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奥运”理念对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摘要
通过分析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现状,指出未来五年中,在残疾人体育事业方面应做好哪些工作,为更好的实现“人文奥运”理念服务。
出处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3-15,共3页
Journal of Jilin Sport University
参考文献9
-
1李艳翎.奥林匹克运动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
2熊斗寅.人文奥运之我见[J].体育与科学,2001,22(6):15-18. 被引量:91
-
3张建宁,何俊虎,沈信生,朱静华.社会环境对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737-739. 被引量:8
-
4李之俊 等.我国城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J].荆州师专学报,1996,(2):87-89.
-
5唐新发.刍议残疾人体育的目的与任务[J].荆州师专学报,1996,19(2):87-89. 被引量:8
-
6郑斌.残疾人奥运会历史回顾[J].体育文化导刊,2002(3):47-48. 被引量:8
-
7颜青山.残疾人事业的伦理学辩护及其限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5):10-14. 被引量:9
-
8李敏卿.发展残疾人体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J].体育学刊,1998,5(2):81-82. 被引量:13
-
9宋玉芳.残障人体育的社会文化意义[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2):22-24.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25
-
1陈成文.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2):13-17. 被引量:78
-
2李敏卿.发展残疾人体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J].体育学刊,1998,5(2):81-82. 被引量:13
-
3彭说龙,罗志尧.开展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3,13(3):82-86. 被引量:7
-
4周文林.中国残疾人状况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3(5):75-78. 被引量:20
-
5李荣时.中国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概要[J].人口研究,1988,12(3):24-26. 被引量:5
-
6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展部编.残疾人保障法系列讲座[Z].,1998..
-
7赵锡安 向阳主编.残疾人体育指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
8祁国鹰 徐明 张明立编著.实用体育统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
9[1]George G. Tan: A History of the Ancient Olynpic Games, Chinese Sports Publishing , Manila, Philippines. 1952
-
10[2]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lympic Charter, Chinese edition. 1992
共引文献160
-
1朱海霞.苏州市社区残疾人健身站点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22):103-104. 被引量:1
-
2牛英鹏.论残奥会的社会文化意义[J].河南农业,2007(24):58-59. 被引量:1
-
3张金英.大学生体育文化现状调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6):64-67. 被引量:1
-
4姜振.残疾人体育特点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S1):66-67. 被引量:20
-
5刘庭友,方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影响的展望[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47-49. 被引量:2
-
6鹿志海,游琨琰,胡悦.论人文主义与奥林匹克主义的斗争和融合——浅析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走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S1):1-2. 被引量:1
-
7汪颖.高校开展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及其价值探讨[J].社科纵横,2008,23(7):150-152.
-
8买素强.“人文奥运”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社科纵横,2007,22(10).
-
9刘美凤,郑瑾.我国夏季残奥会参赛成绩解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5):46-48.
-
10毛明春.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J].搏击(体育论坛),2009,1(5):4-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1
-
1张琦,魏星.残疾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学刊,1997,4(4):85-86. 被引量:10
-
2魏星,张琦.残疾学生体育活动态度探析[J].体育学刊,1996,3(3):26-27. 被引量:12
-
3张凤霞,王岗.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与特点[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11-12. 被引量:47
-
4熊斗寅.参加比取胜更重要——试论残疾人体育与残奥会[J].体育与科学,2004,25(6):5-8. 被引量:37
-
5周丽萍,王达,王小燕,任志银.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36-38. 被引量:13
-
6李艳.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与心理效益[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9(4):43-45. 被引量:17
-
7张继波,陈宁.影响我国残疾人大众体育开展因素的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3):4-5. 被引量:17
-
8王洲,李登光,张伟,魏晓芸.论新时期加速发展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48-50. 被引量:7
-
9王维,王健.我国城市残疾人体育生活方式调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45-48. 被引量:24
-
10冯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回眸[J].体育文化导刊,2006(7):14-16.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19
-
1杨毅萍.太原市残疾人运动员的生存现状及调查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3,5(12):18-21.
-
2凌子勇.厦门市聋哑人足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之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5):4-7.
-
3郑兆云.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综述[J].运动,2010(4):139-141. 被引量:6
-
4戴昕,王蒲,杨铁黎.发展残疾人体育——全民健身运动中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J].安徽体育科技,2010,31(4):53-55. 被引量:15
-
5戴昕,王蒲,杨铁黎.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23-26. 被引量:16
-
6陈爱华,陆海.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的法律保护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3):279-282. 被引量:10
-
7张璐,王小健.山东高校病残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3):81-84. 被引量:3
-
8王乐.辽宁省残疾人健身活动发展模式调查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4):139-140.
-
9王飞,周坤.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综述[J].考试周刊,2012(32):106-107.
-
10陈永惠.四川省残疾人体育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2,33(2):22-23.
-
1张凤霞.“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4,1(1):7-9. 被引量:9
-
2曹英,尹海.“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5):79-80. 被引量:1
-
3杨薇.“人文奥运”理念与大学体育教学[J].甘肃社会科学,2004(4):180-181. 被引量:3
-
4刘哲,王晓东.内蒙古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7,21(1):84-87. 被引量:4
-
5贾克俭.“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育理念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49-50.
-
6任晋军,郭兆霞.健康促进与体育理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6(11):120-122. 被引量:5
-
7陈宏.社会的发展呼唤体育健身[J].中国学校体育,2003,22(2):59-59. 被引量:1
-
8杨红斌.终生体育理念贯穿学校体育中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2):67-68. 被引量:2
-
9顿志强.青奥会与“人文奥运”理念的传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3):335-338. 被引量:1
-
10张佳佳.对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J].运动,2011(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