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亚麻生产优势及特点
被引量:9
Advantages and Charaferistics of the Production of Flax in Yaunnan Province
摘要
本文作者从我国东北老区亚麻生产的发展历程,根据亚麻生态适应性,结合云南“立体气候”特点和亚麻生产现状,详实阐述了云南发展亚麻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种植特点。
出处
《中国麻业》
2003年第3期143-145,共3页
Plant Fibers and Products
参考文献3
-
1宋宪友,杨光雁,陆玉发.云南文山亚麻产业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麻业,2001,23(3):38-40. 被引量:2
-
2车为四.云南省有机肥料[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6.
-
3刘方井.亚麻栽培育种与系列产品开发[M].气象出版社,1992..
同被引文献41
-
1肖伏,杨建兵,梁雪妮,刘齐元,侯思名,刘飞虎.10个亚麻品种对低纬度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麻业,2005,27(1):12-15. 被引量:7
-
2刘其宁,杜刚,赵振玲,吴学英.云南冬季亚麻种植业区划[J].云南农业科技,2005(5):3-5. 被引量:4
-
3杨建兵,肖伏,刘其宁,梁雪妮,刘齐元,黄海泉,刘飞虎.10个引进亚麻品种在云南的纤维产量和品质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4):573-577. 被引量:4
-
4李明,于琳,贾新禹,胡海清.环境条件对亚麻纤维品质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1):20-24. 被引量:4
-
5朱克保,吴传洲,陶光兵,崔小兵,孙义祥.沿江地区油菜肥料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70-1071. 被引量:23
-
6云南省气象局.云南气候图册[Z].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亚麻打成麻(GB/T17345-1998)[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纤维用亚麻原茎(GB/T13833-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9戴庆林 张金瑞.胡麻氮磷钾营养特性的研究初报.土壤肥料,1981,(3):36-38.
-
10许英,冷鹃,揭雨成,孙志民,陈建芳.亚麻对镉污染农田适应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3):136-13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9
-
1肖伏,杨建兵,梁雪妮,刘齐元,侯思名,刘飞虎.10个亚麻品种对低纬度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麻业,2005,27(1):12-15. 被引量:7
-
2杨建兵,肖伏,梁雪妮,刘齐元,刘飞虎.亚麻品种在云南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分析[J].中国麻业,2005,27(2):84-88. 被引量:3
-
3刘跃明.发挥优势条件 加快云南亚麻产业发展[J].中国麻业,2005,27(4):216-218.
-
4杨建兵,肖伏,刘其宁,梁雪妮,刘齐元,黄海泉,刘飞虎.10个引进亚麻品种在云南的纤维产量和品质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4):573-577. 被引量:4
-
5刘其宁,杜刚,吴学英.云南低纬高原生态环境下冬季亚麻纤维品质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79-1281.
-
6刘其宁,杜刚,吴学英.云南优质亚麻种植区划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4):225-228.
-
7刘其宁,杜刚,吴学英.云南低纬高原生态环境下冬季亚麻主要经济性状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2):60-63.
-
8朱炫,王学明,羊国安,杨凤刚,陈晓艳,孙朝辉,李贵,鲁贵山,王字袜,唐明兰,汤永斌,张红斌.基于“3414”试验模型的冬季亚麻氮磷钾效应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6):265-269. 被引量:4
-
9朱炫,胡锦栩,陈晓艳,王玉富,康庆华,王学明,羊国安,周杉,张新鑫,杨献清.不同亚麻品种(系)对土壤重金属镉吸收的比较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25,47(2):88-9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8
-
1杨建兵,肖伏,刘其宁,梁雪妮,刘齐元,黄海泉,刘飞虎.10个引进亚麻品种在云南的纤维产量和品质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4):573-577. 被引量:4
-
2罗正明,高贵林,李宏,何美兰,林松.8个纤用亚麻新品种在勐海的表现[J].云南农业科技,2007(4):23-25. 被引量:1
-
3刘其宁,杜刚,吴学英.云南低纬高原生态环境下冬季亚麻纤维品质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79-1281.
-
4刘其宁,杜刚,吴学英.云南优质亚麻种植区划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4):225-228.
-
5李爱荣.油用亚麻品种比较试验及分析评价[J].中国麻业科学,2011,33(3):115-117. 被引量:2
-
6刘其宁,杜刚,吴学英.云南低纬高原生态环境下冬季亚麻主要经济性状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2):60-63.
-
7朱炫,王学明,羊国安,杨凤刚,陈晓艳,孙朝辉,李贵,鲁贵山,王字袜,唐明兰,汤永斌,张红斌.基于“3414”试验模型的冬季亚麻氮磷钾效应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6):265-269. 被引量:4
-
8邱财生,龙松华,郭媛,邓欣,郝冬梅,钟国乾,王玉富.利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优化亚麻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4,36(5):252-257. 被引量:4
-
9杜刚,杨若菡,朱炫,茶增华,吴学英,刘其宁.云南低纬高原纤维用亚麻栽培技术规程[J].云南农业科技,2015(2):29-31. 被引量:1
-
10桑利民,张玲,郭元章,乔海明,张学敏,霍宗全,徐小龙,杨秀君,徐桂真.承德坝上地区油用亚麻品种筛选试验[J].河北农业科学,2015,19(6):84-86. 被引量:1
-
1吴广文.浅谈大兴安岭地区亚麻的发展[J].中国麻业,2003,25(1):42-44.
-
2李晓伟.水稻抛秧关键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08(4):9-9.
-
3张晓霞.旱地小麦机械覆膜穴播的优势及特点[J].江苏农机与农艺,1999(5):9-9.
-
4穆开热姆.阿把拜科日.有关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J].江西农业,2016(4S).
-
5新甫.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2000(3):24-25. 被引量:7
-
6郝立勤.云南发展天然香料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热作科技,1991,14(4):25-26. 被引量:1
-
7龙林.云南两个甘蔗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J].农村实用技术,2007(8):17-17.
-
8和树芳.亚麻生产带来农民增收[J].云南农业,2004(12):4-4.
-
9许益存,韩树明,张立明.实施亚麻战略 加快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机化,2003(4):9-10.
-
10杨曙辉,宋天庆,赵彪,陈怀军,欧阳作富.做强做大云南特色马铃薯产业[J].中国农业信息,2009,21(9):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