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剖析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讽刺艺术在18世纪英国风靡,《格列佛游记》的面世在当时影响整个文学界,作家斯威夫特采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借助嘲讽滑稽的场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运用了夸张、讽刺的语气贯穿小说始终,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通过对小人国的描写,加上飞鸟国的构词法等内容的展开,对当时英国社会现状进行了极大的讽刺。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的剖析。
作者
林琳
机构地区
黄河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6X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外国文学
讽刺艺术
手法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
1
刘戈.
笛福和斯威夫特的“野蛮人”[J]
.外国文学评论,2007(3):120-127.
被引量:10
2
伍厚恺.
简论讽喻体小说《格列佛游记》及其文学地位[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9-15.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爱德华·W·萨义德 王宇根译.《东方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64页.
2
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页.
3
埃德加·莫兰 康征 齐小曼译.《反思欧洲》[M].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100页.
4
皮埃尔-安德烈·塔吉耶夫.《种族主义源流》[M].三联书店,2005年..
5
卡尔·贝克尔 何兆武译.《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51页.
6
《鲁滨逊漂流记》.缪哲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年
7
《格列佛游记》.史晓丽,王林译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8
Joseph McMinn, Jonathan Swift: A Literary Life. Houndmills: MacMillan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Ltd. , 1991, p. 120.
9
Francis Watson, Daniel Defoe, London: Longmans, Green & Co. , 1952, p. 176.
10
Jon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 and Other Writings, ed. Miriam Kosh Starkman, Toronto: Bantam Books, 1962. p. 215, 注释1.
共引文献
33
1
历伟.
新中国70年乔纳森·斯威夫特研究述略[J]
.外国语言文学,2021(1):65-79.
2
郑茗元.
虚构—讽刺—现实:也析《格列佛游记》[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162-163.
被引量:7
3
张润,史立英.
理性的反思与批判——评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J]
.时代文学,2009(3):133-135.
被引量:7
4
黄琰,丁礼明.
解析《格列佛游记》中的“黑色幽默”特点[J]
.作家,2010(4):19-20.
被引量:1
5
张润.
多维视角下的现实批判——观《格列佛游记》[J]
.电影文学,2009(8):83-84.
被引量:2
6
韩娜.
从“慧骃国”看斯威夫特的讽喻艺术[J]
.科技信息,2009(24):110-110.
被引量:1
7
曾光湖.
论《格列佛游记》对童话的成功借鉴[J]
.老区建设,2009(22):51-52.
8
王莉.
帝国凝视下的海岛:《珊瑚岛》的后殖民解读[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5):11-14.
9
李道全.
经典儿童小说《珊瑚岛》中的殖民主义话语[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59-62.
被引量:1
10
魏衍学.
遥远的对话 优雅的颠覆——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到《鲁滨逊漂流记》的往复阅读[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64-6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2
1
孙绍先.
论《格列佛游记》的科学主题[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99-102.
被引量:8
2
周小玲.
《格列佛游记》两个中译本对比谈[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S2):175-178.
被引量:2
3
伍厚恺.
简论讽喻体小说《格列佛游记》及其文学地位[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9-15.
被引量:27
4
阮朝辉.
梦幻民主——《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的民主思想之比较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05(1):124-127.
被引量:5
5
方开瑞.
意识形态与小说翻译中人物形象的变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3):52-56.
被引量:14
6
杨松芳.
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3):148-150.
被引量:35
7
谢林霞.
论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249-250.
被引量:25
8
王礼,贾晓霞.
融现实于幻想 寄愤懑于讽刺——《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讽刺艺术之比较[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6(3):68-71.
被引量:2
9
张晓春.
接受美学视野下《格列佛游记》之魅力的探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6):112-114.
被引量:1
10
唐苇,刘绍斌.
极致的讽刺艺术——浅析《格列佛游记》的陌生化效应[J]
.学理论,2010(32):220-22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5
1
余静.
论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6):41-42.
被引量:3
2
何敏.
剖析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J]
.读天下,2016,0(10):102-102.
3
黎昌抱,林佳琛.
《格列佛游记》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及其启示[J]
.外语与翻译,2020,27(4):17-23.
被引量:3
4
何莉.
论英文原著《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11):154-156.
被引量:2
5
金晶.
《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手法的运用[J]
.作家,2015,0(2X):133-13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何敏.
剖析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J]
.读天下,2016,0(10):102-102.
2
马继伟.
《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研究[J]
.校园英语,2017,0(36):244-245.
3
陈鹏宇.
从副文本看《格列佛游记》重译——以两译本译序、注释为例[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43(3):63-67.
被引量:1
4
文军,杨佳琪.
《格列佛游记》文体转换策略研究[J]
.外语与翻译,2022,29(4):39-47.
5
何莉.
论英文原著《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11):154-156.
被引量:2
6
林晓洁.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4,38(3):36-40.
7
张晓勇.
重温历史 感悟人生——名著《格列佛游记》赏析[J]
.最小说,2024(7):26-28.
8
顾名龙.
讽刺与狂欢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赏析[J]
.新课程导学,2024(24):80-82.
1
李震.
从鲁迅的语言风格看文学修辞的美学意义[J]
.修辞学习,2003(2):47-48.
被引量:3
2
郝钫瑶,郝春生.
谈“网络语言”的影响[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5):136-137.
3
吴光耀.
从《哈姆莱特》演出谈形式多样化[J]
.文艺研究,1983(2):87-98.
4
钟志海.
文艺评论也应该多样化[J]
.当代文坛,1984(5):62-62.
5
辛保平.
古典诗歌意境探微[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0(6):7-8.
6
毛西旁.
调三窝四[J]
.红楼梦学刊,1981(4):177-178.
7
刘建煌,严济平.
诗论浅析[J]
.学理论,2010(9):80-80.
8
魏菱.
以《老人与海》为例探析文学语言的模糊性[J]
.芒种,2013(9):107-108.
9
方梦圆.
英语新词的形成原因与构词法探析[J]
.文学教育(中),2010(3):94-95.
10
熊云甫,张杨莉.
《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论[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3):112-115.
被引量:10
语文建设
2014年 第06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