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朱天文笔下的生命体验与心理轨迹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长达十余年的眷村生活经历使得朱天文的文学作品展现出别样的风貌与特点。从朱天文的文学创作历程来看,作者的情感态度产生出对眷村从怀念眷恋到夹杂质疑与批判甚至产生逃离情绪的发展过程,其作品主题不断变更,呈现出作者不同阶段的生命体验与心理轨迹,从最初的追忆父辈、寄托乡愁慢慢演变成对生存处境的反思,但是不论怎样变更,眷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作者的心中。本文从朱天文作品文本的分析着手,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体验以及心理发展轨迹。
作者 席艳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X期24-25,共2页 Writer Magazine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4

  • 1《白先勇文集》,第二卷,451页,“白先勇写作年表”,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 2欧阳子.《白先勇的小说世界--(台北人)之主题探讨》,见《白先勇文集》,第二卷,193,196,195-196页,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 3张诵圣.《朱天文与台湾文化及文学的新动向》,张诵圣著.《文学场域的变迁》,83页,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版.
  • 4白先勇.《(现代文学)的回顾与前瞻》,见《白先勇文集》,第4卷,14页,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 5白先勇.《岁除》,见《白先勇文集》,第四卷,47页,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 6詹宏志.《一种老去的声音--读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见《世纪末的华丽》,6,7页,台湾印刻(INK)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
  • 7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155页,台湾印刻(INK)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
  • 8朱天文.《带我去吧,月光》,见《世纪末的华丽》,92页,台湾印刻(INK)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
  • 9朱天文.《尼罗河女儿》,见《世纪末的华丽》,25页,台湾印刻(INK)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
  • 10[美]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格巴.《镜与妖女: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