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哥特式创作手法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哥特式创作手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中晚期。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不仅运用了哥特式的创作手法,而且将其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小说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与批判变得更为深刻。
作者
刘远
机构地区
郑州轻工业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Z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哥特式创作手法
《雾都孤儿》
狄更斯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02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许辉.
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小说中的哥特因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2):152-153.
被引量:4
2
蒋昭媛.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刻画——以《雾都孤儿》为例[J]
.作家,2013,0(11X):97-98.
被引量:2
3
马珊.
论哥特式创作手法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68-69.
被引量:11
4
肖明翰.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2001(2):90-101.
被引量:294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段绍俊.
《雾都孤儿》中情节的重构——狄更斯小说影视改编研究[J]
.长城,2011(4):172-173.
被引量:5
2
陈东.
跨越文学和影视的互文性——浅谈《危险的关系》及其改编电影[J]
.电影文学,2005(8):22-24.
被引量:1
3
马珊.
论哥特式创作手法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68-69.
被引量:11
4
蒲若茜.
《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47-54.
被引量:69
5
田祥斌.
安吉拉·卡特现代童话的魅力[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6):18-23.
被引量:32
6
肖明翰.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2001(2):90-101.
被引量:294
7
《创世纪》3.5.
8
Marie Mulvey-Roberts, ed., The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8, p. 65, p. 83, p. 9. p. 9.
9
Richard Hurd, Letters on Chivalry and Roma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 p. 61.
10
David Punter,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London: Longman, 1980, p. 6.
共引文献
302
1
刘坛茹.
哥特式建筑复兴的自然契机与生态救赎[J]
.中国美学研究,2022(1):334-351.
2
刘德伟.
从哥特视角看《飞越杜鹃巢》的现实批评[J]
.新纪实,2021(1):21-24.
3
杨洁,李欣.
霍桑创作的哥特特色[J]
.长治学院学报,2007,24(6):37-39.
被引量:1
4
关慧.
哥特式小说风格特征在《简·爱》中的诠释[J]
.时代文学,2009(6):91-92.
被引量:2
5
王烨,王佑江.
台湾创世纪诗社的超现实主义诗观[J]
.华文文学,2009(2):28-34.
6
董双建,冯一青.
美国哥特文学的早期发展[J]
.文教资料,2007(32):23-25.
被引量:1
7
黄慧丽.
来自心灵的恐怖——评爱伦·坡的《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创作效果[J]
.宿州师专学报,2004,19(2):79-80.
被引量:1
8
曾利红,黎明.
南方哥特小说中的幽灵意象——兼评《押沙龙,押沙龙!》和《宠儿》[J]
.当代外语研究,2010(5):56-59.
9
黄鑫,葛坦花.
英国哥特式小说的艺术魅力评述[J]
.长城,2011(8):118-119.
被引量:2
10
刘志平,李锐.
从精神分析理论看爱伦·坡短篇小说的恐怖美[J]
.作家,2012(18):76-77.
同被引文献
22
1
佘军.
贫苦阶级的“公共娱乐场所”?:《雾都孤儿》与19世纪英国济贫院制度改革[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0(2):64-74.
被引量:3
2
刘精香.
《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剖析[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3):108-110.
被引量:28
3
刘新明.
拂拭历史的尘埃 重现艺术的光彩——试论哥特式小说的艺术特点、成就及影响[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3(1):35-45.
被引量:11
4
马珊.
论哥特式创作手法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68-69.
被引量:11
5
乔国强.
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的反犹主义倾向[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2):63-67.
被引量:26
6
沃尔夫冈·凯泽尔:《美人和野兽:文学艺术中的怪诞》,曾忠禄等译,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49页.
7
《圣经:罗马书》(中英对照和合本,新修订标准版),北京: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第271页.
8
安·拉德克利夫:《奥多芙的神秘》,刘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35-236页.
9
弗兰克·克默德:《结尾的意义:虚构理论研究》,刘建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5页.
10
安妮特·E鲁宾斯:《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陈安全、高逾、曾丽明、陈燃如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137页.
引证文献
6
1
李颖.
哥特式创作手法在美国小说中的运用[J]
.社会科学战线,2015(9):260-263.
被引量:1
2
蔡运启.
《雾都孤儿》中哥特式创作手法的应用浅析[J]
.才智,2015,0(14):273-273.
被引量:1
3
孟姗姗.
浅议《雾都孤儿》的“都市哥特式”[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4Z):57-58.
被引量:2
4
曹献玲.
《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创作手法分析[J]
.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152-153.
被引量:2
5
宋婷婷.
《雾都孤儿》的哥特式创作策略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0):187-188.
6
王国娟,吴张聪.
从《雾都孤儿》探究英国新济贫法[J]
.海外英语,2022(5):204-20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乔德玉.
论《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创作手法[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1):126-128.
被引量:2
2
宋婷婷.
《雾都孤儿》的哥特式创作策略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0):187-188.
3
鲁俐.
探究《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创作手法[J]
.今古文创,2020(17):4-5.
4
王珊.
《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创新手法分析[J]
.文化学刊,2023(2):74-77.
5
陈蕊.
《雾都孤儿》中的南希的形象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7,0(10Z):130-130.
1
邢顗晨.
《雾都孤儿》中的“都市哥特式”[J]
.芒种(下半月),2014(6):155-156.
被引量:1
2
陈桃,李洪雨.
读《雾都孤儿》有感[J]
.当代职校生,2015,0(7):69-69.
3
关嘉琪.
哥特式的微笑[J]
.新作文(初中版),2006(Z1):29-29.
4
辛晓阳.
哥特式成长[J]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2013(2):20-22.
5
《雾都孤儿》——爱让这个世界更美丽[J]
.读写月报(初中版),2010(5):22-22.
6
丁静.
论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J]
.考试周刊,2016,0(36):12-12.
被引量:2
7
林浩.
《雾都孤儿》:一面天堂,一面地狱[J]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10(9):18-21.
被引量:2
8
陆过.
如诗如画伦敦游[J]
.消费,2009(23).
9
谢有琪.
从思维模式看中英家庭教育的差异——以《三毛流浪记》和《雾都孤儿》为分析材料[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3):120-124.
被引量:1
10
段绍俊.
浅谈电影《雾都孤儿》中的伏笔[J]
.电影文学,2010(10):102-103.
被引量:6
语文建设
2014年 第05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