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前期所谓“文柄”有特定的含义,是指体现皇权意志的文学话语权力。文柄处在文学与政制的边界,连接着多重事项和多方势力;因而具有特定的文学间性,是策动文坛变局的受力面,且每一项变局的受力面,都在文柄旁落之间性上。就明前期政制与文学关系而言,洪武朝文柄为皇帝朱元璋操控,永宣年间文柄转入馆阁重臣杨士奇手中,成弘年间移交李东阳所领导的馆阁翰苑。因文柄为政治上层所掌握,文坛格局总体呈向心态势。然正德朝以后,文柄开始旁落,先由馆阁翰苑移置科曹郎署,再由中央庙堂散落省郡藩府,文学话语权力分化,文坛格局发生剧变,其向心态势逐渐逆转而走向离散,文风也由笼盖朝野流为多样并存。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3,共15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制度研究”(17ZDA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