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从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候鸟式”流动这一典型事实出发,聚焦该流动模式对农民家庭信贷行为的影响。通过构建“候鸟式流动强度指数”,实证发现该流动模式显著提高了家庭对非正规信贷的偏好,并同时促进正规与非正规信贷额度的增长,且对非正规信贷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信息获取能力的改善与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是两条重要的中介路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邻里纠纷会负向调节流动对非正规信贷的促进作用,倒逼家庭转向正规信贷;党员家庭和相对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则更倾向于使用正规信贷。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农村家庭的金融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经验证据,对当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信贷产品以及防范非正规金融风险具有相对重要的政策启示。
出处
《现代金融》
2025年第8期35-43,共9页
Contemporary Financ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逆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24FKSB03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协调发展路径研究”(19YJC710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段龙龙,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马静,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博,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