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媒体时代欧美MV艺术的个性化发展

Individualistic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MV Art in New Media E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MV即音乐录像,是音乐的视觉表现形式,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如今MV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视觉文化元素之一。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促使音乐电视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趋向个性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欧美MV艺术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从风格趋势还是形式表达亦或视觉心理,都表现出更加具有反模式化创意、无厘头拼贴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等艺术特征。影像艺术如此频繁地与数字技术联姻,使得MV艺术更像是一种可以超越视听表层而更具主观性的视觉表现,其意义的传达有赖于观众对画面的自我理解。 MV or music video is the visual form of music which debuted in 1980s in U.S. During the past thirty years, it has become a global element of visual cultur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been facilitating the more individualistic development of MV, and Europe and the U.S always take the lea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V art in the new media era in the aspects like the trend of style, form of representation and visual psychology. The main features of MV include anti-model of creativity, reasonless collage and surrealism styles, The frequent marriage of visual art and digital technology makes MV a more subjective visual expression that can surpass the surface of audio-visual art and depends more on audience in meaning interpretation.
作者 陶媛
出处 《丽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7-83,共7页 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
关键词 MV(音乐录像) 艺术 个性化 数字化 MV art individualization digitization
作者简介 陶媛,女,江苏南京人,助教,硕士。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奥尔特加-加塞特,周宪.艺术的非人化[J].文艺理论研究,1996(3):93-97. 被引量:11
  • 2[奥]弗洛伊德.《论幽默》.载《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张唤民,等译.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143页.
  • 3《“众声”大话无厘头》.载,2004年10月15日.来源:Tom文化.
  • 4[法]亨利·柏格森.《笑与滑稽》.乐爱国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 5《致萧军》《鲁迅书信集》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636页.
  • 6布勒东:《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1924)》《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84页.
  • 7布勒东:《连通器》,转引自老高放《超现实主义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 8洛夫.《诗人之镜》[J].创世纪,.
  • 9弗洛伊德《梦的释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5-76页.
  • 10夏济安,见李天明《难以直说的苦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页.

共引文献4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