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东风不竞 乐调西来——试探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与“开皇乐议”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中有关"开皇乐议"的讨论为研究对象。林谦三认为苏祗婆七调源于南印度七调碑,经由"开皇乐议"时沛国公郑译的引介,中国乐调于是成为"龟兹乐调之苗裔",本文则提出不同看法,并探究此种"乐调西来"理论之所从出的学术环境。本文在说明如何接触《隋唐燕乐调研究》一书的同时,也提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峡两岸尚未开放交流之际,台湾学生如何接触和阅读大陆学术著作。由于执政者对于制礼作乐的期待,"开皇乐议"成为隋文帝在位时的重大政务,此事不但具有音乐性,更有高度政治性。本文指出郑译虽然援引苏祗婆七调之说,但在"开皇乐议"中却是失败的一方,其说未获采用,何况他本是一位"先秦乐学为体、胡琵琶为用"的古乐维护者,未必能接受一套源于印度的乐调。本文也对于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书中相关意见加以辩证,由七声、七调、音程结构等问题证明中国七声非印度七声,中国音阶非印度Raga,而苏祗婆七调也不可能源于南印度七调碑。本文尝试由学术史的角度,探究林谦三"乐调西来"说的出现背景,这也是前辈学者尚未触及的研究视角。20世纪前期是民族音乐学开展的时期,林谦三受到民族音乐学大家Curt Sachs等人影响,他的论证版图自西徂东,横跨中亚、印度、缅甸、中南半岛、中国,直到太平洋滨的日本,完全是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方法和治学脉络。本文也指出,由于中国长期积弱,"东风不竞",20世纪前期"中国文明西来说"也是学界风尚之一,翻译《隋唐燕乐调研究》的郭沫若如此,林谦三也是如此,由此,本文试图证成的是,林谦三的研究固然是他个人天才学力的结晶,与当时的学术氛围也息息相关,是在大环境的酝酿培养之下,有以致之的。
作者 沈冬
出处 《乐府学》 2015年第2期91-113,共23页 Research on Yuefu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Bonnie Wade.'Music in India:The Classic Traditions.'. . 1979
  • 2Lesie Roewll.'Music and Musical Thought in Early India'. .
  • 3The Wellsprings of Music. . 1965
  • 4Hornbostel,Erich M.Von,Curt Sachs.'Classification of Musical Instruments:Translated From The Original German By Anathony Baines and Klaus P.Wachsmann,'. Zeitschriftfur Ethnologie .
  • 5Curt Sachs.The Histry of Musical Instruments. . 1950
  • 6R.G.Collingwood.TheIdeaofHistory:RevisedEditionwithLectures1926-1928. . 1994

同被引文献13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