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思考
共引文献7
-
1祝钱.国内“大概念”教学的历程检视和实践展望——基于2000~2020年间61篇核心论文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1(6):18-23. 被引量:27
-
2刘长风,刘学贵,冯静薇,邵红.研究性学习在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218-219. 被引量:4
-
3王秀红,马云鹏,范雪媛.论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组织的发展特征[J].教育科学,2006,22(6):30-32.
-
4胡欣阳,毕华林.化学大概念的研究进展及其当代意蕴[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5):118-124. 被引量:25
-
5孟凯.大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研究进展和问题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13):1-5. 被引量:1
-
6马勇军.论中学科学教师业务素质[J].当代教育科学,2003(18):57-59. 被引量:8
-
7杨双伟.综合理科和科学课的关系谈[J].绥化师专学报,2003,23(4):149-151. 被引量:1
-
1陈丹,苏玉成.中美课标关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6):46-49.
-
2李卫明.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尝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0(Z1):5-6.
-
3周焊荣.如何发挥数学习题的探究性作用[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9):64-65.
-
4李全顺.精心设计探究活动 彰显数学课堂实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8(10):32-33.
-
5曾宝俊.推开科学教育的另一扇门[J].江苏教育,2016(49).
-
6董旭花.新世纪儿童应具备的科学精神——幼儿家庭科学教育(二)[J].山东教育,2000(9):39-39.
-
7刘德华,谢娟.中美两国科学课程的目标与结构之比较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08,1(2):37-42.
-
8辛继湘.美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J].山西教育(管理版),2006(7):30-31. 被引量:1
-
9林芹.智慧处理对话细节 奏响交流和谐乐章[J].小学教学研究,2012(10):58-59.
-
10曾宝俊.猜想·预测·假说(二)[J].科学课(小学版),2008(3):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