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江学脉的文学精神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清江儒学由刘氏兄弟开创,是个独立的地方家学派系。门徒黄榦、饶鲁讲学匡山,在西昌弘传清江儒学思想,使此方接引并移植其精神裔脉,养成切己力行、纯正不杂品性。西昌学子静退于一隅,坚守固有的学术品性,优游涵泳,躬行实践,日益完善心性修养,不断充实思想内涵。西昌儒学清新质朴,有水木清华的气息,而不需繁富的装点;有文溪武山的色泽,而不待才藻的渲染;有天真率直的性情,而不容刻性之雕饰;有民胞物与的悲悯,而不事救世之矫情。特别是面对严酷政争,西昌文人以另类儒学,适应了明初皇权的选择,而蓄积绵延的政治后劲。若说黄饶讲学,从思想层面来引领西昌的儒学教化,使清江儒学裔脉植根于这浑朴的学术土壤,那么赵蕃游艺,便是从文学层面来促进西昌的文事活动,使西昌朴雅的文学风习凝定为雅正特质。西昌雅正文学特质之形成,正基于赵蕃简远的天性,得力于他那嗜诗的雅好,又助长于此方乡土之滋养,拓充于清江儒学之浸润。就是因有这四项合力的作用,西昌雅正文学特质才被凝定。入明之后,这种艺道双修理念和学道工诗范式,契合了皇明文运和鼎新文治的需要。刘崧以雅正来标宗西江派,杨士奇领导馆阁文学制作,均致力于推行西昌雅正文学风范,使清江学脉的文学精神得以发扬。总之,清江学脉的文学精神钟聚西昌,因使此方文学具有自身规定性:与赵蕃诗学同源共生,抱持艺道双修的理念,传承学道工诗的范式,呈现雅正平和的风神。
作者 饶龙隼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35-265,共31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明代作家专题研究”(编号13AZD046)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刘辰.《国初事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46册.
  • 2黄伯生撰.《故诚意伯刘公行状》.《诚意伯文集》卷二○附录.
  • 3《西庵集》卷七《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其七.
  • 4《凤池吟稿》卷七《送宋景濂承旨致仕还金华》.
  • 5《明史》卷一四一.
  • 6陈中撰.《谷王府左长史青田刘公璟传》.见焦坛编.《国朝献征录》卷一.五.
  • 7《宋元学案》卷五九《清江学案》.
  • 8《宋元学案》卷八二《北山四先生学案》.
  • 9《王忠文公集》卷五《宋景濂文集序》.
  • 10《九灵山房集》卷一二《送胡主簿诗序》.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