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武则天制字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武氏造字在汉字史上是一个短暂的经历,属于汉字俗字的一个问题。武氏先后改字18个,分5批推出,由于字形奇特,真篆相杂,自唐代以来字形不确,致使古籍谬误流传。武氏新字兼有楷书和古体,是北朝真书夹篆风尚的继续,制字多用俗字,吸收了篆字、道符的成分。
作者
陆锡兴
机构地区
南昌大学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文字研究》
2011年第1期120-127,共8页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关键词
武氏改字
真书夹篆
会意俗字
道符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李静杰.
关于武则天“新字”的几点认识[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4):56-60.
被引量:7
2
施安昌.
关于武则天造字的误识与结构[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4):84-90.
被引量:16
3
施安昌.
从院藏拓本探讨武则天造字[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4):30-38.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36
1
王放.
千唐志斋藏唐代墓志字体综述及新字研究[J]
.艺术百家,2019,37(S01):64-67.
2
陈白羽.
唐代碑铭书法在河西地区的传播[J]
.西泠艺丛,2021(1):26-32.
3
李凤艳.
再论武则天的名讳——从《护国司南抄》所引《帝王目录》说起[J]
.乾陵文化研究,2020(1):32-36.
4
董宏钰,邹德文.
敦煌《文选音》残卷抄录时代新探[J]
.华夏文化论坛,2022(1):195-203.
5
梁曉虹.
日本早期佛經音義特色考察——以《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釋文》爲例[J]
.文献语言学,2020(2):106-118.
被引量:1
6
梁曉虹.
日僧撰《俱舍論音義》的語料價值——以漢字研究爲中心[J]
.文献语言学,2019,0(2):50-65.
7
韦亮节,黄家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言文化向度——以广西乡村壮汉语言共生现象为例[J]
.民族论坛,2022(2):12-23.
被引量:5
8
吴繼剛.
異體字分類問題再探討[J]
.汉语史研究集刊,2019,0(1):222-236.
9
牛达生.
《无垢》经“辛未除月索林”考——兼论此经为唐代开元印本[J]
.中国历史文物,2005(1):53-63.
被引量:3
10
潘吉星.
《无垢经》:中、韩学术论争的焦点[J]
.出版科学,2000,8(4):33-4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赵澜.
武则天时代的礼仪与政治[J]
.福建学刊,1998(2):51-55.
被引量:7
2
李静杰.
关于武则天“新字”的几点认识[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4):56-60.
被引量:7
3
施安昌.
武则天造字之讹变——兼谈含“新字”文物的鉴别[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4):58-62.
被引量:6
4
张楠.
武周新字“圀”在云南的流传考释[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3):60-61.
被引量:5
5
施安昌.
武周新字“圀”制定的时间——兼谈新字通行时的例外[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1):60-64.
被引量:8
6
施安昌.
关于武则天造字的误识与结构[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4):84-90.
被引量:16
7
施安昌.
从院藏拓本探讨武则天造字[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4):30-38.
被引量:31
8
齐元涛.
武周新字的构形学考察[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6):78-81.
被引量:15
9
王维坤.
武则天造字的分期[J]
.文博,1998(4):64-68.
被引量:9
10
卢善焕.
关于武则天造字的几个问题[J]
.文史知识,2011(11):100-10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蒋爱花,安劭凡.
“武周新字”研究情况概述[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2):54-58.
被引量:2
2
柯妍.
关于武周新字通行与消亡的认识[J]
.汉字文化,2018(24):77-79.
3
王佳菲.
《异体字字典》中“天”字异体字的文化阐释[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2,38(3):111-116.
4
党宁.
武周时期新字形义考释[J]
.殷都学刊,2025,46(2):60-65.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红军,任静雯.
唐赵敏墓志考[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9(1):1-3.
2
陈锋.
渊源与流变——敦煌唐代行草书写本风格释析[J]
.美术大观,2024(1):48-53.
1
杨加深.
来自道符的启示——武则天造字的“道”文化溯源[J]
.管子学刊,2008(1):104-108.
被引量:5
2
夏迎广.
读词典[J]
.当代矿工,1996,0(4):28-28.
3
李崇兴,石毓智.
被动标记“叫”语法化的语义基础和句法环境[J]
.古汉语研究,2006(3):36-43.
被引量:27
4
徐娟娟.
唐以来口语中“即”用法的演变[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26(1):75-80.
5
重篆字目表中的" "字符考[J]
.中国蒙古学(蒙文),2016,44(5):50-54.
6
王锋.
方块白文与汉字俗字[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9):59-63.
被引量:1
7
傅剑平.
“真书”起源简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2-143.
被引量:2
8
张国学.
名人造字拾趣[J]
.思维与智慧,2003(2):14-14.
9
施安昌.
语文词典怎样处理武则天造的字[J]
.辞书研究,1984(6):75-80.
10
李小军,曹跃香.
语气词“着(著)”的形成及相关问题[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6):118-122.
被引量:6
中国文字研究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