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象学视域下的符号与形式化的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所有的符号之中,人类最先拥有声音。因为声音最早被赋义,被赋义的声音就成为了符号,从而可以传递和交流信息。人们传递和交流信息除了声音之外,还需要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倾听。即便在孤独的话语中,仍然存在倾听,声音仍有意义。正是因为声音在符号的形成中所具有的优先性,“声音对文字的暴力”由此形成,德里达将其称为声音中心主义。然而,随着德里达对声音中心主义的解构,声音衰落,文字崛起。不过,无论是声音还是文字,都反映了一个事实:一种自身无意义的符号却能够表达意义。其中的原因,胡塞尔诉诸指号。指号是纯粹的符号,它的出现代表了符号的抽象化。符号的抽象化表现为符号的概念化,其实质是符号的形式化。正是在符号的形式化过程中,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得以产生。
作者 朱光亚
出处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84,共7页
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中国哲学知识论的缺失与形式化问题研究”(2025YB0050)。
作者简介 朱光亚,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2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3

  • 1[1]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K].Springfield(Massachusetts,U.S.A.):Merian-Webster Inc,1988.
  • 2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 3Jacques Derrida.Speech and Phenomena[M].translated by David B.Allison and Newton Garver,1973 b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 4Edmund Husserl.On the Phenomenology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In-ternal Time[M].Translated by Barnett Brough,1991 by C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5德里达 杜小真译.《声音与现象》[M].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4页、第46页、第46-47页、第四章、第五章、第110页.
  • 6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7胡塞尔.《笛卡儿的沉思—现象学导论》(以下简称《笛卡儿的沉思》),张宪译,[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第170页.
  • 8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部分,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第26页,第27—28页,第33页,第26页,第34页,第45页,第34页,第26—27页,第35页,第27页,第27页,第26页.
  • 9《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 10R.贝耐特.《胡塞尔的“Noema”概念》,载于赵汀阳主编《沦证》,[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秋季刊,第150页.

共引文献5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