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语言认知视角看网络流行语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网络衍生物——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的内涵,强烈的感染力,以及广泛的传播性,受到广大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偏爱,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那什么是网络流行语呢?"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这是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
作者
蔡婧
机构地区
贵州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Z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认知视角
象似性
当代汉语
传播性
隐喻理论
百度百科
概念域
隐喻意义
打酱油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1
聂汉琳.
当代大学生流行语的心理、认知、文化的透析——基于安徽高职院校的调查[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10):126-128.
被引量:3
2
邹妮.
网络流行语的认知语义阐释[J]
.北方文学(下),2012(6):113-11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曹起.
流行语语义变异分析[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4):43-46.
被引量:7
2
孙云梅,林巍.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使用状况调查与研究[J]
.语言研究,2006,26(4):118-120.
被引量:16
3
黄涛.
近年大学生流行语与校园文化风尚——以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流行语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2006,8(4):51-55.
被引量:11
4
韩李.
当代汉语流行语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181-183.
被引量:33
5
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Jackendoff,R.Semantics and Cognition[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83.
8
Kayne,R.The Antisymmetry of Syntax[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94.
9
Wexler,B.E.Brain and Culture[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2006.
10
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第1版):1.
共引文献
4
1
王琼.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网络流行语[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1):110-112.
被引量:1
2
王伟丽.
词语模视角下的网络词语XX哒分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8):93-94.
被引量:9
3
王东营.
对网络语言“XX哒”的分析研究[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0(2):26-27.
被引量:6
4
王香容.
谈谈网络流行语“乙”类词[J]
.现代语言学,2023,11(7):3188-3192.
同被引文献
105
1
陈烛.
觉醒与突围:网络流行语“打工人”和“内卷”的话语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1,7(11):6-13.
被引量:7
2
王涛.
从网络流行语看文学语言的特点[J]
.时代文学,2009(14):10-10.
被引量:1
3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4):7-15.
被引量:521
4
文旭.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
.外国语,1999,22(1):35-41.
被引量:194
5
杨晓苏.
二十年间对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的十句流行语——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轨迹描述[J]
.青年研究,1999(7):16-20.
被引量:6
6
戴军明.
网络词语的造词分析[J]
.语言文字应用,2006(S2):222-224.
被引量:6
7
韩沁钊,周彬.
网络流行语类型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0):10-11.
被引量:2
8
许红晴.
当代网络流行新词之单纯词造词法探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4):78-81.
被引量:3
9
刘念.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91-94.
被引量:54
10
谭学纯.
修辞话语建构双重运作:陌生化和熟知化[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6.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7
1
张欲晓.
认知语言学视野下流行语的认知解读——以2023年十大流行语为例[J]
.汉字文化,2024(9):138-141.
2
韩沁钊.
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33-34.
被引量:2
3
宋晓岩,李淑敏.
流行语“走心”管窥[J]
.韶关学院学报,2016,37(3):104-106.
被引量:2
4
周彬.
网络流行语多学科研究述评及研究展望[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3):92-98.
被引量:2
5
翁晓斌,何艳群,郑玉琪.
网络流行语的陌生化形式与效果解读[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67-68.
被引量:1
6
周萍.
从隐喻视角探析网络流行语“上头”[J]
.汉字文化,2020(20):101-103.
被引量:4
7
李扬.
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分析——以2021年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为例[J]
.文教资料,2022(8):15-18.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张欲晓.
认知语言学视野下流行语的认知解读——以2023年十大流行语为例[J]
.汉字文化,2024(9):138-141.
2
张琪.
2017年度社会流行语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61-63.
被引量:1
3
陈松林,尚从永.
网络流行语的再认识[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95-98.
4
梁樑.
青少年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调查[J]
.北方文学,2019,0(27):239-241.
被引量:2
5
王钰凤,李铁范.
借形赋义:网络流行语产生新方式[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36(1):12-16.
被引量:2
6
李扬.
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分析——以2021年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为例[J]
.文教资料,2022(8):15-18.
7
程程,陈芷琪.
从认知隐喻视角探析网络流行语“鸽”[J]
.品位·经典,2022(22):48-50.
8
吴炳璋,尹夏燕.
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类型及其生成机制初探[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45-54.
被引量:8
9
王瑞敏.
“走心”的多功能性及其演化机制再认识[J]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3(5):74-79.
10
陈建萍,杜丹.
“走+N脏器”网络新义获得与演变机制[J]
.励耘语言学刊,2019,0(1):276-288.
被引量:1
1
刘亚兰.
影视字幕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3):177-179.
被引量:1
2
郑燕芳.
“土豪”新解[J]
.语文建设,2014(1):70-71.
被引量:4
3
唐娟华.
新闻发言人礼貌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48-52.
被引量:1
4
马梅玉.
何谓“打酱油”?[J]
.阅读与写作,2008(10):28-28.
5
任艳霞,芮小燕.
试谈俗语中的文化特征[J]
.长江丛刊,2016,0(27):72-72.
6
陈志国.
让“爱”指引[J]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2011(2):70-70.
7
张新华.
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对语言学习的冲击[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0(4):108-110.
8
李娟.
模因论视角下新闻标题的翻译策略[J]
.河西学院学报,2012,28(1):98-100.
9
王晓辰.
浅析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2):107-107.
10
张方方.
华文教育之网络新语教学初探[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1):205-206.
语文建设
2013年 第03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