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文网络聊天话语的性别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QQ聊天文本为语料,以访谈为工具考察了中文网络聊天话语的性别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多数既有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已确认的性别差异,同样存在于网络聊天,但是这些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②在数字、拟声词、个人信息和句末虚词这四个变量上,男性和女性的网络使用量呈现出显著性差异;③同性别之间聊天产生的言语性别差异大于异性之间的性别差异,说明男女双方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适应。
作者
孙云梅
陶国潇
刘娟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教育》
2013年第1期80-90,共11页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关键词
性别差异
网络聊天话语
计算机辅助交流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何建菊,章晋新.
语言对性别身份的建构及其成因探析[J]
.求索,2012(2):123-124.
被引量:2
2
王莉梅.
社会建构论框架内对语言态度性别差异的再诠释[J]
.外语研究,2009,26(6):34-38.
被引量:15
3
施栋琴.
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
.外语研究,2007,24(5):38-42.
被引量:49
4
孙云梅,林巍.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使用状况调查与研究[J]
.语言研究,2006,26(4):118-120.
被引量:16
5
史耕山,张尚莲.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J]
.外语教学,2006,27(3):24-27.
被引量:41
6
李经伟.
多维视野中的语言与性别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1):81-83.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
59
1
赵蓉晖.
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J]
.外语研究,1999(3):25-29.
被引量:61
2
宋海燕.
性别原型及其在两性言语交际能力中的反映[J]
.外国语,1998,21(2):59-64.
被引量:70
3
高一虹,苏新春,周雷.
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2):23-30.
被引量:69
4
陈松岑.
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81-95.
被引量:130
5
杨永林.
女子英语音韵语调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2):14-19.
被引量:11
6
孔庆成.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两面观——兼议语义贬降规律和语言的从属性[J]
.外国语,1993,16(5):17-21.
被引量:37
7
戴炜栋.
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J]
.外国语,1983,6(6):3-7.
被引量:97
8
James M.Raine,何勇.
美国英语中的性别差异[J]
.现代外语,1982,5(1):11-13.
被引量:6
9
秦秀白.
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历时文化透视——评介 Grammar and Gender[J]
.现代外语,1996,19(2):18-25.
被引量:62
10
潘予翎.
评Tannen博士《你怎么就是不明白》一书[J]
.当代语言学,1996(4):37-4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34
1
单韵鸣,李胜.
全球化背景下广州人语言使用与粤语传播传承[J]
.语言学研究,2020(1):180-193.
被引量:1
2
袁文婕.
礼貌策略视角下谈判中的性别差异分析——以影视剧《纸牌屋》为例[J]
.校园英语,2020(51):236-237.
3
单韵鸣,李胜.
广州人语言使用现状调查[J]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1):97-107.
4
李颖.
语言与性别研究的新视角[J]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6):101-103.
被引量:1
5
郑青.
两性文化差异在交际中的体现及其成因探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5(5):78-80.
6
王烈琴.
21世纪国际性别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1):48-52.
被引量:13
7
莫艳艳.
性别语言差异的“面子理论”阐释[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3):65-66.
8
管博.
行为群体与性别语言差异——以模糊语使用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2010(12):35-38.
被引量:4
9
杨春慧.
最近三十年来的语言性别差异研究[J]
.作家,2011(6):213-214.
10
秦永丽,童悦,司仪芳,陆瑞丽.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模因论分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22-23.
引证文献
1
1
张怀予.
求职节目中不同权势关系下的不赞同言语行为研究[J]
.外语教育,2020(1):117-129.
1
牟蕾.
徐州方言句末虚词“来”[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10):10-11.
被引量:1
2
朱健源.
浅析男女双方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差异(英文)[J]
.青年文学家,2011,0(14):150-150.
3
李辉,岳祯.
基于英语聊天群文本的词汇特征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12):138-141.
4
郑巧斐.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分级教学初探[J]
.科教文汇,2010(13):74-75.
5
屈承熹.
提顿词“嘛”与句末虚词“嘛”:语法分工与语用整合[J]
.修辞学习,2008(5):5-10.
被引量:17
6
赵乐丽.
网络环境中CMC模式下的过程写作多元合作[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103-105.
7
孙汝建.
性别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云梦学刊,1996,17(2):77-80.
被引量:18
8
冯金金,陈永捷,李海伟,中野美知子.
习取与习得——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实时计算机辅助交流中的互动习取与词汇习得实证研究[J]
.中国外语,2016,13(2):62-74.
被引量:3
9
薛雁.
言语性别差异在英语语音、语调中的反映[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18(4):123-126.
被引量:4
10
冯金金,陈永捷,申瑞民,中野美知子.
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实时计算机辅助交流中的意义协商及词汇习得实证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5(2):10-16.
被引量:3
外语教育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