意文人的心灵之歌——李贺、李商隐比较[J]
.时代教育,2006(12):50-51.
8
马文晋.
诗歌教学的意象拓展[J]
.文学教育,2009(1):35-35.
9
傅谨.
没赖场,赖和尚 元剧札记之七[J]
.博览群书,2001(1):8-10.
被引量:1
10
李瑛.
古代失意文人的高尚情怀[J]
.学语文,2012(2):53-54.
理论学刊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