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郭沫若的边缘化泛神论与神性生命意识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泛神论,是一个边缘化、中庸化的文化概念。这一概念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意识的借用,实际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客家精神共同锻造的神性生命意识。这种神性生命意识决定了他的文化立场和艺术倾向,使他在诗学上重视艺术的内在韵律及独特的外在形式,并继承了中国诗学的象征精神,创造了隐喻生命意象和情境的象征方式。
作者
徐肖楠
机构地区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3年第4期30-35,共6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关键词
泛神论
神性生命意识
艺术韵律
艺术形体
象征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1
吴中庆.
简论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在文体风格上的影响[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S1):13-15.
被引量:2
2
罗昌智.
浪漫奇谲:《女神》与荆楚文化审美价值的趋同[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3):70-72.
被引量:1
3
陈晓春.
在“泛神论”的背后──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再探[J]
.郭沫若学刊,1994(3):28-32.
被引量:7
4
伍世昭.
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新说[J]
.郭沫若学刊,2001(3):13-23.
被引量:5
5
靳明全.
日本俳句与郭沫若诗歌[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2):58-62.
被引量:6
6
姜涛.
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82-197.
被引量:8
7
刘悦坦,魏建.
论郭沫若“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J]
.郭沫若学刊,2000(4):4-10.
被引量:11
8
蔡震.
郭沫若研究与文化反思[J]
.郭沫若学刊,2000(4):59-62.
被引量:6
9
赫学颖.
郭沫若前期诗歌创作中的无政府主义[J]
.郭沫若学刊,2004(4):30-36.
被引量:2
10
曹丹丹.
论安娜对郭沫若创作的影响[J]
.郭沫若学刊,2004(4):42-4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吴小华.
论郭沫若与川端康成小说的物心契合生命观[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0):29-32.
2
王玉春,胡博雅.
溯源与重审:新世纪以来的《女神》研究[J]
.郭沫若学刊,2013(2):45-50.
1
孟淑珍.
鄂伦春民间文学艺术主要形体名称及其语源、语义[J]
.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4):86-89.
被引量:5
2
伍晓明.
我之由生向死与他人之无法感激的好意——重读鲁迅的《过客》[J]
.鲁迅研究月刊,2011(6):4-15.
被引量:3
3
赵惠霞.
简论欧阳修对北宋词的影响[J]
.西部论坛(陕西),2000,2(3):56-59.
4
洪三泰.
灵魂拔节 凝成奇姿──读倪峻宇的《岁月的涛音》[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3):110-112.
5
卷首[J]
.人民文学,2016,0(3):3-3.
6
李羿民.
亚文化对青年人的创作影响[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6(4):30-31.
7
姜飞.
《怀念狼》简论[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6(3):41-44.
8
匡小红.
心灵在时间之外延伸——评韩少功的《暗示》[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3):129-131.
9
邹立志.
现代汉诗的内在韵律[J]
.扬子江(诗刊),2005,0(3):19-24.
10
范亦毫.
论老舍的象征方式[J]
.民族文学研究,1989,7(4):43-47.
郭沫若学刊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