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正确认识“生态”含义追求最佳生态关系
被引量:
20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meaning to seek the best ecological conn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态”一词目前应用极为广泛。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生态意识觉醒、环保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对“生态”一词的认识不足、误解和误用。中南林学院徐国祯教授从“生态”一词的由来、概念以及如何求得最佳生态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
徐国祯
机构地区
中南林学院教授
出处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13,共3页
Forestry Economics
关键词
生态关系
生态意识
环保意识
“生态”
森林资源管理
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态学
分类号
F06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70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83
参考文献
4
1
黎祖交.
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提法之我见[J]
.林业经济,2003(2):46-48.
被引量:8
2
K.A沃科特等 欧阳华等译.生态系统——平衡与管理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坦斯勒.植物生态学导论[J].伦敦:生态学杂志,1935,(16).
4
马世骏.一门新的应用科学:生态工程[J].百科知识,1986,.
共引文献
8
1
徐国祯.
生态是适应 生态是选择[J]
.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10M):10-12.
被引量:9
2
吕一河,傅伯杰,陈利顶.
生态建设的理论分析[J]
.生态学报,2006,26(11):3891-3897.
被引量:38
3
徐国祯.
生态工程与生态设计——人工设计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J]
.林业资源管理,2007(5):37-40.
被引量:1
4
张春丽,佟连军,刘继斌.
三江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与替代生计选择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4):420-423.
被引量:8
5
黄锡生,冯春阳.
生态环境法典基本概念探析[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5):26-41.
6
张文驹.
资源学的学科属性及定位问题讨论[J]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1):106-109.
被引量:1
7
成华光.
慎重对待“生态环境”,正确理解生态建设[J]
.林业工作研究,2004(3):51-58.
8
张文驹.
资源学的学科属性及定位问题讨论[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3):4-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70
1
浅谈政治生态学[J]
.林业与社会,2001(5):10-12.
被引量:3
2
崔实,陈欣.
强化碳汇概念,探索保护森林与环境的新思路[J]
.林业勘查设计,2011(1):37-38.
被引量:4
3
Э.В.基鲁索夫,余谋昌.
生态意识是社会和自然最优相互作用的条件[J]
.世界哲学,1986(4):29-36.
被引量:60
4
高九江.
生活方式应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3(4):15-21.
被引量:1
5
王雅林.
生活方式研究评述[J]
.社会学研究,1995(4):41-48.
被引量:104
6
余谋昌.
生态学中的价值概念[J]
.生态经济,1987,3(2):17-20.
被引量:16
7
马世骏.
加强生态建设 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7,8(3):2-5.
被引量:11
8
邹珊刚,黄麟雏.
论系统的整体性[J]
.科学.经济.社会,1983,1(1):31-34.
被引量:3
9
马世骏.
生态工程——生态系统原理的应用[J]
.农业经济问题,1983,4(9):46-45.
被引量:35
10
孙丽.
论人的生态性特征[J]
.消费导刊,2008,0(4):221-2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0
1
孙丽.
论人的生态性特征[J]
.消费导刊,2008,0(4):221-222.
被引量:1
2
徐国祯.
中国传统文化中卓越的生态系统经营思想和实践[J]
.世界林业研究,2005,18(2):70-72.
被引量:5
3
黎祖交.
论“生态建设”提法的科学性[J]
.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06M):13-15.
被引量:5
4
徐国祯.
生态社会化与社会形态的发展[J]
.林业与社会,2005,13(2):1-5.
5
徐国祯.
生态是适应 生态是选择[J]
.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10M):10-12.
被引量:9
6
丁希滨.
山东林业产业化调查[J]
.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12M):17-19.
被引量:5
7
李爽,孙自愿.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生态哲学反思[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76-80.
被引量:3
8
李爽,孙自愿,李新春.
人力资源管理生态问题成因探索[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121-123.
被引量:1
9
李爽,孙自愿.
人力资源管理的生态问题解析[J]
.商业时代,2008(7):51-52.
被引量:1
10
吴宁,马瑞丽.
生态价值观的应然性——基于生态价值可能性的分析[J]
.学习论坛,2008,24(12):32-34.
二级引证文献
83
1
李刚,李双元,李红梅.
基于容量耦合理论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水平及影响因子分析——以青海省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6):118-126.
被引量:4
2
刘悦翠,储晓雷.
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系统原理[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3):163-166.
被引量:6
3
安颖,黄清.
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3):103-105.
被引量:5
4
龚固堂,慕长龙,先开炳.
现代林业理论发展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1-67.
被引量:29
5
许景伟,马履一,李传荣,王卫东,王月海,胡丁猛.
试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向[J]
.山东林业科技,2007,37(4):97-100.
被引量:12
6
许景伟,马履一,李传荣,王卫东,王月海.
论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基础理论和经营模式[J]
.防护林科技,2007,20(6):40-43.
被引量:9
7
徐国祯.
试论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类复杂适应性系统[J]
.世界林业研究,2008,21(3):6-10.
被引量:6
8
徐国祯.
论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建设之路[J]
.林业经济,2009(2):29-34.
被引量:22
9
宋一.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挑战、对策[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39-42.
被引量:3
10
原丽红,张荣华.
“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探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09(11):131-134.
被引量:8
1
黄新洮.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J]
.甘肃林业,2008(4):15-16.
2
曾思育,傅国伟.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
.遥感信息,1997,19(4):7-10.
被引量:8
3
马晓龙.
吉林省森林资源管理与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5):38-38.
被引量:3
4
郑婷.
斯德哥尔摩 人类环保意识的发源地[J]
.绿色中国,2011(15):66-68.
5
范新立,李顺龙.
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J]
.林业科技情报,2008,40(2):6-7.
被引量:21
6
胡正义,issas.ac.cn,沈宏,issas.ac.cn,曹志洪,issas.ac.cn.
Cu污染土壤-水稻系统中Cu的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2000,21(2):62-65.
被引量:49
7
于晓峰,孙常国.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998(a00):7-9.
8
刘恒超.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
.赤子,2015(5):325-325.
被引量:2
9
张佑一.
森林政绩的考量[J]
.地球,2011(5):10-11.
10
董自盛.
浅谈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中国林业,2008(12):42-42.
被引量:3
林业经济
200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