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巴哈里与西藏的一妻多夫制度新探 被引量:12

Pahari and Tibetan Polyandry Revisit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比较了印度巴哈里和西藏一妻多夫制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勾画了土地与自然条件、主干家庭的功能、人们获取与保持地位的一般途径、个人的选择自由与服从命运等因素同一妻多夫制 (还有“多夫多妻制”)之间的关系轮廓 ;揭示了巴哈里和西藏两种社会中决定婚姻形态与家庭形态的基本原则 ;展示了一妻多夫制的好处、弊端和实行条件 ;提出了西藏的一妻多夫制本质上不是对自然生存条件的适应 ,而是对生产力和经济水平导致的社会结果的适应 ;最后得出西藏和巴哈里的案例的方法论意义。作者还引用了欧洲、日本和尼泊尔的有关事例 ,使论述更加有力。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19,共13页 Tibeta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我希望借此机会对美国学术社团评议会、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凯斯·西储备大学给予我的一项奖学金和一次休假以支持我从事该项研究表示感谢.同时,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对该校的P.R.夏玛主任,加德满都市翠布哈丸大学的尼泊尔与亚洲研究院的A.W.迈克·唐劳德教授以及尼泊尔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哈克B.格兰博士所给予我的建议和支持表示感谢.最后,我将特别愿意向尼泊尔国王陛下和尼泊尔政府慷慨地允许我到利米从事研究表示感谢.
  • 2本文的音译系统采用了文利尔(Wylie)1959年的记述.
  • 3实际上,只是利米人在4月份去旅行.其他地区的人们要到5月中旬或者下旬才开始外出.
  • 4利米已经有了几起与讲普兰藏话的人结婚的例子,不过,这些外来者的数量还不到人口总数的0.5%.
  • 5据说"差巴"或者"乖巴"家庭最初为7个,然而,几个世纪以前,这个数字已经上调到与财产的分布、地位的排列和赋税义务的分配相一致的水平.
  • 6牦牛、马长大后在名词上有公母之分,母牦牛、母马很少称"雅克"(yak),而称"追瑞"(dri).
  • 7从事畜牧业有很大的风险,因气候和疾病关系,有时牲畜会大批死亡--译者.
  • 8参见B.Spooner1973年出版的著作,第42页.注:本文的参考文献没有被登载出来,并非译者遗漏.
  • 9察安村只有两个家庭没有土地,一户的主人是么朗,没有孩子;另一户的主人是西藏游牧难民,他同一个利米姑娘结婚.
  • 10有些大麦是利米的某个村庄曾经在一个海拔4023米至4084米的一个山区试验田里种植的.另一块距离察安很近的试验田是在8年前开垦出来的.其海拔高度为3962米至3993米.

共引文献13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