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想到的——浅议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性学习
被引量:7
出处
《化学教育》
CAS
2003年第5期46-47,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共引文献27
-
1刘振琼.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6):99-101. 被引量:1
-
2彭焱.关于"实验——讨论"化学教学法的一点体会[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6):47-48.
-
3郑思明,阳志平.评皮亚杰智力发展的理论及其教育价值[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57-60. 被引量:7
-
4卓馨.化学探索性实验设计的原则和作用[J].宿州师专学报,2003,18(4):103-104. 被引量:2
-
5葛献峰.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2):31-32. 被引量:1
-
6梅健,简福平.活动理论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77-79.
-
7陈梅香,杨小玲.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72-76. 被引量:18
-
8袁静.浅论探究教学及对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5):69-70. 被引量:2
-
9张金波,罗佳滨,朱金玲,吕冬霞,张玉萍,王秀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细胞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6):87-88. 被引量:1
-
10彭宁.“橡皮泥”的魔力——《辽沈晚报》采编实行“招标制”[J].传媒,2006(11):51-52.
同被引文献25
-
1潘岚.从美国大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谈实验环节的教学改革[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12(z1):53-55. 被引量:9
-
2刘拓.注重“五个有机结合” 立足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高教),2006(4):35-37. 被引量:1
-
3袁慧,于兆勤,秦哲.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61-63. 被引量:104
-
4余维武.请给孩子留下生命体验的时间[J].教育参考,2003,(7).
-
5新世纪新化学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摘登[J].大学化学,2003,18(4):14-14.
-
6杨岚.我国情感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A],2007.
-
7蒲振枝.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A],2005.
-
8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
9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08(3):70-72. 被引量:106
-
10韦化,秦钢年,黄大明,李勉媛,廖庆敏.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67-70. 被引量:52
引证文献7
-
1马文元,崔学桂,高建军,刘福祥.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5,20(3):12-14. 被引量:29
-
2陈爽,苏育志,梁红.地方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81-82. 被引量:23
-
3陈改荣,王辉,陈磊山,陈国胜,韩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19):145-146. 被引量:2
-
4杨以武.新时代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相关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28):159-160.
-
5王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差异教学探究[J].科技风,2020,0(11):73-74. 被引量:2
-
6赵茂俞,蒙争争,张红,田春,王葵.机械专业实验能力培养与创新的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3):58-61. 被引量:2
-
7强美凤.体验是一种鲜活的化学实验教学[J].化学教学,2004(5):6-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61
-
1陈松强.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J].高考,2020(29):32-32.
-
2刘浩宇.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0):1292-1293. 被引量:3
-
3胡焜,柳艳杰.构建专业实验教学模块 培养土木工程学生创新能力[J].成功,2013(24):33-33.
-
4杨雪岚.主动参与,体验过程——新课程下化学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1):86-87. 被引量:3
-
5王佩琪.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内容设计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123-124. 被引量:11
-
6郝艳玲,王九思,李静萍.对开放式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5):111-113. 被引量:14
-
7李奇,罗茜,段丽娜.全新的物理化学实验指导方式[J].高师理科学刊,2006,26(4):101-104. 被引量:4
-
8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安悦,张治广.多种模式开放实验室 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21-124. 被引量:164
-
9孔德昭,卞长弘.高校实验教学方法改进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128-130. 被引量:33
-
10孔德昭,卞长弘.微波专业实验教学的新举措[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131-133. 被引量:5
-
1辛继湘.美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J].山西教育(管理版),2006(7):30-31. 被引量:1
-
2尚秀芬.关于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思考[J].山西教育(管理版),2001,0(9):32-34.
-
3陈丹,苏玉成.中美课标关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6):46-49.
-
4李卫明.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尝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0(Z1):5-6.
-
5周焊荣.如何发挥数学习题的探究性作用[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9):64-65.
-
6李全顺.精心设计探究活动 彰显数学课堂实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8(10):32-33.
-
7曾宝俊.推开科学教育的另一扇门[J].江苏教育,2016(49).
-
8董旭花.新世纪儿童应具备的科学精神——幼儿家庭科学教育(二)[J].山东教育,2000(9):39-39.
-
9刘德华,谢娟.中美两国科学课程的目标与结构之比较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08,1(2):37-42.
-
10孙夕礼.谈200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对科学素养的考查[J].化学教学,2006(12):4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