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管控耕地种植用途、保证“耕地耕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保障棉、油、糖、菜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测度全国耕地“非耕利用”水平,分析全国“非耕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探究耕地“非耕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耕地非耕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6659.4千hm^(2)增至2023年的9003.3千hm^(2),“非耕利用”率由4.43%增至5.25%;我国耕地“非耕利用”水平自东北向华南逐渐升高,华南、西北及华东地区“非耕利用”现象较严重;西藏、黑龙江及天津三地“非耕利用”率始终较低,上海、宁夏、海南三地“非耕利用”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耕地流转率、劳动力转移及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非耕利用”有抑制作用,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和农业补贴会加剧“非耕利用”。未来应构建精准化、差异化农业补贴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抑制“非耕利用”。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4期73-79,共7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基金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项目编号:GDZRZYKJ2024001)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022GZYB3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青年项目(项目编号:GD23YGL32)。
作者简介
李明月(196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土地规划;通信作者:胡竹枝(1972-),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