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
被引量:
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0 引言重叠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手段,在世界各地的许多语言(特别是口语)里都能看到。在亚太地区的一些语系中,如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重叠用得尤为广泛;不但形式更加丰富,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也特别发达。可以说,重叠是把这些尚未发现亲属关系的不同语系联结为一个地域上相连的语言联盟(sprachbund,language-union)的重要纽带之一。
作者
刘丹青
出处
《语言研究》
1988年第1期167-175,共9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关键词
基础形式
重叠作用
重叠式
汉藏语系
分析模式
重叠形式
北京话
新形式
语法功能
语言手段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65
同被引文献
433
引证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402
参考文献
6
1
刘丹青.
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
.语言研究,1986,6(1):7-28.
被引量:77
2
李民.
凉山彝语骈俪词[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1(2):65-68.
被引量:4
3
李如龙.
闽方言和苗、壮、傣、藏诸语言的动词特式重叠[J]
.民族语文,1984(1):17-25.
被引量:18
4
李兆同.
昆明话的谓词重迭式P了P[J]
.思想战线,1984,10(1):41-46.
被引量:2
5
朱德熙.
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J]
.方言,1982,4(3):174-180.
被引量:54
6
郑张尚芳.
温州方言的儿尾[J]
.方言,1979,1(3):207-230.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165
1
周颖异.
成都方言的“儿”缀词研究[J]
.语言历史论丛,2022(2):170-190.
2
龙国富.
北京话“X+儿”结构构式化研究[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1):137-152.
3
郑泽芝,徐铂.
基于形义关系的现代汉语单双音节拟声词分类研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165-181.
4
覃业位.
新兴动宾短语多重重叠式VVVO的句法语义结构[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14-131.
被引量:2
5
赵爱武.
湖北罗田方言的形容词附加式[J]
.中国方言学报,2022(1):204-210.
6
荣晶,丁崇明.
汉语方言名词构词法的选择与制约[J]
.中国方言学报,2019(1):152-168.
被引量:1
7
杨桂丽.
泰语与文山壮语动词结构异同分析[J]
.文山学院学报,2021,34(5):72-76.
8
刘大伟.
汉语方言的名叠式小称[J]
.华中学术,2022(4):173-188.
9
张子锡.
湖北潜江方言重叠式疑问句研究[J]
.汉字文化,2023(S01):47-49.
10
黄瑞玲,张艳玲.
揭阳闽语的VVC结构及其历时来源[J]
.语言研究集刊,2021(2):213-23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33
1
林晓燕.
闽南方言揭阳话核心重音规则的句法效应[J]
.韵律语法研究,2022(1):115-135.
被引量:1
2
黄瑞玲,张艳玲.
揭阳闽语的VVC结构及其历时来源[J]
.语言研究集刊,2021(2):213-231.
被引量:1
3
曾小明.
例析五华话的量词重叠[J]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11):59-61.
被引量:3
4
刘凤丽.
广西桂北平话及相关土话的名词重叠探究[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1):60-65.
被引量:2
5
巴且日火.
凉山彝族非血缘亲属称谓试析[J]
.民族语文,2000(5):18-25.
被引量:9
6
罗荣华.
赣语上高话的主观量表达[J]
.汉语学报,2011(2):43-50.
被引量:5
7
吴仁.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的)”功能探微[J]
.南开语言学刊,2006(1):82-92.
被引量:8
8
王继超.
“遑耶”一词的彝语含义及功用考释[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5):80-83.
被引量:3
9
戴雪梅.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表达功能[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3):15-22.
被引量:5
10
徐杰.
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9,1(1):16-29.
被引量:210
引证文献
47
1
张小龙.
浅议粤语连山话的重叠问[J]
.作家天地,2020(15):27-28.
2
覃业位.
新兴动宾短语多重重叠式VVVO的句法语义结构[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14-131.
被引量:2
3
张敏.
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
.当代语言学,1997(2):37-45.
被引量:175
4
池昌海,王纯.
温州话动词重叠式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149-157.
被引量:22
5
姚洁青.
吴语拟声词的状态标记“叫”[J]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5):74-75.
被引量:3
6
郭骏.
溧水方言“VVVV”式的考察[J]
.南京社会科学,2005(2):86-92.
被引量:1
7
傅爱兰.
普米语动词的重叠[J]
.民族语文,2000(3):50-57.
被引量:5
8
华玉明,夏群.
单音节动词原调式重叠AAy及其状态形容词功能[J]
.湖南社会科学,2006(5):134-136.
被引量:3
9
李文浩.
南方方言中的“动叠+补”结构[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4-56.
被引量:4
10
刘丹青.
实词的拟声化重叠及其相关构式[J]
.中国语文,2009(1):22-31.
被引量:40
二级引证文献
402
1
张小龙.
浅议粤语连山话的重叠问[J]
.作家天地,2020(15):27-28.
2
李金阳.
壮语南北方言状貌词比较研究——以柳江壮语与大新壮语为例[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6):43-54.
3
董秀芳.
名词双音化的几种形式选择及其特点[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1):221-232.
4
陳前瑞,王繼紅.
動詞重疊時體用法的演化關係[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19(1):400-422.
5
史秀菊.
山西方言程度副词的框式结构[J]
.语言研究集刊,2023(1):185-202.
6
李悦园.
基于数据库的跨语言跨模态谓词重叠研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1):115-139.
7
罗堃,刘颖.
标题中的“又”“再”连用及相关句法问题[J]
.语言研究集刊,2020(1):77-93.
被引量:6
8
覃业位.
新兴动宾短语多重重叠式VVVO的句法语义结构[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14-131.
被引量:2
9
荣晶,丁崇明.
汉语方言名词构词法的选择与制约[J]
.中国方言学报,2019(1):152-168.
被引量:1
10
谯燕,芦茜.
汉日语形容词重叠式主观性对比研究[J]
.日本学研究,2019(2):139-151.
被引量:2
1
海柳文.
《论语》的动词“为”及其句法结构[J]
.古汉语研究,1992(2):66-70.
被引量:1
2
冯静,赵云翔.
中国语言文化之湘西凤凰本地方言[J]
.人间,2015,0(8):26-26.
3
葛本仪.
论汉语词形成的基础形式[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36-40.
被引量:9
4
刘庆隆.
词典里关于语汇重叠形式的处理[J]
.语文研究,1985(3):53-57.
5
刘丹青.
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
.语言研究,1986,6(1):7-28.
被引量:77
6
九成人类语言将消失?[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09(3):4-4.
7
张谊生.
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J]
.世界汉语教学,1997,11(4):43-55.
被引量:37
8
宋娜.
浅谈《家》中的重叠式副词[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8):141-142.
9
安晓茜.
民族语言接触研究综述[J]
.北方文学(中),2013(10):162-163.
10
南岛语系[J]
.全国新书目,2003,0(10):64-64.
语言研究
198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