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影响红茶品质的因子谈改进祁红品质的可行性
被引量:
6
A discussion on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Qimen black tea quality based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black tea 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围绕国内外对包括祁红在内的红茶品质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及茶园生态这三大因子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 ,提出了改进现有祁红品质的几点措施。
作者
袁自春
黄建琴
机构地区
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Journal of Tea
关键词
红茶
茶叶品质
祁红茶
品种
肥料
农药
加工工艺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79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2
参考文献
13
1
王华夫,竹尾忠一,中央研究所,伊奈和夫,李名君.
祁门红茶的香气特征[J]
.茶叶科学,1993,13(1):61-68.
被引量:110
2
赵和涛,游小清,黄建琴,舒庆龄,李名君.
茶园施肥对祁门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1996,16(2):105-110.
被引量:25
3
宛晓春,张正竹.
谈改进祁红品质风格的可行性[J]
.茶业通报,2000,22(2):31-32.
被引量:6
4
赵和涛.
茶园生态环境对红茶芳香化学物质及品质影响[J]
.生态学杂志,1992,11(5):59-61.
被引量:15
5
黄建琴,赵和涛.
有机肥增进红茶品质生化机理研究[J]
.土壤通报,1998,29(5):232-233.
被引量:21
6
程启坤.红茶制造化学研究进展[J].国外农学一茶叶,1994,(2):1-10.
7
田兴安 等.制茶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302~326.
8
施和森.红茶制造中香气形成机理的探讨.茶业通报,1987,44(2):19-22.
9
邹瑚.祁门主要气象因子与祁红品质的关系.茶业通报,1988,51(1):5-8.
10
舒庆龄,赵和涛.
祁门红茶香气成分的初步研究[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1,33(3):226-231.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李名君,国外农学茶叶,1985年,1期,1页
2
程启坤,国外农学茶叶,1984年,1期,2页
3
陈椽,制茶学,1979年
4
P.K.Mahenta et al,J.Agric.Food Chem.,1992.40,860-863.
5
J.B.Cloughley,J.Sci.Food Agric.,1980.31,911-919.
6
J.B.Cloughey,Q N L,1978.№50,13-19.
7
P.J.Hilton et al,J.Sci.Food Agric.,1973.24,No7,813-818.
8
夏涛.淅江农业大学.1998届博士学位论文.
9
A.Robertson,Phytochemistry,1983.22.No4,889~896.
10
施和森.红茶制造中香气形成机理的探讨[J]茶业通报,1987(02).
共引文献
179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11
2
张春花,单治国,袁文侠,李亚莉,孙婷婷,秦太峰,夏凯国,任洪涛,李国荣,周红杰.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4):251-258.
被引量:29
3
袁杰,翁连进,耿頔,杨欣,韩媛媛.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1):14-18.
被引量:18
4
夏涛,时思全,宛晓春.
微波、超声波浸提对茶汤香气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99-102.
被引量:21
5
王昌全,谢德体,李冰,周娅,李焕秀,李廷轩,张锡洲.
不同有机肥种类及用量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92-195.
被引量:29
6
李静,夏建国.
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62-65.
被引量:71
7
游小清,王华夫.
茶叶中萜烯醇配糖体的释放作用[J]
.茶叶科学,1994,14(1):70-70.
被引量:28
8
张超,卢艳,李冀新,黄卫宁,陈正行.
茶叶香气成分以及香气形成的机理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5,28(3):17-19.
被引量:53
9
汪春园,荣光明.
茶叶品质与海拔高度及其生态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1996,15(1):57-60.
被引量:50
10
郭雯飞,吕毅,江元勋.
正山小种和烟正山小种红茶的香气组成[J]
.中国茶叶加工,2005(4):18-22.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
68
1
赵和涛.
红茶加工中有机酸代谢及对茶叶香气形成的影响[J]
.茶叶通讯,1993(1):25-27.
被引量:14
2
赵和涛.
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J]
.广西热作科技,1994(4):56-59.
被引量:18
3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2005,27(2):18-19.
被引量:41
4
梁月荣,刘祖生.
不同茶树品种化学成分与红碎茶品质关系的研究[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2):149-154.
被引量:34
5
崔文锐,杨绪旺.
三种干燥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05,28(2):9-10.
被引量:33
6
王复.
广谱电磁波辐射萎凋叶提高红茶品质试验报告[J]
.贵州茶叶,1995(3):29-33.
被引量:11
7
黄建琴.
酶对红茶品质影响及酶技术应用[J]
.热带作物科技,1995(6):19-21.
被引量:4
8
赵和涛.
红茶加工中醇类芳香物质转化产物及形成途径[J]
.食品科学,1995,16(4):3-5.
被引量:11
9
顾谦,严洁,谢长征.
提高红碎茶品质的新探索——增压处理茶萎凋叶的研究报告[J]
.中国茶叶加工,1995(1):17-20.
被引量:13
10
王新超,许玫,陈亮,杨亚军,姚明哲,虞富莲,王平盛.
优质红碎茶资源的鉴定与筛选[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3):262-265.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6
1
胡民强,王岳飞,徐侠钟,杨贤强.
茶渣生物洁净有机肥肥效试验研究[J]
.茶叶,2006,32(3):145-147.
被引量:23
2
吴国宏,陈盛相,齐桂年.
高香红茶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0,33(6):10-16.
被引量:8
3
袁自春,苏有健,夏先江.
对祁红产业复兴的再思考[J]
.中国茶叶加工,2010(4):4-6.
被引量:1
4
阮旭,徐奕鼎,王文杰,吴琼,刘丹丹,沈季雪.
祁门红茶不同干燥方式的比较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18,0(2):38-43.
被引量:2
5
王近近,袁海波,滑金杰,江用文,董春旺,邓余良,杨艳芹.
足火工艺参数对工夫红茶热风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0):287-296.
被引量:29
6
甘正刚,张胜虎.
花香型红碎茶加工工艺探索[J]
.农技服务,2016,33(18):165-167.
二级引证文献
62
1
唐章亮.
有机茶有机食品生产专用肥不同施肥量的初步探索[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6):50-51.
被引量:1
2
罗红玉,黎星辉,郁军.
茶渣回收利用研究现状[J]
.福建茶叶,2010,33(7):8-12.
被引量:19
3
傅志民,吴永福.
废弃茶渣综合再利用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11(1):17-20.
被引量:36
4
郑火娇.
刍议红茶品质的影响因子及品质提升措施[J]
.福建茶叶,2011,33(4):29-32.
被引量:4
5
仇方方,杨晓萍.
茶渣肥料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11,33(6):21-23.
被引量:5
6
王辉,龚淑英,陈美丽.
茶园施用有机肥研究进展[J]
.茶业通报,2012,34(1):23-26.
被引量:11
7
尹杰,范仕胜,宋勤飞.
“琨恩”有机肥施肥量对茶树一芽二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茶叶,2012,38(3):151-153.
被引量:2
8
汪开华,陈贞纯,屠幼英.
发酵程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2012,38(3):168-171.
被引量:26
9
张小琴,黄昭密,郑思芳,丁耀康,曾毓锋.
茶渣之再利用研究[J]
.福建茶叶,2012,34(6):14-16.
被引量:13
10
袁自春,杨普,彭邦发,徐奕鼎.
中国茶叶品质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3,34(5):297-302.
被引量:13
1
罗影霞,廖万有.
祁红品质风格与施肥技术的关系[J]
.中国茶叶,1991,13(5):6-7.
被引量:3
2
陆国富.
“祁红珍品”礼茶精制加工技术[J]
.茶业通报,1993,15(1):22-23.
3
倪世俊.
祁红茶初制中的温湿度[J]
.农村新技术(加工版),2011(5):44-44.
被引量:4
4
朱敏.
浅析祁门何以出得上好红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3):80-82.
被引量:2
5
袁自春.
祁红史话一百年[J]
.中国茶叶加工,2003(1):39-41.
被引量:4
6
王宏树.
主要生化成份对祁红品质的影响浅析[J]
.蚕桑茶叶通讯,1992(1):24-25.
被引量:1
7
贾军全,张宝年.
提高浓香型大曲酒特优品率的几点措施[J]
.酿酒,2009,36(4):40-41.
8
荣志坚.
降低酿造酱油中铵盐含量的几点措施[J]
.中国调味品,2004,29(7):31-32.
被引量:2
9
王泽家.
绿色饮料—天燃祁红茶水的研制[J]
.中外技术情报,1993(11):18-19.
被引量:2
10
高产祁红品质问题成因及技术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1996(7):18-18.
茶叶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