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盻、盼、眄互讹琐谈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盻、盼、眄三字在典籍中混用现象比较常见,前贤时哲对此多有辨正。本文认为,"■"在隋唐时期是"眄"的俗字,而在宋代时期又作为"盼"的俗字,所以在典籍传抄、转写或翻刻的过程中,因为这个字不断被误认,从而导致"盻"、"盼"、"眄"的互讹。"■"不同时期作为不同文字的俗字的现象,在汉语史和文字学领域,似乎有深入关注的必要。
作者
陈才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217-221,共5页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关键词
盻
盼
眄
■
俗字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宋) 陈彭年等,编.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2
(清) 俞樾,撰.茶香室丛钞[M]. 中华书局, 1995
3
曾良.
“盼望”、“疆场”俗变探讨[J]
.中国语文,2008(2):180-183.
被引量:12
4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整理.康熙字典[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2
5
熊良智.
从《辞源》“盻”、“盼”音义释读说起[J]
.辞书研究,2005(3):195-196.
被引量:2
6
[(南朝梁)刘勰著],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 中华书局, 2000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常一民,裴静蓉,王普军.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报[J]
.文物,2003(10):4-21.
被引量:145
2
王东.
“疆场”首见问题讨论(一)[J]
.中国语文,2005(4):354-354.
被引量:3
3
李士彪.
“疆场”首见问题讨论(二)[J]
.中国语文,2005(4):361-361.
被引量:1
4
董志翘.
梁《高僧传》“疆场”例质疑[J]
.中国语文,2006(6):553-553.
被引量:3
5
.《辞源》[A]..《茶香室四钞》卷十四[C].,..
6
任大椿 章氏刻.字林考逸.清风室丛书[M].,光绪七年十月..
7
《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第146页、第231页.
8
运城地区河东博物馆.《晋南发现北齐裴子诞兄弟墓志》一文[J].考古,1994,(4).
9
韩理洲.2004《全隋文补遗》,三秦出版社.
10
毛汉光.1984《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一.
共引文献
16
1
李洪财.
古文字构形学与上古音的突破——读《古文字构形与上古音研究》[J]
.汉字文化,2010(4):89-92.
2
蒋诗耘.
说“疆场”“疆埸”;“肥遁”“飞遁”[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7):7-8.
3
张红.
《西湖梦寻》校读札记[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2):73-76.
4
何山.
宋遼金碑誌文字校讀札記[J]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2019(2):109-116.
被引量:1
5
吴小萱.
异文比勘在清代曲本校理中的作用示例[J]
.中国语文,2021(5):616-621.
6
韩小荆.
《可洪音义》勘误举隅(三)[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S01):47-62.
被引量:2
7
白军鹏.
《广雅疏证》所补“盼,视也”辨误[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2):108-110.
8
黄程伟.
文字讹误与文献校读——以“肸”“肸蠁”为例[J]
.中国文字研究,2023(1):169-175.
9
楊化坤.
马融《广成颂》、《上林颂》考辨[J]
.古典文献研究,2013(1):159-169.
被引量:1
10
徐时仪.
《一切经音义》俗字考[J]
.中国文字研究,2009(1):107-12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
1
徐时仪.
《一切经音义》俗字考[J]
.中国文字研究,2009(1):107-12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赵雅琛,张承坤,沈澍农.
中医古籍中的“盻”字[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2):141-142.
1
周艳红.
《字汇》研究述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5-18.
2
叶景烈.
词性误认种种[J]
.咬文嚼字,1995,0(12):10-11.
3
杨宁,袁飞.
《汉语大字典》意义有联系的通假字献疑三则[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9):32-33.
4
蔡梦麒.
“嵒”与“喦”辨[J]
.古汉语研究,2006(1):45-47.
5
王秋珺.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宋代时期古语词[J]
.客家文博,2012(2):72-73.
6
商艳涛,杨宝忠.
《篆隶万象名义》词义训释中的几种失误[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3):69-72.
被引量:1
7
赖晶玲,施万里.
文化符号学下的日语阅读教学研究[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11):53-54.
8
许文峰.
“倚马”的人是谁?[J]
.语文月刊,2012(9):78-78.
9
贾素平.
“尴”、“尬”的部首[J]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09(11):14-14.
10
吕叔湘.
错字小议[J]
.咬文嚼字,2015,0(12):55-59.
中国文字研究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