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雕印技术基础上发明的套版印刷术,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王重民“套印起于评点”说源于叶德辉,至今仍被学界奉为圭臬。然而,文学评点多被古人视为文之末务,明末套印评点书籍文本质量大都较差,而且评点风气形成前已有套印版画出现,故而评点并非套版印刷术发明的直接源头。通过考察早期印刷品发现,版画应该是比书籍更早出现的套版印刷物。墨印彩绘佛像的流行、独幅版画相对简单的形制、彩色年画巨大的需求量与版画较强的观赏性,催生并推动套版印刷术的进步。饾版、拱花技术的发明,不仅革新了传统的套印技术,而且成为日本锦绘、空摺的技术源头。
出处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6,共7页
Publishing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人文背景下的重大历史典籍版本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4&ZD2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懋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明阐释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学博士后,浙江大学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