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25,共2页
World Agriculture
同被引文献114
-
1董春海,姚敦义.通过根癌农杆菌将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导入棉花获得再生植株[J].自然杂志,1991,14(10):798-799. 被引量:4
-
2赵福永,谢龙旭,田颖川,徐培林.抗草甘膦基因aroAM12及抗虫基因Bts1m的转基因棉株[J].作物学报,2005,31(1):108-113. 被引量:40
-
3由振国.夏大豆田自然单子叶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3,20(2):179-183. 被引量:8
-
4陈志贤,范云六,李淑君,郭三堆,焦改丽,赵俊侠,Danny J Llewellyn.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移tfdA基因获得可遗传的抗2,4-D棉株[J].中国农业科学,1994,27(2):31-37. 被引量:84
-
5张宝红,郭腾龙,丰嵘,王武,李秀兰.棉花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1995,23(1):94-96. 被引量:8
-
6高柱平,李孙荣.夏花生田马唐的生态经济阈值、生态经济除草阈值模型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9,16(2):139-143. 被引量:13
-
7薛光.杂草生态学和生物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1995,14(5):63-65. 被引量:8
-
8苏少泉.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J].世界农业,1996(2):31-33. 被引量:23
-
9陈旭升.抗除草剂棉花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1):94-98. 被引量:19
-
10董合忠,代建龙.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及其对草甘膦抗性的时空表达[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355-359.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7
-
1沈晋良,周晓梅.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性[J].现代农药,2004,3(3):1-6. 被引量:4
-
2王宗文.国内外抗除草剂棉花研究应用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2011,43(1):81-85. 被引量:10
-
3黄云,詹先进,蓝家样,陈全求,符家平,张志勇.转基因棉花品种类型与发展前景展望[J].江西棉花,2011,33(A01):56-58.
-
4周桂萍,孙琪,李尚义.基因工程在种植业上的应用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686-688. 被引量:3
-
5涂修亮,陈英明.杂草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与实施途径[J].生态学杂志,2002,21(1):62-64. 被引量:6
-
6吴延军,何伟,王江.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4):71-74. 被引量:11
-
7刘冬青.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3,15(2):39-42.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55
-
1崔树阳,张继川,张立群,马勇,聂秋海,王锋,董益阳.蒲公英橡胶产业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0):33-38. 被引量:9
-
2孟灵真,陈全家,杨婷,阿依夏木.古丽,王希东,曲延英.农杆菌介导的bar基因和Bt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12):2189-2196. 被引量:1
-
3金凤.抗病和抗虫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概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20(3):36-41. 被引量:4
-
4袁秀云 ,谢慧玲 .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J].平原大学学报,2004,21(3):14-15. 被引量:2
-
5郑爱珍,杜保伟.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前景[J].农业与技术,2004,24(5):90-92. 被引量:4
-
6周兴龙,杨青川,王凭青,吴明生,谢伟伟.苜蓿转基因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126-130. 被引量:13
-
7蒋琦清,唐建军,陈欣,陈静,杨如意,Hu S.模拟氮沉降对杂草生长和氮吸收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5):951-955. 被引量:23
-
8王仁祥,苏爱军,杨乾.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447-450. 被引量:4
-
9王侠礼.植物基因工程在品质育种方面的成就[J].种子,2005,24(9):39-40.
-
10文平,王仁祥.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05,30(12):9-12. 被引量:7
-
1穆开热姆.阿把拜科日.有关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J].江西农业,2016(4S).
-
22014科技大篷车下乡活动走进河北献县[J].经济,2014(6):41-41.
-
3资腰,周春燕,孙俊.景洪市勐养镇天然橡胶种植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35-36.
-
4王焕英.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对策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3):47-49. 被引量:2
-
5王文才.句容市实现农业机械化措施初探[J].江苏农机化,1996,0(4):3-4.
-
6杨光雁,黄纪文.云南亚麻生产优势及特点[J].中国麻业,2003,25(3):143-145. 被引量:9
-
7钱方勋.河北献县启动建设永业科技服务体系助农增收[J].营销界,2014(11):22-22.
-
8唐明熙.主要产茶国高效茶业发展的特点[J].茶叶通讯,1995,22(2):4-7.
-
9王甲水,徐碧玉,李敬阳,刘菊华,卢加举,金志强.贵州香蕉发展现状及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44-45. 被引量:8
-
10刘华,吕宏靖.推广应用新技术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5):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