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1-62,共2页
Rural Economy
同被引文献265
-
1陈晨,耿佳,陈旭.民宿产业驱动的乡村聚落重构及规划启示——对莫干山镇劳岭村的案例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9(S01):67-75. 被引量:23
-
2常疆,刘新华.休闲观光农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6):1011-1014. 被引量:10
-
3赵煜.“农家乐”休闲热的社会学分析——对团结乡生态休闲旅游业的调查[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28-31. 被引量:4
-
4刘蓬春.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兼析“农家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S6):145-147. 被引量:5
-
5陈辉.休闲旅游“农家乐”走向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5):108-111. 被引量:13
-
6喻培元.风景游览区宜发展旅游专业户[J].社会科学,1985(4):24-24. 被引量:2
-
7王仰麟,祁黄雄.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理论与案例研究——以防城港市十万大山北麓(上思县)为例[J].人文地理,1999,14(1):21-25. 被引量:43
-
8张艳芳,李开宇.中国发展观光农业的资源分析及对策[J].人文地理,1999,14(1):65-67. 被引量:59
-
9杨旭.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J].旅游学刊,1992,7(2):38-41. 被引量:85
-
10吴建华,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3):5-9. 被引量:91
引证文献40
-
1易银飞.浅谈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1):211-212. 被引量:1
-
2孟英伟.我国“农家乐”式农业观光园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3(4):47-50. 被引量:2
-
3聂爱文.关于“观光农业”与“农家乐”之辨析——以新疆昌吉州地区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05(4):30-34. 被引量:6
-
4张金霞,叶蓓.武汉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模式[J].统计与决策,2006,22(8):148-149. 被引量:11
-
5廖静娴.“农家乐”旅游研究综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39-43. 被引量:20
-
6谢立虹,吴楚材.长沙市园林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7,34(2):89-90. 被引量:1
-
7李永勤,谢萍,牟秋菊,王骏.“农家乐”经济发展探析——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27-29. 被引量:2
-
8牟秋菊.贵州省“农家乐”经济发展探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5):183-184. 被引量:2
-
9贺伶俐,曾文田,袁书琪.福州永泰高盖山“农家乐”旅游开发构想[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3):102-106. 被引量:1
-
10李依依,万国伟,胡坚强.临安白沙村“农家乐”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0(2):86-8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84
-
1翟晓华.我国家庭作坊式企业经营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民宿行业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7):25-27. 被引量:1
-
2梅林,姜洪强.基于Airbnb数据的北京市民宿空间分异过程、因素与趋势[J].经济地理,2021(3):213-222. 被引量:33
-
3易银飞.浅谈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1):211-212. 被引量:1
-
4钟先丽.浅析江西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J].农业考古,2009(6):141-143. 被引量:2
-
5吴广丽.发展“农家乐”旅游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龙胜县A村农家乐旅游为例[J].传承,2008(22):112-114.
-
6尹燕,周应恒.不同乡村旅游地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苏南地区[J].旅游科学,2013,27(6):83-92. 被引量:24
-
7梁发辉,史滟滪,冀媛媛,孟立君.城市远郊观光园规划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784-20785. 被引量:1
-
8王卫平,马慧兰.乌鲁木齐县观光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3):252-254. 被引量:2
-
9张金霞.进一步发展武汉市农家乐旅游的思考[J].全国商情,2008(3):123-125. 被引量:1
-
10冯小霞,张红.农家乐旅游者出游决策的目的地相关因素分析——以西安市农家乐旅游者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4):127-130. 被引量:3
-
1魏旭江.对“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8(12):56-56. 被引量:2
-
2陈冬梅.浅析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5(6):139-139. 被引量:3
-
3张祺,许斗斗.福建农村休闲文化建设探讨[J].发展研究,2009,26(11):77-79. 被引量:2
-
4王卫海.城镇化进程中青海海东市农村休闲经济发展探讨[J].当代经济,2015,32(14):98-99.
-
5黄武名.发展“农家乐”特色市场待深拓[J].湖南农业,2002(2):34-34.
-
6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工农业旅游的意见的通知[J].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12):15-19.
-
7李群.农村休闲旅游场所如何营造风景[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7(1):46-46.
-
8蒋金娜.丹东市乡村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探微[J].中国科技投资,2014(A13):374-374.
-
9罗继春,王金龙,撒德山.试论发展休闲农业[J].现代农业科技,2006(06S):108-108.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