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野草》超现实组合形式论(上)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野草》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它的峥嵘突兀、变幻诡奇诱使一群群慕名者纷至沓来,对其进行探险与开掘。近几年来,随着对它的进一步探寻与开采,人们发现,无论就其建筑的形式还是内质,它都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建构的世界有种同一性和相似性。这种开掘的成绩当然是令人高兴的,因为它使我们在拨开了笼罩在《野草》上的又一层迷雾后更为深入地逼近了这个神秘世界的内在真实。
作者
赵小琪
李朝明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3-30,共8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鲁讯
《野草》
梦
超现实主义
象征
形象性
文学作品
分类号
I21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洛夫.《诗人之镜》[J].创世纪,.
2
弗洛伊德《梦的释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5-76页.
3
夏济安,见李天明《难以直说的苦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页.
4
转引自《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8页.
5
《致萧军》《鲁迅书信集》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636页.
6
布勒东:《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1924)》《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84页.
7
布勒东:《连通器》,转引自老高放《超现实主义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共引文献
6
1
陶文鹏,赵雪沛.
论唐宋梦幻词[J]
.文学遗产,2008(6):47-58.
被引量:1
2
田建民.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全面检阅——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J]
.文学评论,2009(3):207-209.
被引量:2
3
仰海峰.
超真实、拟真与内爆——后期鲍德里亚思想中的三个重要概念[J]
.江苏社会科学,2011(4):14-21.
被引量:71
4
张生.
孩童性,消耗性与至尊性——论巴塔耶眼中的作家与诗人的特点[J]
.文艺理论研究,2012(3):17-22.
5
危磊.
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在现代中国的批评实践论略[J]
.南方文坛,2014(3):49-53.
被引量:2
6
周广秀.
论“三言”之梦[J]
.明清小说研究,2002(4):152-15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3
1
任静文.
绝望与反抗的双重变奏——兼论鲁迅《野草》的主体意蕴[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183-188.
被引量:1
2
闵抗生.
“无物之物”与“无物之阵”——重读《这样的战士》[J]
.鲁迅研究月刊,2004(9):38-40.
被引量:5
3
张园.
诗化的生存体验——《野草》意象解读[J]
.鲁迅研究月刊,2002(4):27-34.
被引量:3
4
胡尹强.
“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鲁迅的《秋夜》破译[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98-210.
被引量:5
5
冷霜.
表达即挣扎——论《野草》[J]
.鲁迅研究月刊,2001(1):34-38.
被引量:3
6
张建生,吴小美.
《野草》“可怖性”特征的探讨[J]
.鲁迅研究月刊,2000(5):38-44.
被引量:4
7
富强.
提灯寻影 灯到影灭——从《墓碣文》看《野草》[J]
.鲁迅研究月刊,2000(6):36-42.
被引量:5
8
赵小琪,李朝明.
《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野草》超现实组合形式论(下)[J]
.鲁迅研究月刊,2002(12):17-24.
被引量:4
9
李靖国.
鲁迅《狂人日记》重探[J]
.文学评论,2002(4):111-115.
被引量:10
10
梁敏儿.
拒绝重量的飞升意志——《野草》的想象力[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201-21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姜振昌.
当代的与科学的——新时期以来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回顾[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5):21-24.
2
陶媛.
新媒体时代欧美MV艺术的个性化发展[J]
.丽水学院学报,2015,37(3):77-83.
3
赵学勇,吕惠静.
新世纪《野草》研究与鲁迅研究转型[J]
.学习与探索,2016(11):152-161.
4
甘素江,赵西敏.
自我生存价值的探寻[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0(2):39-39.
5
刘立辰.
论鲁迅《野草》中“花”之意象[J]
.文学教育,2020(34):18-20.
1
朱倩,华燕.
中澳民间儿童文学比较初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2).
2
毋婀幸.
《西游记》与《天路历程》的比较[J]
.校园英语,2014,0(36):256-256.
3
滕学明.
评佐拉·尼尔·赫斯顿在其最后一部小说中的“变”[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10):7-10.
4
郑秀琴.
以性行侠——蒲松龄的另类侠义观[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6):17-19.
被引量:1
5
言语.
《庄子》,最是浪漫诡奇的寓言[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2):121-121.
6
周小华.
丑与变形的艺术魁力[J]
.文艺理论研究,1996(1):69-71.
被引量:1
7
李隋玉.
《达洛卫夫人》中的统治性关系及其转化[J]
.语文学刊,2016,36(20):56-58.
8
艺术家名言[J]
.海燕,1997,0(10):1-1.
9
张皓宇.
浅析刘以鬯实验小说的反小说化特色[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4):87-88.
10
万春怡.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服装意象[J]
.大舞台,2012(2):287-288.
鲁迅研究月刊
200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