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认知语言学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认知语言学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也是当今语言学的前沿,然而国内对它了解的人却知之甚少,有关这方面的专著文章也不多,更谈不上大规模的将它运用到汉语的研究中来了。本文通过比较全面的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主要概念、研究论著以及对于汉语研究的启发等内容,旨在希望为汉语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眼光,从而将汉语研究引向深入。
作者
刘洁
朱国龙
机构地区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出处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59-63,共5页
Zigong Teachers College Journal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汉语研究
语言范畴
隐喻
“象似性”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35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张敏.
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
.当代语言学,1997(2):37-45.
被引量:175
2
林书武.
R.W.Gibbs的《思维的比喻性》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2):67-69.
被引量:5
3
林书武.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1):14-22.
被引量:280
4
林书武.
《隐喻与象似性》简介[J]
.当代语言学,1995(3):40-42.
被引量:34
5
石毓智.
《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5(2):17-22.
被引量:50
6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1):2-8.
被引量:750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1):2-8.
被引量:750
2
郑懿德.
福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J]
.方言,1988,10(4):301-311.
被引量:10
3
张宁.
昆明方言的重叠式[J]
.方言,1987,9(1):26-28.
被引量:31
4
李如龙.
闽方言和苗、壮、傣、藏诸语言的动词特式重叠[J]
.民族语文,1984(1):17-25.
被引量:18
5
蔡权.
廉州方言形容词的特殊形式及其用法[J]
.方言,1990(4):55-58.
被引量:7
6
刘丹青.
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J]
.语言研究,1988,8(1):167-175.
被引量:47
7
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1980.
8
Lakoff George.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1987.
9
Haiman J.Natural Syntax: Iconicity and Erosion,1985.
10
Taylor John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1995.
共引文献
1235
1
徐悦虹.
共时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以法语中“avoir”(有)的不同形式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3(3):147-162.
2
李金阳.
壮语南北方言状貌词比较研究——以柳江壮语与大新壮语为例[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6):43-54.
3
国道平.
凭借类句式的多角度研究——以“就凭X,Y”为例[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9,40(4):28-38.
4
史秀菊.
山西方言程度副词的框式结构[J]
.语言研究集刊,2023(1):185-202.
5
李悦园.
基于数据库的跨语言跨模态谓词重叠研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1):115-139.
6
姜林依.
《将进酒》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以龚景浩的英译本为例[J]
.现代英语,2023(21):92-95.
7
蒋春丽,徐琳,李翔宇.
中外大学生英语写作语篇连贯的微观比较[J]
.现代英语,2021(21):100-102.
8
刘明欣.
语言象似性视域下翻译研究——以《诗经》英译为例[J]
.现代英语,2020(16):63-65.
被引量:1
9
崔山佳.
奉化方言的名词小称后缀“细”——兼及其他方言的“崽”“仔”“囝”等[J]
.中国方言学报,2019(1):73-84.
被引量:1
10
廖巧云,翁馨.
体认语言学与心智哲学语言研究观的互动关系探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31(1):53-61.
同被引文献
2
1
孟宏.
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科技资讯,2008,6(27).
被引量:4
2
陈倩.
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
.池州学院学报,2008,22(4):134-13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梁婷婷.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4):173-174.
1
陆俭明.
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
.汉语学报,2004(2):9-15.
被引量:43
2
宗廷虎,徐国珍.
一部以“实”取胜的汉语研究论著——评林万菁新著《汉语研究与华文教学论集》[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1):1-4.
3
童志斌,陶瑾.
因“言”解“文”,合理生成文言文教学内容——2011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九[J]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2(10):10-12.
被引量:2
4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座谈会[J]
.世界汉语教学,1991,5(1):65-65.
5
阎德胜.
翻译活动理论基础初探[J]
.上海翻译,1991(4):4-9.
6
储泽祥,张琪.
海峡两岸“透过”用法的多样性与倾向性考察[J]
.语言文字应用,2013(4):70-79.
被引量:16
7
乌买尔·达吾提.
现代维吾尔语新词语研究述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维吾尔文),2008(1):69-77.
被引量:1
8
李冬英.
“V+个+VP”格式研究综述[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8,28(12):51-52.
9
王丽艳.
日本汉语音韵学的中国释读——评《日本汉语音韵学史》[J]
.古汉语研究,2012(2):92-94.
被引量:1
10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著索引(1950—2006)》由商务印书馆出版[J]
.对外汉语研究,2010(1):165-165.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