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元杂剧中的“神仙道化”戏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 元杂剧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神仙道化”戏,它们构成一种不可忽视的倾向。它们的出现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风俗、世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这部分作品的研究,不仅能使我们对元杂剧的面貌和其中某些重要作家(如马致远)可以有更完整的认识,
作者
么书仪
出处
《文学遗产》
1980年第3期64-73,共10页
关键词
元杂剧
仙道
马致远
成一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6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66
1
周宜智.
“勾栏浪子”与大明皇族的烟花情结——试比较关汉卿与朱有燉的妓女题材杂剧创作[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S1):215-217.
被引量:5
2
任孝温.
元杂剧包公戏繁盛原因略探[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56-59.
被引量:1
3
康保成.
二郎神信仰及其周边考察[J]
.文艺研究,1999(1):60-70.
被引量:15
4
康保成.
中国戏神再考(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1):50-58.
被引量:9
5
王刘纯.
郑光祖杂剧文化意蕴心解[J]
.中州学刊,1999(2):100-104.
被引量:8
6
康保成.
中国戏神再考(上)[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6):92-100.
被引量:10
7
苟波.
“神仙道化剧”中的仙踪道影[J]
.宗教学研究,1998(4):58-63.
被引量:6
8
康保成.
中国戏神初考[J]
.文艺研究,1998(2):44-55.
被引量:20
9
张燕瑾.
元剧三家风格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38-44.
被引量:7
10
苏平.
元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元杂剧的繁荣[J]
.社会科学研究,1986(3):109-11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2
1
刘群.
汤显祖和屠隆罢官闲居时期的心态与戏剧创作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4-17.
被引量:1
2
王锐红.
论元代“神仙道化剧”中的长生成仙信仰[J]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1):24-27.
3
李婧,陈苏萌.
浅论全真教思想与马致远杂剧的关系——以《陈抟高卧》为例[J]
.科教文汇,2010(19):58-59.
4
邹明军.
论道化剧《黄粱梦》的戏剧动作[J]
.中国文化研究,2010(3):132-136.
5
刘群.
明代文人神仙道化剧创作心态管窥[J]
.北方论丛,2011(5):23-27.
6
宣宁.
新时期以来元杂剧作家心态研究综述[J]
.戏剧文学,2012(8):88-92.
7
郭美玲,黄水平.
论元代“神仙道化剧”中“人生如棋”的感叹[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57-60.
8
杜海军.
元代道教与神仙道化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1):68-73.
被引量:2
9
李艳.
百年道教戏剧研究述评[J]
.莆田学院学报,2015,22(3):54-60.
10
杜瑶瑶.
元杂剧主题研究综论[J]
.前沿,2016(12):105-10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赵玲霞.
以全真教题材看宗教剧中的“度脱”模式[J]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3):50-51.
2
刘群.
元明神仙道化剧研究述要[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9):111-114.
被引量:1
3
王保安.
研究马致远,解读元代文人[J]
.文教资料,2013(10):5-6.
4
丁雅琴.
浅谈元杂剧中战争戏的喜剧风格[J]
.黄河之声,2018(21):136-137.
5
段春雪.
太湖石审美形象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9,0(9):210-211.
被引量:1
6
廖宇.
诸葛亮在道教中形象变迁考[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4,45(6):10-17.
1
郭汉城.
谈徐棻剧作[J]
.剧本,1990,0(5):24-26.
2
齐浚.
从叹世到隐逸——浅析马致远杂剧创作的价值取向[J]
.理论学刊,2004(4):121-123.
被引量:2
3
傅谨.
没赖场,赖和尚 元剧札记之七[J]
.博览群书,2001(1):8-10.
被引量:1
4
巩武威.
论聊斋俚曲《蓬莱宴》[J]
.蒲松龄研究,1999(2):87-92.
5
李艳.
论明清时期道教神仙故事传奇[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6):92-95.
被引量:2
6
王宜峨.
元代神仙道化戏与剧作家马致远[J]
.中国道教,1999(2):15-18.
7
李淑宁.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出世”之意[J]
.古典文学知识,2004(5):108-112.
8
赵琳娜.
论士人地位之沦落与元杂剧[J]
.理论界,2007(8):208-209.
被引量:1
9
赵忠富,黄仲山.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元代公案剧怨刺功能的实现[J]
.古典文学知识,2016,0(5):57-64.
10
周英姿.
孔子隐逸思想对马致远创作的影响[J]
.文学教育,2008(19):138-139.
文学遗产
198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