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芥子炮制前后有效成分芥子甙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者对芥子炮制前后有效成分——芥子甙进行含量测定,其中炒芥子为3.19%,生芥子为2.50%。又对芥子及其粗粉水煎液进行含量测定,其中炒芥子为1.02%,炒芥子粗粉为1.80%;生芥子为0.79%,生芥子粗粉为1.24%。测定结果表明,芥子以炒制品碾粗粉或捣碎入煎剂为宜。
作者
沈海葆
彭国平
解正平
机构地区
南京中医学院
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
出处
《中药通报》
CAS
1987年第4期-,共3页
关键词
芥子
芥子甙
炮制
含量测定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31
1
曾庆佩.
复方鼠妇丸治疗前列腺肥大症21例[J]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12-12.
被引量:15
2
杨晓海,孙效东.
补肾活血化痰软坚治疗老年前列腺肥大45例[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6,8(1):22-22.
被引量:10
3
郁露,孙素琴,周群,秦竹.
白芥子炒制过程的红外及二维相关光谱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12):2181-2185.
被引量:38
4
张璐,易延逵,陈兴兴,刘强.
炒制对黄芥子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
.江苏中医药,2007,39(8):66-67.
被引量:1
5
叶定江.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3.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附录:63,64.
7
刘德隆 李诗梅.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芥子中白芥子苷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0,11:28-29.
8
柯木根,吴国欣,林燕妮,陈密玉.
芥子碱的研究概况[J]
.中草药,2007,38(9):1436-1436.
被引量:29
9
Bauer K H, et al. CA, 1937,31: 8823
10
梁燕,赖庆水,刘强.
炒制对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0):1579-158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8
1
王从芳.
影响中药质量因素[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2,4(4):37-39.
2
王传金,刘玉全.
白芥子中白芥子甙提取工艺的研究[J]
.中药材,2001,24(6):426-427.
被引量:6
3
王晨晖,杨梓懿,刘圆华.
微波炮制芥子的正交试验研究[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6):25-26.
被引量:7
4
秦红岩,王建平,张琨,宋玉玲.
紫荆花金属元素含量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3):226-227.
被引量:2
5
张村,李丽,肖永庆,逄镇,李桂柳.
白芥子炒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1):2842-2845.
被引量:9
6
张青山,王卓,孔铭,刘丽芳,李松林.
黄芥子文火微炒和研粉使用的化学内涵[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4345-4348.
被引量:1
7
何民友,王利伟,吴淑珍,李国卫,吴文平,孙冬梅.
芥子及其炮制品配方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0,36(4):484-490.
被引量:4
8
吴国欣,林跃鑫,欧敏锐,檀东飞.
白芥子提取物抑制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Ⅱ][J]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7):643-646.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50
1
任国峰,黄忆明.
植物化学物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关系的研究进展[J]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1):209-211.
被引量:1
2
王晓玲,许丽,胡利华,安芳.
正交试验法优选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合并提取的工艺[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3):187-190.
被引量:9
3
张媛,王喆之.
白芥子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
.食品科技,2006,31(8):254-256.
被引量:3
4
雷黎明,胡志祥,王先教.
微波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3):278-282.
被引量:4
5
耿妍,贾天柱.
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07,9(6):25-27.
被引量:13
6
朱爱江,方步武.
中药单体抗炎作用的研究近况[J]
.广州医药,2007,38(4):3-6.
被引量:3
7
李小莉,张迎庆,黄通华.
白芥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6):28-30.
被引量:61
8
丛涛,赵霖,鲍善芬,李珍.
松花粉对前列腺增生大鼠体内微量元素锌、铜代谢的影响[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16(1):41-44.
被引量:2
9
马梅芳,李洁.
微波法炮制中药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2008,39(4):74-76.
被引量:10
10
朱卫星,常惠礼,李晓燕.
微波炮制中药的新进展[J]
.中国药房,2008,19(18):1433-1435.
被引量:9
1
梁德勤,赵园园,罗云,金传山,吴德玲,张伟,王林,凌伟.
不同加工方式亳白芍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比较[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2):85-89.
被引量:9
2
孙晓红,帅丽华,汪红,潘斌.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4):1950-1951.
3
刘春燕,罗洁,周龙,刘永强,吴晨光,陶洁丽.
黄化病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1):103-107.
被引量:7
4
南云生,林桂涛.
粉碎度对苦杏仁中苦杏仁甙煎出率的影响[J]
.中药通报,1988,13(12):26-27.
被引量:4
5
魏民,韩正洲,马庆,王信宏,刘三波,张赟,詹若挺,陈蔚文.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确定野菊花适宜采收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3):519-524.
被引量:10
6
吕选民,姬水英.
柴草瓜果篇 第三十讲 草豆蔻[J]
.中国乡村医药,2017,24(23):50-51.
被引量:2
中药通报
198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