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二级参考文献9
-
1姬俊锋,周来水,张得礼.NURBS曲线插补过程中运动平滑处理[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21):2225-2228. 被引量:25
-
2徐川,王永章,刘源.多项式加减速控制方法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9):42-44. 被引量:12
-
3王允森,盖荣丽,孙一兰,杨东升.高质量加工中四次多项式速度规划算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4,25(5):636-641. 被引量:24
-
4孙宁,方勇纯,钱彧哲.带有状态约束的双摆效应吊车轨迹规划[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4,31(7):974-980. 被引量:29
-
5刘蕾,曾辉,柳贺,孙英飞.六自由度机器人S型曲线速度规划[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5,34(2):42-45. 被引量:14
-
6钱园园,孙宪坤,周顺,王裕明.钢轨焊头平直度检测系统的抑振研究[J].测控技术,2017,36(2):75-79. 被引量:6
-
7徐禹翔,徐晓光,朱雪燕.基于五段S型曲线的机械手速度规划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0(2):37-41. 被引量:5
-
8徐庆,李迺璐,徐燕.基于IMC-PID控制的风机叶片颤振控制研究[J].测控技术,2017,36(4):70-73. 被引量:4
-
9刘小清.论无形资产信息的有效披露[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3):65-67. 被引量:69
共引文献248
-
1李兴华.非传统投资信息利用浅析[J].广东经济,2017,0(7X):49-49.
-
2罗云芳.论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特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S1):207-209.
-
3邓永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谨慎性与客观性的矛盾及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2):67-69.
-
4徐笑兵.浅谈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手段[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4):72-74.
-
5席佳,李辉.基于信息产品视角的财务报告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20(1):32-34.
-
6张江花.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18(1):89-90. 被引量:1
-
7方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研究现状综述[J].财会通讯(下),2011(5):58-60. 被引量:5
-
8赵敏,徐文超.行业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贡献的差异分析——基于2009年上市公司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下),2011(11):41-43. 被引量:5
-
9王跃堂.不完全披露假说与信息披露的监管[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4):73-78. 被引量:7
-
10牟敦伟.论管理会计创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1):101-10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23
-
1许娟.对《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56-57. 被引量:1
-
2文若水.老字号的乱象与新生[J].中国商贸,2007(4):28-29. 被引量:1
-
3李沐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会计学习,2004(9):18-20. 被引量:1
-
4张玉敏.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J].现代法学,2001,23(5):103-110. 被引量:125
-
5张宗新,张晓荣,廖士光.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吗?——基于1998—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05,4(2):369-386. 被引量:87
-
6唐跃军,程新生,吕斐适.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评价及信息披露指数研究[J].上海金融,2005(3):37-40. 被引量:11
-
7文豪,汪海粟.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37-43. 被引量:16
-
8赵敏.上市公司利用无形资产提升企业价值的探讨——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例[J].财贸经济,2005,26(6):22-24. 被引量:9
-
9夏冬林,贾平.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状况及披露建议[J].财会月刊(下),2005(9):62-63. 被引量:8
-
10胡孝琴.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03A):33-3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8
-
1吕玉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6):59-61. 被引量:2
-
2文豪,汪海粟.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37-43. 被引量:16
-
3滕宏汉,杨昆,乔红军.我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研究[J].前沿,2006(3):42-43. 被引量:1
-
4黎玉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J].企业经济,2006,25(9):185-188. 被引量:16
-
5王娟娟,梅良勇.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分析——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2):101-105. 被引量:27
-
6刘爱东,刘祝阳.特殊行业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3):232-234. 被引量:3
-
7马玉.天津市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状况的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2009(1):31-34.
-
8屠芳.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研究——基于A行业的数据[J].会计之友,2009(16):52-56. 被引量:5
-
9王新红,卢卫青.上市公司新准则实施后R&D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下),2010(5):68-70. 被引量:5
-
10赵洁,张红,张春晖.老字号企业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26):1-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11
-
1王玉涛,王菊仙,赵迎旭.我国证券分析师股票评级、评级修正与市场反应[J].管理评论,2021(2):3-14. 被引量:9
-
2陈宁,方军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对会计信息的利用[J].中国会计评论,2022,20(1):45-74.
-
3Yujia Xue.Does an abnormal change in deferred tax assets interfere with analysts' earnings forecasts?[J].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22(3):175-195.
-
4梅良勇,文豪,汪海粟,汤湘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无形资产减值测度研究(Ⅳ)——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16-21. 被引量:5
-
5李景韬,冯鑫.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无形资产信息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105-105.
-
6王娟娟,梅良勇.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分析——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2):101-105. 被引量:27
-
7侯琳,睢党臣.非对称条件下品牌形象与商品信息关联性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1):58-60.
-
8张崧楠,陈昌明,李益生.关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8-10. 被引量:4
-
9陈檀威.无形资产的会计披露研究[J].现代商业,2008(21):205-205. 被引量:1
-
10张四海,陈蕾.典型无形资产减值迹象的分析与总结[J].财会月刊(中),2008(9):44-46.
-
1孙德印.无形资产会计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0X):231-231. 被引量:2
-
2余炳文.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0(6):56-57. 被引量:1
-
3鲍群.对无形资产披露不足的认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5X):35-36.
-
4王清.关于无形资产披露若干问题的探讨[J].市场周刊,2006,19(8):75-76. 被引量:2
-
5史长亮.电子类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商情,2014(28):78-78.
-
6高雅琪.产业融合对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改变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58-59.
-
7袁微.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披露及规范趋向浅论[J].青海社会科学,2006(5):31-33.
-
8司浩婷,吕强.Z公司无形资产披露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2):23-24.
-
9王保和,陈小平.诚信作为无形资产披露的建议[J].财会通讯(上),2004(11):65-65.
-
10王萍.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披露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0(7):11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