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构主义之慎思
被引量:
47
Prudential Thoughts on Constructiv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该文就建构主义的理解上所存在的诸多误解与不彻底认识进行了分析和澄清,特别强调应当清楚地认识与深入批判各种建构主义在哲学上的错误主张。文章还围绕教师的合理定位、合作学习等问题,指明当前我们应更为全面地认识和充分发挥建构主义的积极意义。
作者
郑毓信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
出处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4-8,共5页
Open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课程改革
本体论
知识论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学习理论
分类号
G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09
同被引文献
322
引证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277
参考文献
6
1
郑毓信.
审思数学课程改革[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4(1):5-8.
被引量:9
2
郑毓信.
民俗数学与数学教育[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4):90-95.
被引量:30
3
郑毓信.
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个性化、生活化取向[J]
.教育研究,2003,24(6):90-94.
被引量:62
4
“建构学说”笔谈[J]
.数学教育学报,1994,3(1):9-14.
被引量:10
5
郑毓信.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J]
.课程.教材.教法,2002,22(10):44-50.
被引量:65
6
郑毓信.
学习理论的现代发展及其教学涵义[J]
.数学教育学报,2004,13(1):10-16.
被引量:47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郑毓信.
加强学习,将课例分析做得更好[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02(1):11-12.
被引量:1
2
孔企平.
新教材新在哪里——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二册特点分析[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02(5):4-6.
被引量:2
3
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讨论(上)[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02(5):13-15.
被引量:1
4
郑毓信.
关于编写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意见[J]
.课程.教材.教法,1999,19(11):40-42.
被引量:7
5
蒋治邦 台北:台湾省 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对“数与计算”教材编制的反思[A].台北:台湾省 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国民小学数学科新课程概况(高年级)—— 协助儿童认知发展的数学课程[C].,1998..
6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3、66.
7
郑毓信 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
刘兼.如何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小学青年教师,2002,(1).
9
郑毓信 梁贯成.认知科学 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10
J. Boaler, J. Greeno. Identity, Agency and Knowing in Mathematical World [A]. J. Boaler.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C]. Ablex.Pub,2000.
共引文献
209
1
林建国.
初中数学教育生活化实践探微[J]
.当代家庭教育,2021(4):91-92.
2
葛琳.
充分挖掘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J]
.管理观察,2008(22):133-134.
3
魏勇刚.
数学文化对儿童早期数学认知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0(10):30-33.
被引量:2
4
郑毓信.
语言与数学教育[J]
.数学教育学报,2004,13(3):6-12.
被引量:32
5
郑毓信.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理论思考(续)[J]
.中学教研(数学版),2004(8):1-6.
被引量:2
6
曹广福.
面对素质教育,我们能做什么?——谈谈数学素质教育[J]
.大学数学,2004,20(5):15-18.
被引量:6
7
郭昀,张伟.
建构主义含义及理解[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6):68-71.
被引量:6
8
郑毓信.
建构主义之慎思[J]
.数学通报,2004,43(9):18-22.
被引量:5
9
王美岚.
从新课程标准看数学基础教学走势[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8):53-55.
10
乔希民.
汤浅现象与民主讨论方法[J]
.数学教育学报,2004,13(4):37-40.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322
1
马会军.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再认识[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130-132.
被引量:8
2
李吉英.
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几点矛盾[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45-46.
被引量:4
3
孔企平.
新教材新在哪里——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二册特点分析[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02(5):4-6.
被引量:2
4
滕健.
建构主义理论在外语教学思维活动中的应用[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85-88.
被引量:5
5
李伟彬.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2):98-101.
被引量:21
6
张建伟,陈琦.
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
.教育研究,1999,20(5):56-60.
被引量:288
7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三)[J]
.教育学报,1998(5):24-27.
被引量:95
8
高文.
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
.全球教育展望,1999,29(1):35-39.
被引量:356
9
肖川.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1-5.
被引量:125
10
陈琦,张建伟.
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46-50.
被引量:274
引证文献
47
1
惠芳.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学中对创造力培养浅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
2
赵爱平,刘巧丽.
《高等数学》网络课程设计方案分析[J]
.科技风,2008(2):63-64.
3
迟伟杰.
试论语文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9):36-40.
4
傅钢善,孟小芬.
建构主义:且深思慎用[J]
.开放教育研究,2004,10(4):33-35.
被引量:18
5
姚雪理.
建构观下的现代远程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4(3):46-47.
6
蒋建新.
远程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3(3):1-4.
被引量:5
7
郑毓信,吴晓红.
数学探究学习之省思[J]
.中学数学月刊,2005(2):1-4.
被引量:15
8
孔祥艳,徐桂兰.
网络教学的热点冷观[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5(2):73-75.
9
杨婧.
试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方法论价值——高等教育研究的视角[J]
.石油教育,2005(2):93-95.
被引量:6
10
柴娇,周登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要深思慎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105-1107.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
277
1
尹业师,陈华海,李百元.
基于“全产业链”理念的《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2020(47):58-59.
被引量:1
2
程良.
建构主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商情,2019,0(38):206-206.
被引量:1
3
饶建民.
数学极限的应用“探究与实践”课教学设计[J]
.上海中学数学,2008(4):8-10.
4
许玲,陈进,朱鸿祥.
植物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科普教育方式的一次效果评估——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为背景[J]
.科普研究,2007,2(2):32-38.
被引量:9
5
王冰洁,黄冠,刘界.
新课改,这不是你的错——建构主义在新课改中的应用分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3):66-67.
被引量:2
6
楼荷英,陈明阳.
建构主义理论与现代外语教学[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86-189.
被引量:8
7
甘雨丝.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语文教材变革[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2):54-55.
8
陈洁.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型实训模式的构建[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5):123-125.
被引量:1
9
齐咏生,李永亭.
基于一个中心两个辅助点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169-170.
10
李淑杰.
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
.大家,2012(17):149-150.
1
王升.
论教学中的主体参与[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1):25-27.
被引量:17
2
张海霞.
慎思先与后,润物细无声[J]
.教师,2013(15):46-46.
3
李芒.
建构主义到底给了我们什么?——论建构主义知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
.中国电化教育,2002(6):10-15.
被引量:51
4
董文明.
走进言语的深处[J]
.语文学习,2002(5):9-10.
被引量:4
5
周汝中.
立足学生成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合理定位[J]
.成才之路,2013(32):7-7.
6
杨丽敏.
浅析教育职能和教育功能[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24(3):116-117.
被引量:2
7
余江涛,徐士元.
基于“本体论”上的大学德育视点[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3(6):39-40.
8
张广君.
本体论视野中的教学与交往[J]
.教育研究,2000,21(8):54-59.
被引量:71
9
嵇棂.
现代教育技术在有效教学中的合理定位[J]
.科技风,2009(22).
被引量:1
10
李祎.
教学生成的理论基础[J]
.教育评论,2005(4):58-60.
被引量:3
开放教育研究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