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非遗保护与活化模式创新: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乡村非遗亟须创新发展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数字技术为关键要素的新质生产力为乡村非遗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了新契机,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非遗保护与活化全过程,有利于助推其实现数字化、活化与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保护与活化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构建乡村非遗数字化保存模式、展示传播模式和积极推动乡村非遗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加强乡村非遗保护与活化,使乡村非遗获得传承与发展,为振兴乡村文化、推动乡村非遗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作者 徐达 董杜斌
出处 《改革与战略》 2024年第5期270-275,共6页 Reformation & Strategy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两个结合’视域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浙江探索研究”(ZSSZ202302)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文化‘两创’与‘两个结合’关系的研究”(ZK20230217)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文化旅游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人文交流专项研究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浙江文化旅游‘重要窗口’建设研究”(2023WHLY1003) 浙江省改革研究课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改革研究”(GGYJ2024286)。
作者简介 徐达(1984-),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农林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文化研究所所长、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非遗文化传播与创新驱动;董杜斌(1983-)男,浙江诸暨人,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29

共引文献6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